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新开栏目“先锋论坛”,转载《解放日报》的一篇佳作——《我们为何羡慕“贵族光环”》,激浊扬清,透过社会现象,点击“真相”,引领“视听”,给读者深度思考。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和平民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懂得大众疾苦、理解大众喜怒哀乐的一批人。为此,我们必须平抑社会的贵族化导向,驱散高悬于社会顶端的“贵族光环”,这不仅仅靠舆论的监督,还要靠政府的引领。  相似文献   

2.
朵渔 《同舟共进》2014,(7):20-23
中国现代教育的发轫期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翌年9月,更名为《新青年》。陈独秀为《新青年》写的发刊词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新青年》浸染了整个时代,成了一代青年的启蒙圣经,对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开启功莫大焉。据周策纵估计:“五四”时期,即1917到1921年间,全国新出的报刊有1000种以上。杜威说,这些报纸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大量的问号”,“在一个信仰既有权威的教条,又是使人感觉满足的国家里,这种提出疑问的热潮,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文化运动。爱国运动以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运动为标志,而文化运动则早于此_它以195年9月清年》(第二年改名《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这一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化运动与爱国运动互为因果c陈独秀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平国民性质行为的改善。”以我之爱国主义》衡青年》二卷2号)这正是《新青年》创办的目的所在。也正是为了这一场启…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新青年》中的鲁迅 ,以其独特的笔致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极为淋漓峻急地抨击 ,充分表达了深谙旧世界“黑暗”而又不甘“绝望”的“过来人”的沉郁与幽愤 ;鼓吹思想文化革命锻造国民精神 ,是《新青年》中鲁迅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09,(7):10-17
刚刚过去的7月1日,是我们党88周岁的生日,也是《上海支部生活》创刊55周年的纪念日。从《新青年》到《共产党》,从《向导》到《前锋》,从《中国青年》到《新社会》……“党刊”这一特有的传播形态,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杂志,是五四精英进行新文化启蒙的主要舞台,也是我们今天认识和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文本,更是有关“反传统”问题讨论的重要原典。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加以审视,应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与反思《新青年》的“反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7.
《传承》2006,(Z1)
1915年9月,从日本回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月刊。次年,易名为《新青年》。《新青年》创办时,北洋政府对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的打压比清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统计,从1916年底到1919年五四运动,有29家报纸被封,16位记者或主笔因抨击时政被判刑或枪毙。《新青年》的创办需要勇气和智慧。《新青年》创办第一年,每期仅印一千份,筹办经费困难。但在短短的两年里《,新青年》由于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对封建迷信进行了有力地揭露和批判而轰动一时,发行量达一万五千多份,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又一帮假记者因劣迹败露而锒铛入狱,他们靠子虚乌有的《中华新青年》,短短三年就敛财数百万之巨!据报道,这帮人通过伪造记者证、非法出版《中华新青年》第27期,并以给企业宣传、打广告、为群众“伸张正义”、取得领导批示为企业解决问题等手段,大肆骗取钱财,同时还以对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一百年前,《新青年》的创办揭开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的帷幕,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新青年》,因为《新青年》对新中国的建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新青年》才有新中国。一、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促进了国人人格独立、个性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使得一批进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对舜文化的追溯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二十世纪这一百年中,华夏大地发生了最具民族性震撼意义的两次文化革命:一次是肇始于《新青年》的诞生、并以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文化革命;一次是从一九六六年“破四旧”开始的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前一次文化革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  相似文献   

11.
正《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院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百余年前,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此为阵地,掀起席卷全国的新文化运动高潮。《新青年》编辑部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2.
一《新青年》是我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第一份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杂志,也是中国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报刊。它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报刊的产生,标志着现代新闻史的开始”。《新青年》从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6年7月终刊,历经十多个春秋,办刊指导思想和编辑、撰稿人员前后发生过较大的变化,从宣传革命民主主义到张扬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吴心 《黄埔》2007,(4):62-63
《周易》《周易》最早是一部卜筮之书,大约成于殷末周初。传说伏羲画八卦、神农重叠为六十四卦,周文王演为三百六十四爻,以卜事物吉凶,这些称为经。孔子注释发挥写成“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加上“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即《十传》。但据考证,《十传》并非都出自孔子之手,最晚的部分应成于战国时代或汉初。自秦汉以来,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双硕士、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研究员袁健,一个在众人眼里前途无量的年轻生命,因不能忍受末位之耻而纵身一跃,让这些光环烟消云散。”(《民主与法制》2010年第11期文章《北大双硕士高楼一跃酿悲剧》)袁健的悲剧并非个别,这几年来不断爆出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海归博士由于经受不住各种生活打击而最终选择轻生的新闻。“生存或毁灭”,这道人生必答题摆在了许多智商高而情商低的天之骄子面前。大学生心理的脆弱,不只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其实,最大的学问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如何做人,遇到人生逆境和挫折如何理性而积极地面对才是最重要的学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市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一方面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也转化成了人大代表积极履职的内在驱动力。随着代表意识的增强,人大代表不是荣誉和光环,而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已成为广大代表的共识。问计于民,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声音”才是社会发展最动听的音符。李国弟、张雅玉、夏红三位市人大代表,他们或长期在街道社区工作,或任职于政府部门,尽管本职工作不同,但广泛深入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为“一府两院”建言献策成为了他们的“交集”。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与《甲寅》月刊“通信”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宏 《求索》2010,(2):156-158
章士钊在《甲寅》月刊设置“通信”栏具有开创性。《新青年》的“通信”栏以及从形式到编辑策略等方面都沿袭了《甲寅》月刊,且又发扬光大。“通信”栏开启了编读互动和质证解疑等风气,实践了刊物开放自由的宗旨与风格,扩展了刊物的自由舆论空间和媒介影响力。通过对此栏目的探究,不仅考察和梳理两刊物之间的渊源关系,同时对于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形成与发展将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去年纪念“五四”八十周年时,我写了一篇文章《老话不能不说,新话也不能不说》发表在《随笔》上。现在我想只用那篇文章题目的一半──“老话不能不说”再做一篇文章。这里所谓的“老话”就是贵刊名称《民主与科学》。要把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经过不懈地斗争请到我们国家来。而这八十年中德赛两先生在我国的状况如何呢?这是值得深思和讨论的问题。 我手边有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一九二二年休刊的九卷《新青年》。在创刊时陈独秀开宗名义六点:一曰“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曰“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曰“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相似文献   

18.
一边痛斥腐败现象,一边变本加厉捞钱;头顶各种荣誉光环,背地干出令人发指勾当……近年来,众多落马贪官表现出迥异的两面性,被社会称为“双面人”。 贪官们身上缘何同时出现“红与黑”?如何让“双面贪官”现出原形?“红”落“黑”出之后,又带来了哪些负面效应?本期刊发的《揭开“双面”贪官隐秘面纱》和《硕士高管的阴阳人生》两篇稿件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除了改组《新青年》作为自己公开的宣传阵地以外,还创办了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共产党》月刊在建党时期,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党的筹建工作,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即指出:“党的出版物,除《新青年》外,还有《共产党》月刊及《工人周刊》等,销数很广,宣传亦很有力量。”因此,考证《共产党》月刊的有关史实,对我们研究建党时期的情况是极有帮助的。月刊出版的期数  相似文献   

20.
张耀杰的《北大教授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路线图》前后写作了10多年,称得上是呕心沥血的学术著作,其中的大部分篇章曾经与我反复交流过,所以我愿意借此机会谈一谈对于由《新青年》杂志开启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些看法,算是为这本书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