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创立了唯物史观,与黑格尔唯心史观决裂,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的创立开辟了道路。科学揭示了法的本原、本质、产生与发展规律,深入阐述了法与自由的关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渗透到社会主义法律思想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与社会法律建设相互作用和融合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与社会主义法律的现实性构成了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辩证矛盾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所在,是指导人类社会实践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科研和日常工作中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矛盾规律,必须首先厘清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充分认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之间的区别,二是弄清“(辩证)矛盾”与“问题”之间的差别与联系,三是正确把握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抓学风 ,真正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有一个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自我反思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的过程。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首先应当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胜利与失败 ;其次 ,应当正视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危机 ;第三 ,必须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运用与发展过程中几大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法的相关概念主要有 :社会保障法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不同的概念 ,两者是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关系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障法学与社会保障学是种概念与属概念的关系 ,社会保障法学是社会保障学与法学的交集 ;社会保障法学属于研究社会保障的学科之一。广义社会保障与狭义社会福利的关系是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关系 ,与广义社会福利是同义词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是交叉概念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是以社会问题为对象的并列概念。  相似文献   

6.
彭忆红 《传承》2008,(4):50-51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突发期。尤其是中国落后的农村存在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科学地认识人民内部矛盾,并通过构筑新农村的和谐文化,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被告人权益保障的理论体系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法学理论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哲学理论是矛盾的特殊性理论;心理学理论是社会遵从理论;社会学理论是国家亲权理论;法学理论中,在实体法上是刑罚个别化与容忍理论;在程序法上是司法公正理论.它们之间有机联结,为未成年被告人权益保障制度的科学建构提供理性指引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突发期.尤其是中国落后的农村存在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科学地认识人民内部矛盾,并通过构筑新农村的和谐文化,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适用矛盾规律的辩证运动过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准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关系,关涉到能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应该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陈晓华  汪保康 《前沿》2012,(18):55-56
21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突破和进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实践在中国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从法治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法学思想人手,以中国人与社会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现实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法的一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书中,帕舒卡尼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经济基础决定国家与法"、"共产主义社会没有法律"这两条理论主线作为参照坐标,从"法源自经济"、"法优先于国家、私法优先于公法"、"法的连续性"与"法的消亡"等理论出发,深入地剖析了法的一般理论。作为苏联法学史上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代表,认真地梳理并科学地剖析其法学思想中的理论贡献与理论局限性,对于曾受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影响,并仍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中国法学研究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培炎 《桂海论丛》2001,17(4):9-12
毛泽东方法论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革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过程;毛泽东方法论是以社会调查为基础、矛盾分析为核心、群众路线为实质的科学体系;社会调查是唯物主义方法论的中国形态,矛盾分析是辩证方法论的中国形态,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中国形态;毛泽东方法论是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和领导方式的方法论基础;坚持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就是坚持毛泽东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社会科学》最近连续发表文章研究“二分问题”(关于分工与分配的理论问题),并将“二分矛盾”(分工与分配矛盾)与“二生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相提并论,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众所周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二生矛盾论述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这种观点一直在学术界占主导地位。那么现在提出二分矛盾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这在理论研究中是一件大事。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中一切矛盾的根源,影响和制约着社会发展和变化的主要进程。二生矛盾当然是这样,在推动社会发展、改变社会性质和体制、促进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现在提出的二分矛盾有这么大的作用吗?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吗?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教科书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一章,经常出现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矛盾和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几对概念。这些概念各自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关于我国现阶段阶级半争的基本方针,十分重要。拙文谨谈谈笔者对这几个概念的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进行了分析。邓小平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和现实要求,相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理论。毛泽东在总结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过程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作出了四个方面的突出贡献:第一,第一次明确肯定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第二,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去年常委会举办了六次法制讲座,内容主要是宪法和有关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根据人大工作的实际需要,今年的法制讲座,将围绕法学基本理论和部门法律知识进行,计划每两个月举办一次,共安排六讲。今天,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瀚同志讲授《法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法律是一门科学,法律有它内在的规律性,法律本身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体系。法学理论是研究法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法学理论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具体实践,不断探索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取得  相似文献   

17.
法学应当是典型的社会科学。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社会现象重要类型的法律现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广泛应用于法学研究,法学的价值定位与社会科学价值定位高度一致,法学的社会科学属性也并不排斥法学研究的人文情怀。以问题为导向,以经验材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基础,形成科学研究方法是法学在社会科学属性下研究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巩献田 《人民论坛》2010,(5):292-293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必要条件是确立无产阶级立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刘少奇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并尝试将其应用于革命实践;首次明确提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持或参与制定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大批重要法律法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重视法治建设实践,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司春燕 《桂海论丛》2011,(4):113-116
对法与正义关系问题的认识,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绵延着两条截然不同的思路,即坚持自然法学思路和实证法学思路。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地解决了何谓正义、社会主义社会要不要正义、需要什么样的正义以及如何处理法与正义的关系等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法与正义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法是实现正义最有力的手段,对正义提供物质的、有形的支持;正义则是法的精神支撑和评价标准,推动着法律在精神内涵以及表现形式方面的不断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