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吴邦国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提出,要在继续完善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辽宁省一直对社会领域立法很重视,从《立法法》实施以来,共制定、修改省本级地方性法规60件,其中社会领域立法31件,占立法总数的52%。本文结合立法实践,仅就社会领域立法应当坚持的原则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协助常委会联系公安、民政等政府部门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专门委员会,内司委的工作与民生和社会领域立法息息相关。这里,我结合委员会工作,就社会领域地方立法的问题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党中央关于社会管理的最新大政宣示。基于此,加快地方社会领域立法步伐、完善社会领域法规结构,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也就成了地方人大重要而紧迫的命题。在这里,笔者试以江苏社会领域立法为例,对其进行回顾、总结、探讨,以期达到"解剖麻雀"的效果,为全国其他地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多次提出,人大要在继续完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立法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度性安排,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既是立足基本国情、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要任务,又是在新形势下对社会立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实践证明,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符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社会领域立法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吴邦国委员长多次就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提出重要指导意见和要求,为当前我们的立法工作特别是人大的社会立法指明了方向。本文就加强社会领域地方立法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社会立法在西方国家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立法无论在规模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大的变化,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我国的社会立法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加快社会立法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首要任务,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陆介标 《人大论坛》2007,(10):21-21
为什么必须强调公正立法? 为什么必须强调公正立法?这是因为所有的立法,都是权力和权利的再分配。在市场经济社会,任何法律问题的另一面,其实都是权利和经济问题,即各种利益群体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多个领域激烈角逐。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公共政策,其选择取舍是否公平,是极为关键的。无论是中央的立法还是地方的立法,都是为了保障社会生活的公正,公民政治权利的公正。没有公正就谈不上法律。  相似文献   

8.
陈波  黄武 《今日浙江》2011,(17):18-19
我省在加强经济立法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社会领域立法步伐,把社会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9.
姚迈新 《岭南学刊》2015,(1):109-113
以法治为保障,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已被视作和列为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开展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透视我国社会管理法治化政策所提出的背景,分析实现社会管理法治化所面临的困境,突破困境必须治理盛行的潜规则,保障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加强各类社会监督,促进社会管理依法运行;让政府职能正确归位,还社会管理权力于法治;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制保障 五年来.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坚持从法定职能出发,围绕大局谋划和推进法制建设的进程.以保障和促进全市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立法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立法工作在稳定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实现了由经验立法向适度超前立法的转变。由政府本位立法向社会本位立法的转变.由不愿触及矛盾向敢于和善于解决矛盾的转变,以顺应民意民情。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地方立法机关,如何对社会建设和管理立法的范围边界、基本原则(理念)、难点重点、实现路径等未雨绸缪,系统化地进行研判分析和理论思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领域立法中如何平衡多元利益格局下的各类社会需求,在立法中如何体现对政府工作的支持与监督,如何增强地方立法的有效性?在当前经济转型、矛盾凸显的新时期,立法需要“直面”更多的难题。2009年市人大常委会计划完成11件法规,已审议通过了10件,另有1件法规将于近日提请常委会表决,其中1件法规由预备项目调整为正式项目。重视代表议案集中的、群众关注高的热点问题,破解社会领域立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增强立法工作所需要的智慧、魄力、韧劲成为贯穿2009年度立法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13.
《人大研究》2010,(5):47-48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10年立法计划注重于社会领域立法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10年立法计划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定,并报省委批准,已于2010年2月上旬下发施行。该立法计划注重社会领域立法,  相似文献   

14.
11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办“改善民生,加强社会领域地方立法”研讨会。来自市人大、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社会领域立法的内涵、基本原则和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尤其是社会领域地方立法的意义、重点及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等。从不同角度阐述各自的观点和建议。本期摘要刊登部分与会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网络虚拟社会的迅速发展进步产生的负面影响给管理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虚拟社会具有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复杂性等特征。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存在管理理念过于保守、管理立法还欠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技术严重滞后、管理方式过于陈旧等问题。完善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需要改变管理理念,为完善管理奠定思想基础;加强管理立法,为完善管理提供法律保障;改进体制机制,为完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提升管理技术,为完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改进管理方式,构建静态、动态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明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需要良法之治,而良法的诞生,最根本一的是立法理念正确、立法科学民主。法具有规范、引导、教育和保障等多项功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需要立法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变动、价值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法治化解社会矛盾,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法治可以将社会矛盾转化为法律纠纷,运用良法的权威加以有效解决。以法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法律功能实现机制的完善。从立法上看,科学立法不是一句空话,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必须注重风险评估,将突出社会矛盾的处置方案优先纳入立法规划,对于社会矛盾高发的领域重点立法。当前"三失"问题(失业、  相似文献   

18.
立法中民主与民生价值取向 “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继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立法。”2008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指明了立法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人大月刊》2008,(3):11-12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在提高立法质量上下功夫。紧密结合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加强社会领域、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地方立法,增强法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王萍 《中国人大》2014,(17):28-29
进入新世纪,民生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全国人大立法工作也迎来新风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日益成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的重点。 近十多年来,民生立法在全国人大立法工作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特种设备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旅游法、劳动合同法、义务教育法、社会保险法、侵权责任法等民生领域法律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社会救助法、职业教育法等民生领域立法和修法步伐加快,全国人大正通过生动的立法实践助力提升民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