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主体、内涵、表现形式及研究视角都是有区别的。但二者也有密切联系 ,贫困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文化贫困 ;贫困文化不能合理改造和提升必然导致文化贫困 ;改造贫困文化和消除文化贫困相辅相成。因此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双重任务是 :改造贫困文化和消除文化贫困。中国贫困文化的两面性 ,决定我们必须对其合理地改造 ,而不能简单地否定。消除文化贫困 ,在我国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又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30多年改革开放和持久的扶贫攻坚,我国农村贫困已由绝对的生存贫困向相对的发展性贫困转变,以单一收入指标为主的衡量标准已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目前我国的多维贫困现状。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我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在构建多维贫困及原因识别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对甘肃省一个贫困村的社会调查资料,对该村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识别,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该村仍然存在着收入上的贫困,但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回归结果表明农户务工收入比重、教育、健康、信贷等在不同程度上可以解释多维贫困的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该村多维贫困现状的精准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3.
贫困人口的形成,不管是宏观原因还是微观原因,都有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积累过程,按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一下子消除贫困,也不可能回头再走“大锅饭”的历史老路消除贫困。要循序渐进地解决武汉市贫困人口问题,政府应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进行改革和创新,最大限度地消除贫困,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公平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张正武 《人民论坛》2010,(7):192-193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现有资助体系的作用帮扶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比较英、日、美三国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分析其共性,可以为我们积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现有资助体系的作用帮扶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比较英、日、美三国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分析其共性,可以为我们积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方玉谷  王定全 《创造》2001,(4):23-25
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各种媒体大都先后报道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了,一时间似乎困扰中国农民几千年的贫困问题已完全在神州大地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全国人民都已经过上幸福美满富足的生活了。然而如果我们不讳疾忌医,坦诚地面对客观现实,我们不能不痛苦地承认,贫困问题在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僻远农村仍然大量存在,不仅有绝对贫困问题的存在,而且相对发达地区也存在着贫困问题。本文试图对相对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作一粗浅的透视。  相似文献   

7.
贫困问题的缓解以致消除是当今社会一定时期内不易解决的难题.城市贫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排斥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排斥与贫困和能力剥夺中的一些概念有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较低的贫困发生率是以农村的整体贫困为代价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我国城市贫困则与社会排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从反贫困视角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我国面临着消除剩存的数千万人口的贫困问题这一极为艰巨的任务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国剩余贫困问题的大量存在,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之一。应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我国剩余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转型期老年贫困具有扩大化的趋势,如何构建贫困老年人救助模式,弥补现行贫困老年人救助措施和政策的不足,怎样更好地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更好地照料他们的生活,已成为全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安徽省铜陵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开展城乡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贫困应对方式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了解大学生应对贫困的方式以及它们对现行助学各政策的偏好,可以从大学生自己的角度看到贫困学生的真正需要以及我国当前助学体系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这样,可以更好地改进现行的贫困大学生的助学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1.
贫困虽然是在人类社会早巳存在的现象,但真正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领域和课题之一,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概括地说,反贫困理论就是探讨贫困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贫困途径的理论。它主要包括:贫困的原因、标准、类型、结构、特征、消除贫困的战略思路和具体对策等等。贫困是世界各国的一个共有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贫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贫困标准在贫困问题的研究中处于中心地位。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的演进过程,找出我国现行农村贫困标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生存权与发展权的视角对贫困标准展开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弱有所扶"一直是我国社会治理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促使我国不断扩大贫困扶持范畴与规模,让更多贫困人口享受保障待遇,不断优化和改善生活。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全面开展多维贫困监测、制定出台《社会救助法》、实施弱势群体分类管理以及强化公共服务清单执行与管理,借助这些方法策略,更好地将"弱有所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共享发展理念,为我国加快推进农村贫困治理提出了前瞻性指引,是我国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坚持共享发展,推动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就要注重激发农村贫困群体在参与农村贫困治理方面的主动性,形成贫困农民主动脱贫致富的良好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贫困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治理的多元化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60年代向贫困宣战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缓解贫困的政策,并在1990年代对原有的福利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然而直到今天,美国贫困人口仍然以百万计,贫困率仍然高居不下。这引发了对贫困及相关问题的持续关注。研究认为,更好地理解贫困的本质需要采用多种贫困测量方法。陷入或摆脱贫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就业状况的变化。而对致贫原因、贫困后果、贫困的邻里效应,以及福利改革的后果,则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论。研究认为,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需要更多关注衰退期及更长时期内贫困家庭的福祉变化。  相似文献   

16.
城镇失业性贫困人口社会支持网络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 ,我国城镇伴生了一批相对贫困人口 ,失业性贫困构成了城镇贫困人口的主流 ,如何建立对这部分人的社会支持网 ,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一 失业性贫困是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的主流就经济意义上的贫困而言 ,绝对贫困是一种生存贫困 ,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 ,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 ,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由于相对收入低而表现为一种低生活状况的贫困是一种相对贫困 ,一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 4 0 %的人口归为相对贫困人口。世界银行的专家认为 ,收…  相似文献   

17.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是旨在为内陆喀斯特地貌贫困地区探索修复生态、摆脱贫困"做示范、探路子"的试验区,也是我国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试验区。毕节试验区成立30年来的具象实践,使毕节试验区成功完成了从生态恶化、人穷地瘠到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靓丽蝶变。为我国生态建设和贫困治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史艳芳 《人民论坛》2013,(12):238-240
随着我国西部城市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贫困与贫困群体问题成了影响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西部城市贫困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社会支持网络.文章引入“共生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西部城市贫困群体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为扶助西部城市贫困群体脱贫提供必要的政策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产生我国农村贫困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超 《前沿》2005,(4):104-108
由于不平衡发展规律,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消除贫困就成为了世界性课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其农村贫困问题十分严重。比较分析产生贫困的因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常常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使得我国现阶段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耗费时间更长,难度更大,反贫困的成本更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我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城镇贫困群体。这一问题的日益严重已构成对我国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大障碍,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陷阱。本文试就城镇贫困人口的产生及构成、原因与对策等问题作深入分析。一、城镇贫困的出现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表明,贫困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特征。消除贫困也是世界各国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发展中的贫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因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而产生收入相对较低的贫困,即相对贫困;另一方面也因为某些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