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观点     
个案请示制度应该革除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出通知,要规范以至逐步取消内部请示。在这前后,一些省市的高、中级法院也都下发通知,取消涉及具体个案事实和证据认定的内部请示,以防止法官独立审判受到外部因素干扰,确保司法公正。日前出版的《检察日报》就此发表文章指出,案件请示制度,是我国法院在审判过程中的一种通行做法,下级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在事实认定和适用法律等方面“拿不准”时,便向上级法院请示,然后依此判决。这些年来对该制度的批评不绝于耳,但革除司法沉疴,殊难一蹴而就。文章指出,对案件请示制度的最大诟病,在于它变相…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市2015年全市法院全面完成1199个高清数字法庭的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高清庭审记录和庭审视频互联网直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审判委员会直接审理疑难复杂案件。2016年推动成立全国首家省级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天津市2013年在全国法院率先出台《关于审理动产权属争议案件涉及登记、公示问题的指导意见》,促进动产融资担保交易安全,解决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  相似文献   

3.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于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回避没有规定,这给案件的公正审理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作为法院内部最高审判组织的审判委员会,虽然不直接参与案件的开庭审理,但它对案件处理的讨论决定,独任审判员和合议庭却必须执行。文章就我国目前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回避的方式、主体、事由、程序、效力及保障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修全 《民主与法制》2010,(16):55-57
对小区建筑物共有部分的收益如何界定、分配,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已成为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闻普遍存在的矛盾。那么,共有部分产生的收益。应当归谁所有呢?2010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了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法院的一则判例,填补了法律的空白,为全国法院审理类似案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减刑假释案件审理模式经历了从书面审理到听证审理再到开庭审理的演变。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开庭审理进行检察监督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应加强开庭审理前、开庭审理中、开庭审理后的检察监督。为保障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的检察监督,应建立健全层级审批制度,建立健全证据开示、交换机制,推动法院裁判文书吸纳检察监督意见,推动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对检法之间存在重大分歧的减刑假释案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某市铁路企业A与地方公司B发生经济纠纷。铁路企业A ,依据该市有关铁路基层法院受理200万元以下经济案件的规定 ,把争议金额限定在190万元 ,向铁路基层法院提起诉讼。随后 ,地方公司B ,以700万元的争议金额就同一纠纷向铁路中级法院提起诉讼。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先后受理了这两个案件。铁路中级法院受理案件后 ,认为铁路企业A与地方公司B的起诉 ,基于同一主体和相同的法律关系 ,基层法院已经受理铁路企业A的起诉在先 ,应当将地方公司B的起诉移送基层法院合并审理 ,故裁定将其受理的案件移送铁路基层法院。地方公司B…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民事与经济等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案件都得经一、二审审判才能结案,也不意味着原审法院可以不恪守职责而轻易将案件往上推,把案件公正审理的最终职责推诿给二审法院。然而,从司法实践来看,由于一审法官及一审法院工作失误及某...  相似文献   

