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碎片化和领导缺失根源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和冷战结束以来持续不断的国际秩序深刻转型,直接的根源是美国霸权的式微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而引发的全球经济结构的变迁与重构。宏观层面上,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体系出现的持续权力流散与全球治理本身的去中心化特征,与全球气候治理之间存在持续的张力;中观层面上,中美欧三边互动与气候治理需要的国际合作之间存在持续的张力;微观层面上,中美欧各自国情与全球气候治理之间存在张力。这是气候治理制度碎片化和领导缺失的直接根源。应对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碎片化和领导缺失,需要霸权国和新兴大国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真正从全人类利益出发,构建利益汇合点,形成利益共同体,带领各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各国的自我利益与全球共同利益之间的共赢。  相似文献   

2.
全球治理赤字所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全球治理能力无法有效回应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这一无情国际现实,深层次还反映着当前全球治理存在着严重的规制失效。要想有效地消除治理赤字,实现全球的善治,重要的任务便是进行规制的重构。基于强的治理理念和全球正义的主张,全球治理的规制重建则需要努力搭建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全球治理架构,以全球财政和全球武装为未来方向改革和强化联合国的制度安排,还需积极构建相互支援的全球治理机制,实现全球性治理机制与主权性治理机制、区域性治理机制、领域性治理机制的接纳和融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一网统管”建设作为考察时下中国技术与制度,更具体说是数字技术与科层制度关系的一个切口。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城市治理变革,我国各大城市都在全面探索数字化转型这一技术治理导向的城市治理创新之路。与此同时,城市管理体制发展正在经历“重心下移”的势态。在此双重逻辑下,各行政层级如何回应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需求?案例研究表明:在中国当前数字化转型阶段,技术与治理不是单向赋能或决定的,而是交互的。本文提炼出交互型平台治理的四大机制:虚实互映、感行合一、双轨合力、人机融合。为了解决政府科层组织僵化低效、条块分割等带来的超大城市治理难题,上海市提出以技术与制度双轮驱动的创新方式来将数字技术融入到科层组织之中,寓技术于组织,试图推进技术与制度的交互影响与变革,从而实现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革命性再造。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转型是城市治理的新实践,也是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结合技术、制度和转型范围三个分析维度,以城市治理的实践经验为参照,数字化转型基本遵循了技术迭代赋能、制度完备性增强、转型范围逐步扩大的理论路径,呈现出信息化政务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场景型敏捷智治和全景式城市善治四个递次演进的具体阶段。在进化动力学视角下,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是以需求动力为前提,由技术支撑、资源投入、制度设定、目标引领、组织保障和环境倒逼等多重动力因素共同推动。面向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应当以建设人民的城市为理念指引,持续推进技术赋能、提升制度体系水平以及培育数字治理能力,增强城市数字治理有效性,实现城市善治。  相似文献   

5.
认真审视和深刻探寻近代乡村治理模式的演变轨迹、法权结构的变迁规律和法制制度的转型路径,不仅能客观真实地揭示近代乡村治理转型的时代价值与基本特征,也能通过挖掘历史资源和理顺历史脉络来为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模式转型与结构优化提供启示和经验。近代不同时期乡村治理法权结构变革的模式与法制转型的路径尽管具有不同的方式与特点,但却具有相同的逻辑与规律。国家治权、乡村权威与乡民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影响近代乡村治理法权结构变革的主要因素,三者关系的协调可以为解决和处理当代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提供认识论视角与方法论参考,要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目标,应当深度把握这三大因素,以构建现代农村基层治理的规范体制。  相似文献   

