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由于其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公民提供了更为自由、即时、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人人都是传播者”,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对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和官员,并将官员的腐败行为通过网络向上级机关,直至中央举报,还可在网络上公开官员的腐败“行径。有专家指出,网络监督已成为“草根”反腐败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曝光和网友围观的强力氛围下,一些腐败官员会更加"隐蔽",这导致反腐查处难度加大时下,最给力的反腐力量莫过于网络。从博客到微博,从飞信到微信,网络搭建的媒介新平台,正让"监督亮点"无处不在,让"反腐触角"无孔不入。相较于过去单一化的反腐监督手段和模式,网络媒介上的"技术赋权"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舆论监督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当下无数网络草根个体问政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3.
岳璐 《求索》2012,(10):245-246
在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常态的中国社会,互联网不仅成为群体性事件中民众表达意见的主要"发声地"与"放大地",而且还成为部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地"与"引爆地",网络草根民意、网络意见领袖、传统媒介、政府等信源之间的互动、冲突与整合在群体性事件的形成、爆发、平息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考察网络民意在群体性事件传播中的表达机制与互动机制,从而呈现网络民意传播、影响群体性事件之图景,并揭示其背后的风险社会中公民政治沟通意涵。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草根文化的发展是以草根阶层的网络表达为起点,在新旧媒体的互动和社会各界关注下发展壮大。网络技术的推动,传统表达渠道的限制,民众的文化需求和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是草根文化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5.
网络监督是网络技术催生的一种新型监督形式,是网民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举报和网络舆论监督的方式实施的对公共权力的监视、检查、控制和纠偏活动。网络监督在中国的兴起,除了网络技术优势的吸引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源于现实监督的尴尬困境。网络监督具有监督主体更加广泛、监督客体更加全面、监督成本更加低廉和监督效果更加显著等诸多优势,因此必须加以有效利用,借以提升中国的政治清廉指数。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个体拥有信息传播与分享的能力,自主传播载体的扩大化和多样性也加速了网络环境的丰富化和复杂化。保持网络环境的健康运行,规范网络信息的发布与讨论,管理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抵制消极落后思想对互联网的侵害,引导网络环境有序发展,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网络传播特性对我国网民价值观冲击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主流媒体"办网"、网民文明"上网"、文艺工作者精心"织网"、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善于"用网"、新媒体自媒体健康"播网"、监管部门依法"滤网"的"六网"网络健康体系,以加强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网络监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民主政治的有机结合,是网络政治的重要功能之一。网络监督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平台,在表达切身利益、反映自身诉求、关注社会热点的过程中,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行为。网络监督作为信息时代媒体监督的新形式,具有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巨大优势。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方式的多元性和监督过程的公开性是网络监督的独有特征。网络监督有利于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造句”是近年来在我国青年网民中出现的特有的、空前的、最热烈的文化现象.本文撷取网络造句的大量语料做微观考察,同时将它们纳入后现代社会、泛娱乐化的宏观视野,以及草根文化狂欢现象的宏大叙事中,运用大众文化理论、特别是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系统地分析当前网络传播中草根狂欢现象背后的各种建构性力量,从而揭示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一个时代的深层图景,并希望对未来文艺走向和文本模式的嬗变具有前瞻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网络治理能力和监管体系相对滞后,网络谣言时有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网络谣言的治理应构建以政府管制、社会监督、个体自律多中心综合治理主体结构,施以法律规制、技术防范、网络文化建设等多样化综合治理手段,选择事前加强防范、事中紧急控制和事后严肃处理多渠道综合治理路径来治理网络环境"污染",切实加强网络谣言的治理成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反腐制度化不仅是保障公民参政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克服网络反腐消极影响的必要条件,更是让"媒治"走向"法治"的必然选择。我国现有的网络反腐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上零散且缺乏统一的立法理念和原则、内容上多为禁止性法律规范而少有授权性法律规范的缺陷和不足。对此,应当通过专门立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完善:规范网民行为,使其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监督;加强网络建设,搭建专门、高效的网络反腐平台;构建配套制度,完备网络反腐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凯伟  周波 《求索》2013,(2):205-207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我国舆论监督的一种新兴监督方式.其监督效能不断显现。它在实现公民民主权利、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形成高效监督合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网络舆论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受到法制环境、监督联动机制、利益集团、监督主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效能的提升。因此,应该采取完善网络监督法制、构建监督联动机制、建立安全监管机制、扩大监督主体构成、克服非理性因素对监督效能的负面影响等措施,促进网络舆论监督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为志愿服务的发展培育了良好的土壤,但是网络志愿组织的发展遇到了诸多困境。网络志愿组织的行为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特性,利用其自组织特性可以对网络志愿组织的发展进行治理:从外部而言,应赋予其合法身份,并采用平台战略鼓励其竞争;从内部而言,应协助其建立治理机制、激励机制,并通过改变环境参量进行进程诱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网络公共事件的主要发展态势是:重大社会公共问题日渐成为热点议题;网络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草根"成为社会议程的重要推动者和设置者;事发地由中心城市向二三级城市甚至县城发展.其形成机理主要有:Web2.0时代的到来和中国网民数量的激增;社会诉求机制的短缺与网络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和官民关系的紧张;地方党委...  相似文献   