8.
浅析民事二审程序的审查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51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这一规定明确了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权限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第35条又规定:“第二审案件的审理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范围进行,当事人没有提出请求的,不予审查。”再次明确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以“当事人上诉请求”为限,充分体现了民事诉讼“不告不理”和当事人处分的原则。据此,二审程序审查一审裁判的范围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似乎已明确肯定。但笔者以为,下述问题仍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9.
案件的审理报批制度,是法院内部通行的、在合议庭对个案拿出审判意见后,报主管庭长、院长签发,或报上一级法院批准的制度。长期以来,该制度对提高法官的办案水平、保证案件裁判质量,防止关系案、人情案和司法活动中的钱权交易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严重问题:一是判审分离的问题。案件由合议庭审理,却要报院长、庭长审批,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本来,在案件审理中,法官应当亲自审查控辩双方提交的证据,并出庭直接听取控辩双方进行的举证、质证和辩论,等等,在此基础上对争议形成独立的专业判断。但案件审批制度撇开这种“裁判者的亲历性”,要求裁判意见层层上报审批,把司法裁判搞成了行政决策—谁官大谁说了算,实际上是法院内部“权大于法”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民事申请再审案件上提一级的规定,对提高再审公信力、促进司法公正有一定好处。但是上提一级以后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上级法院特别是最高法院和省高级法院的审判压力大大增加,使最高法院和省高级法院把大量精力都用于审理再审案件,这与最高法院和省高级法院所承担的保证法律统一适用的职能不相一致。保证法律的统一适用是各国最高法院的一个主要功能。最高法院一般是有选择地审理那些新出现的案件或者法律意见分歧比较大的案件,而不是大量地直接审理一般性案件。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制》2014,(26):32-33
1媒体报道与司法审判的良性互动 当前,媒体与司法正处于一种复杂的博弈关系中,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如何面对媒体报道公众关注案件的审判,成为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法院应当充满热情善意.展示协作配合的姿态,确认媒体报道和舆论监督的正当性。与此同时,媒体报道公众关注案件的审判,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以免因为对在审案件的过度报道,因为酿成“媒体审判”的氛围而影响法院的独立审判,损害司法的权威公正。这也是法治发达国家处理媒体报道与司法审判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2.
<正> 异地审判,现在在我国反腐败重大案件审理中已经成了一种惯例。马向东、胡长清、王怀忠等腐败大案,都由省以上高级法院指定到异地审理。各省的一些大案,也大量地在省内各中级法院之间异地指定。这种做法同以前我们传统的打击刑事犯罪,把杀人犯强奸犯押赴当地召开公审大会开庭以教育群众震慑犯罪,恰好倒了个个。是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了?是案件性质不同采取了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前,上级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及政府信访部门以及主管法院及其他党政机关领导指定法院的交办案件大幅攀升。如某省三级法院1999年共审理交办案件3562件,2000年为5240件,2001年为7819件,三年平均上升率为39.8%。交办案件是党委、人大等领导和权力机关监督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交办案件中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在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和审判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审理好此类案件的几个关键性环节。即一是要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二是要明确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范围;三是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四是实现精神损害赔偿的手段;五是要把好立案关、审判关和运用法律关,确保被侵害人精神损害索赔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问题,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目前,已有法院受理和审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案件。由于立法太原则,又无可供操作的司法解释,致使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种案件时难度很大。而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理农村承包权继承案件,对于稳定、巩固农村承包经营体制,调动衣民对土地投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农地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姚猛 《北京观察》1999,(10):56-58
随着首都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加强,北京市法院承担的审判任务越来越重。仅1998年全市法院5000余名干警就审理各类案件达15万件,其中很多是重大、复杂和疑难的案件。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公正审理,人民法院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利益。现在,北京市三级法院的领导、干警正“沐浴”在社会监督的阳光中,为依法治国不懈地努力着、奋进着。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09,(5):5-5
据《大河报》4月15日载,河南省高级法院刑三庭14日出台《关于在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过程中实行量刑答辩的实施办法》,首次在死刑案件的审理中尝试量刑答辩制度,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作为对被告人是否判处死刑的重要参考。据河南省高级法院副院长孙振民介绍,此项司法改革措施,目的是为了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量刑意见,进一步规范法官量刑裁量权,确保阳光审判,进一步促进裁判更加公平、公正,进一步提高死刑二审案件的审判质量,待时机成熟后将在全省法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乌鲁木齐铁路局经济犯罪案件频发。两级铁路法院近三年来共审理铁路职务犯罪案件34件(不含被告人所在单位已从铁路剥离的铁通公司、医院、学校等案件),占案件总数的6.55%。铁路职务犯罪案件数量  相似文献   

19.
新政     
《群众》2018,(16)
正北京:设立互联网法院北京市将设立互联网法院,旨在以互联网审判方式集中审理互联网案件为突破,在深度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上创新互联网审判机制,构建新型互联网案件诉讼程序和司法规则,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同时,集中管辖全市辖区内特定类型涉互联网第一审案件,探索建立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审判模式,推动起诉、调解、立案、庭审、判决、执  相似文献   

20.
历来,经过了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判决之后的民商案件,总有当事人认为法院判决不公,自己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护。这样,当事人不是认为法院判决认定事实错误,就是适用法律错误,或者运用证据错误,或者程序错误等。于是,这些当事人便通过申请再审的程序,或者申诉的途径,启动法院对案件的重新审理,以期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判决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