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哲学因有用而产生,因其用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样。从应用的角度看,新的历史时期所呼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只能是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经济新常态表明,在产能过剩、物质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应当把文化需要的满足、把精神生产提到重要位置.在这一方面,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和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应当在吸收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中断,鸦片战争后"天下"为"世界"所取代,"中国"史融入了"世界"史。从这一语境中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我们提出和回答四个关键问题:中国近代是谁的"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哪种意义上的"科学"。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构成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经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与此相应,需要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物质需要的满足使潜在的政治需要、文化需要、社会需要、生态需要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因为生产的发展已经能够满足“物质”需要,而使“文化”需要问题凸显.“两个文明”语境中的“文化需要”实际上包括了“五位一体”中的政治需要、文化需要、社会需要和生态需要,它是一种“人文化成”意义上的“文化”需要.需要结构的这种转变对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转型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文化的产业化不仅将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为社会结构的转型、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还是社会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拥军 《探索》2004,2(3):128-130
在目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热”中 ,有一种片面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的倾向。这既与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批判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的统一”的品格不相符合 ,也不利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应当在新的基础上 ,重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以政治活动从人类生活分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领域作为前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所以可能,是由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决定的。它既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那种“作为非政治”的政治文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空限度内考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表明:历史就是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一回事。历史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世界观,而体现在恩格斯论述中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不过是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个专门领域,不能把它混同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世界观;相反,只有在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才能准确把握恩格斯自然观的性质,尤其是它对自然科学的依赖性。在恩格斯的语境中,自然科学面对的并不是"自在的"自然界,而是"现实的"自然界。"自在自然"是一个假概念。恩格斯虽然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的视野中研究自然观的,但他的方法迄今为止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尔布雷思认为,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正在告别贫困时代,进入"丰裕社会"。与此相应,以解决贫困问题为己任的经济学"传统智慧"已经过时,须依据需要体系升级对社会结构转型的要求,建立起私人生产与公共生产、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平衡的新制度经济学。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正在接近当时美国的水平,中国经济学亦面临类似问题。但中美两国制度环境不同,加尔布雷思的设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落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却有可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超越加尔布雷思的"平衡"经济学,为中国的需要体系生产以及制度结构创新,建立起"全面生产"的转型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在《法的一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书中,帕舒卡尼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经济基础决定国家与法"、"共产主义社会没有法律"这两条理论主线作为参照坐标,从"法源自经济"、"法优先于国家、私法优先于公法"、"法的连续性"与"法的消亡"等理论出发,深入地剖析了法的一般理论。作为苏联法学史上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代表,认真地梳理并科学地剖析其法学思想中的理论贡献与理论局限性,对于曾受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影响,并仍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中国法学研究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形而上学"概念有不同的用法,但在哲学史上都有根据.恩格斯的用法源自黑格尔,仅指与"辨证法"相对的思维方式;马克思的用法则更接近哲学吏上的通行理解,即作为与"自然学"或"物理学"相对的"超自然学"或"元物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