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法学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之间联系的学说均不尽如人意,但其中一些观点亦揭示了两者生长的共同基础。法学方法论和法律方法论生长的基础是大致相同的。因而,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两者共享同一个基础,即法律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相统一的"法律唯物辩证观";二是两者往往在同一时空中为人们交互使用,且相互转化。从法律传统上看,两者之间存在实质上的一致性。以关系原理视之,两者联系的纽结在于它们都是一个解决理论/规范与实践/事实之间不一致的问题并提出理论/规范假说的过程。无论是在法律方法还是在法学方法,"先归纳后演绎、先经验后理论"是其基本运行路向。  相似文献   

2.
张静 《公安学刊》2011,(6):104-106
针对当前本科阶段法学方法论教学的现状,本文提出将法学方法论教学明确落实在法学本科阶段,通过研究性、自主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模式,导入组织指定书目文献阅读与讨论、案例分析讨论、组织调研、指导学术论文写作等教学方法逐步实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孙蕾 《求索》2013,(7):193-195
地球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体现了人类整体的利益。为了实现有效保护地球环境的目的,环境法学的研究应当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立场上,为人类整体的利益服务,以生态危机作为逻辑起点,从而构建以生态义务为基石范畴的环境法学理论体系,并形成"生态人"这一环境法学的理论研究模式。环境法学的研究只有遵循这种方法论的指导,才能更好地抓住环境法的本质,从而推动环境法学学科尽快摆脱传统法学学科的影响而走向独立和成熟,进而也有利于地球环境的有效保护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周永坤对全球化持积极的肯定态度,认为作为先导的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引起生态、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法律也在朝着全球化的法律即"全球法"或"世界法"的方向发展并反作用于整体全球化.这可以称之为周永坤的全球化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周永坤的法学研究以全球视角展开,主要表现在法理学总体研究、人权思想研究、法学方法论研究、民主思想研究的视角全球化.他对法学价值的再思考和独特的法学方法论具有广泛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符号学作为侧重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人文社会科学与法学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在它的影响下诞生了结构主义符号法学与逻辑符号法学.符号学与法学不仅具有外部契合性,也有内部契合性.透过法学中的权利客体视角,符号学方法存在着广阔的运用领域,将开创法学研究的新维度与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缪文升 《公安研究》2014,(11):31-34
在警察法学研究中,警察权和公民权是一对范畴,两者之间往往处于“难舍难分”的矛盾之中。为了有效解决警察法学研究中的“二元悖论”,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仅仅关注警察权或公民权的单一主体方法论视角,将警察权与公民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警察权与公民权双重保障的思维范式,从而达致警察权与公民权动态平衡。因此,权力与权利的动态平衡理论和方法论,为警察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成为警察法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历史主义在方法论上取向于整体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 ,它在将历史力量神秘化的同时陷入了决定论的泥淖。历史主义在理论研究上的突出表现是对社会规律的孜孜追求 ,受此影响 ,法学上的历史决定论视法学为规律学 ,忽视甚至是有意回避了法学的规则学特征。历史决定论是自然主义制造的一个理论神话 ,应将其从法学中彻底清除出去。  相似文献   

8.
疑难案件的本质是规范与事实对应过程中的主体价值判断冲突,其处理过程要运用不同类型的论证组合进行复合论证,其处理结论还要同时接受内部证立和外部证立的检验.检察委员会疑案决策应符合疑难案件复合论证机理,并注重利益衡量方法的运用,利益基点应定位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书摘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2):11+23+46+76+105+113+119+124+138+157+192+196
法学方法论原理李可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李可博士的这部著作至今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了理论创新:首先,提出"法学方法论原理"这一重要概念,并对其理论要素、关系、特征、结构和体系进行了剖析,是该著的概念创新。其次,全面分析和建构了法学方法论内在构造和理论体系的各种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该著的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0.
妇女法学是一门研究有关妇女权益保障的一系列法律的产生、运用与发展规律的学科。由于其尚处于建设初期,所以还未形成独立和成熟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高等法学院校的人才和信息资源丰富,又是法学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可以为妇女法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种优势,将妇女法学引入高等法学院校,加快妇女法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本文将针对推进妇女法学进入中国高等法学院校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实质主义与实证主义概念的界定、特征的叙说,以及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必须从实质主义走向实证主义的必然性论证,试图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法治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实质主义的批判。而中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在法治建设的今天,社会的整体思维,当然包括法学思维,总体上还处在一个形而上学的阶段。这对我们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我们却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有必要将这一规律总结、展现出来,以便我们能遵从规律,减少弯路。  相似文献   