14.
许平 《今日海南》2014,(6):38-38
<正>近年来,网络监督已成为一种群众监督的新形式,成为反腐败的新力量,在对干部的监督方面发挥了其他监督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由网民自发参与监督干部的热点事件接二连三出现如2008年揪出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2012年揪出陕西微笑"表哥"杨达才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事件。与传统的监督手段相比较,网络监督有如下特点:一是举报的便捷性。举报人只需要打几行字,往网上一发,就完成了整个举报过程,比传统的写信或上门反映情况等方式方便了很多。二是信息  相似文献   

15.
<正>春节前后,在电影《无极》不断红火的同时,《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也在网络上以匪夷所思的速度与广度疯传,从而引起了一段娱乐圈的奇谈趣闻。事实上,这只是“草根传播”的一个突出体现而已。近一两年来,网络上涌现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草根英雄”:郭德纲、胡戈、芙蓉姐姐、天仙MM……他们在网络上以惊人的速度走红,把“草根传播”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恶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恶搞是青少年利用网络对严肃主题、经典、权威以及某些社会现实加以解构而建构出的娱乐活动方式.随着社会的网络化发展,青少年网络恶搞有扩大的趋势.青少年网络恶搞的出现,是草根文化发展、青少年网民增加、媒体与网络商业化、学校和家庭等内外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应对青少年网络恶搞,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青少年道德和网络法制建设,建设良好的网络文化,给予其正确而合理的规范与引导.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就拿这些年来讲,网络舆论的监督越来越强势和犀利。如果说当年南京一局长因一包高档烟在网络曝光而导致贪腐问题败露,是网络监督的牛刀小试,那么,前些日子“表哥”、“房叔”的落马,则愈发显现了网络对官员开展监督的力量。但在这些现象背后,老慕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监督的重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论监督是行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监督极大地提升了公民的话语权,具有问责主体广泛、问责通道多元、问责成果高效等突出特点。网络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目前,网络舆论监督的缺点主要表现为网络暴力和媒体审判。因此除了从制度、技术、伦理三个维度需要加强对网络监督的正确引导和合理规范外,还需要从加强传统媒体对网络监督的监督、规范网络报道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从而追求一种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网络的普及、公众事件在网上的强势传播及社会对网络事件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官员与其身份不符的言谈举止、服饰用度甚至表情细节,经过网络的搜索链接、评论解读和跟帖传播,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关注,不少官员由此受到查处,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得到解决和纠正,这使不少人对网络监督刮目相看,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说,人大监督不如新闻监督,新闻监督不如网络监督,这就有点片面和极端了.  相似文献   

20.
张志祥在《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在公民社会浪潮的推动下,利用大众参与的力量,形形色色的NGO逐渐呈现在中国公众视线中。而伴随着整个社会志愿精神的扩散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基于互联网开展工作的网络草根组织开始大量涌现,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创新。对网络草根组织生发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对其组织形态和运作机制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