6.
绿色转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重构经济绩效的应有举措。我们应树立绿色治理理念、创建绿色制度体系、以法治推动绿色发展、创新绿色科技,将绿色转型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7.
随着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高度关注,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为本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设定了实现目标和期限。而全球能源治理中长期存在问题和功能性缺位,使国际社会对全球能源治理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大国,中国在国际能源事务中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上也提出自己的目标。在当前的全球能源治理改革中,中国可积极发挥自身作用,适时提出中国方案,以提供能源治理领域公共产品的方式,助力全球能源治理改革和“双碳”目标的实现。通过在价值理念上倡导以合作共赢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制度机制上推动现有治理机制的改革与不断完善,在技术发展上积极推动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与双多边合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8.
体制转型、社会转型和技术转型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挑战,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收入分配制度提供了契机。市场、政府、社会良性互动和多元参与,基础性制度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与牵引,是中国特色现代化收入分配制度的两个基本构架。中国特色现代化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需要市场作用、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和技术手段的全面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实现完善国家治理、缩小分配差距、理顺分配结构、推进多元参与、规范分配秩序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9.
刘焕明 《群众》2024,(3):61-62
<正>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乡村转为社区,村民转为市民,基层社会治理环境正经历着复杂的变化。如何更好适应社会治理转型要求,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宜兴市新庄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的“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于街道转型发展实际,以创新内生秩序为动力,以“全要素网格化治理”为基础,打造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受俄乌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负担加重,全球粮食体系转型挑战增加。中国是全球粮食体系中的受益者,也是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世界粮食安全与中国粮食安全紧密相连,使得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化引发国内粮食市场的变动。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负外部性随全球粮食体系韧性的弱化而日益严峻,影响了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稳定。在全球粮食危机加重、南北发展鸿沟持续扩大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忽视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客观需求,打造基于意识形态的排他性小圈子,强化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此,中国既要增强自身粮食安全韧性,也要促进全球粮食安全体系去地缘化,以实际作为打破美西方国家的污名化。同时,中国还要以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推动“粮食-气候-能源”安全的系统治理,防止关联危机的发生对粮食体系的破坏,助力全球发展倡议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张洋 《求索》2012,(12):176-178
全球环境治理机制是指在已有国际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在全球层次上通过改革重建的一套更有效的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机制及制度,全球环境治理机制旨在解决跨国性的环境问题,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NGO是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重要一环,它的兴起与发展弥补了传统以国家为主导的环境治理模式缺陷,并为全球环境治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环境NGO在全球环境治理中面临着缺乏合法性资金来源、难以适应以国家为中心的全球环境治理框架、本身治理结构存有缺陷等现实难题。为此,要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进一步壮大与发展,环境NGO应在恪守自身独立性的同时,积极处理好与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关系,并适时解决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治理格局发生重大变革,西方发达国家由积极引领转变为消极应对,新兴国家由被动适应转为主动融入,多边主义的治理格局日益凸显。西方治理体系难以满足全球治理的发展需要,以美国优先、英国脱欧和贸易战为代表的种种行径背离多边协作、合作共赢和自由开放的时代潮流,全球治理亟需新价值理念的引领。因此,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更高视野、更广视角审视全球治理赤字,践行平等秩序、整体利益、永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着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超越。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15,(11)
<正>实施矿区修复治理是资源型乡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突出课题。近年来,我们依托资源优势,以土地复垦为突破口,实施生态修复保护策略;以新能源项目为依托,实施产业优化转型策略;以"六权治本"为契机,实施规范矿业秩序策略,取得初步成效。杜村乡是典型的资源型山区乡镇,是孝义市重要的煤铝资源供应地,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14.
资本逻辑是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运转轴心,也是“制度失灵”“治理失序”等全球治理乱象之“原罪”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变革全球治理体系,亟需以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深刻认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隐匿的资本逻辑,科学把握好两者之间的批判性与建设性关系,即“破”与“立”关系。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只要寄生在资本逻辑这个矛盾统一体上,它就会附生唯资本增殖的核心逻辑,采取资本逻辑之全球治理观,推行资本主义“普世价值”的全球治理理念,通过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来克服价值增殖遇到的历史界限,进而扩大与巩固资本的全球治理统治。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树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全球治理理念,以及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旨趣,在超越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治理范式的同时,实现了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性重构。  相似文献   

15.
社区公共性既是转型社区治理的价值追求,也是社区治理的秩序基础。转型社区的快速结构性变迁使传统的社区共同体维系机制发生断裂,带来了集体意识的失落和共同体认同的下降,各种矛盾冲突加剧,社区出现异质化、碎片化的公共性困境,影响了转型社区的良性运行。通过围绕公共性生长所需要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内生动力体系的构建,强化制度供给、发展社区自组织、培育社会资本、塑造公共精神等多个维度重构社区公共性,成为转型社区善治达成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方式实现了由管理到治理的飞跃。目前,我国形成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和社会自发型治理模式。目前,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治理三大模式的实践表现都未能满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因此明确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场域、强化政府主导下“一核多维”的治理框架、推动多属性治理的法治化,能够推动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明确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场域、加强公私协同关系的制度化建设、实现公私主体在协同关系上的情感嵌入是实现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明确社会自发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场域、强化社会主体的自治能力、促进与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的衔接,能够实现社会自发型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是对以先秦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是对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当代国际格局已发生新变化,世界期待由中国来引领全球治理、维护和改革国际秩序。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重点在多边外交与全球治理上开拓进取、持续发力,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罗光宇 《求索》2011,(6):170-172
由于所有权、控制权、内部与外部治理机制等因素的制约,民营企业治理模式的转型面临着强大的转型阻力,要顺利推进其治理模式转型,在完善内部机制的基础上,更要为其提供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为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转型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概念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价值。“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倡议践行了这一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所包涵的全球治理价值及逻辑包括:中国哲学与政治文化中“推己及人”“己欲达则达人”的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中国道路与智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新时代的共同体精神与软实力体现为自信、包容、开放、平等、团结、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促团结,其对内为民族精神共同体,对外表现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从民族精神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主张尊重他国文化与政治制度、平等正义、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实现相关国家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准则和全球治理价值。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价值将对全球治理产生重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娜 《探索与争鸣》2023,(5):141-153+180
随着全球性问题的层出不穷和日益复杂化,某些治理领域的国际机制数量显著增加,导致机制间出现功能重叠和资源竞争,国际治理机制的效果随之受到影响。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全球卫生治理机制常因未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而备受批评。然而,因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存在治理目标相似的“包容—竞争型”治理关系,故提升此领域的治理效用颇具现实意义。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联合国卫生治理机制是全球卫生治理的核心组成,其治理水平关乎全球卫生治理的成效。全球卫生公共产品的供需对接、卫生治理机制间的关系、制定统一卫生标准与规则的能力以及能否持续提供专业知识与信息等均可用来衡量联合国卫生机制的治理效用。在此基础上,拓宽获取资金的渠道、以内部改革凝聚卫生治理合力、协调相关机制间关系等举措,有助于提升联合国卫生治理机制运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