12.
警察法学不仅仅是研究警察法律制度或以警察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作为公安学的二级学科,警察法学更应该关注运用法学的方法、原理研究警察权力的运行机理,是警察法律制度设定与运行辩证统一的二级交叉学科。正因为警察法学的研究是规范权力与保障公民权利动态平衡的前提,是警察权力行使规范化的理论基础,是警察权力行使与责任承担统一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从法哲学方法论视角对警察法学学科进行梳理,进一步科学化警察法学二级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王冬 《前沿》2014,(15):89-92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相关法学研究中时常会涉及对“法理念”的表述,然而通过相关理论检视发现,这一表述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并不清澈明晰,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混用。本文通过相关理论反思,对于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进行了相应探究,指出其终源于对“法理念”在研究进路与方法论上的“误入”。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的借喻的研读,尝试指出“法理念”研究可资借鉴的方法,进而阐明在笔者个人看来其应有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凯尔森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的阐释中做出四个基本判断,即方法论的反规范主义倾向,新版本自然法学说的建构、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预言、科学名义下的道德批判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学既承认现存法律规范的客观存在又主张超越于法律规范本身去思考法律问题,它摆脱自然法的本质先验主义而致力于从物质现实出发实现法的价值,从人类解放的角度探讨了没有狭隘性法律存在的社会前景的可能性,在科学分析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实现了客观事实审视与理想价值追求的有机结合,这是凯尔森纯粹法学欠缺的理论取向,也是建构法学理论应该遵循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2,(7):92-93
宋树涛在《法学论坛》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始终坚持人是法律的主体和目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法学和法治思想上,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权利为本。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大众化,主要是弘扬与时俱进法学理论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法学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重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表述”、“中国风格”,使法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使法学成为通俗化、具体化、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运用的“大众法学”。  相似文献   

16.
空间和社会空间是哲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重要范畴。社会空间是基于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主体意志与作为外在物的客体的统一体,它是一种人类实践,是人类行动的过程。社会空间这一重要范畴是对传统主客体二元论哲学的一种消解,也是对权利要素论的消解。法律权利无论在逻辑层面还是在历史层面,在本质上都可以被理解为是社会空间,法律权利的逻辑与历史的背后隐藏着空间的逻辑与历史。此外,社会空间理论可以为法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法学的重点是研究规范,而人类学关注的是文化。就制定法而言,法学方法主要贯穿于立法及对立法的释义,以及法律适用中的论证和解释。人类学注重由田野调查材料归纳理论,从这一点来讲,与应用法学的实践性特征有相同之处。人类学对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对制定法理论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舒国滢、王夏昊、梁迎修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该书《导论》中说:"不可否认,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各个时代的法学必须针对这些现象或问题提出新的解释或解决方案;每一个时代有各时代的法学思考者和法律解释者,这些思考者和解释者的经验和知识的前提及其所依赖的语言和思想情境各有不同,就可能使  相似文献   

19.
法律论辩建构与评价的方法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论辩作为一种思维过程,它具有可分析性、可建构性以及可评价性等若干方法论特征。构建一个有论证性的法律论辩,一般要采用确立论题观点、运用材料组织论证以及明确清晰地表述论证等步骤与方法。法律论辩的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与步骤对法律论辩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价,包括内容的有效性评价、论证方式的有效性评价以及整体综合强度评价。合理运用法律论辩的建构与评价的方法,可有效优化具体的法律论辩。  相似文献   

20.
在《法的一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书中,帕舒卡尼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经济基础决定国家与法"、"共产主义社会没有法律"这两条理论主线作为参照坐标,从"法源自经济"、"法优先于国家、私法优先于公法"、"法的连续性"与"法的消亡"等理论出发,深入地剖析了法的一般理论。作为苏联法学史上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代表,认真地梳理并科学地剖析其法学思想中的理论贡献与理论局限性,对于曾受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影响,并仍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中国法学研究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