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1921年3月,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废除余粮收集制和施行粮食税的决议,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转变。同年4月,列宁发表了《论粮食税》。这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是在十月革命后胜利地粉碎了国际于涉和国内反抗之后,为了不失时机把着重点转移到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上来的理论原则和政策指导,正如列宁在文章第二段开宗明义指出的,新经济政策不是“眼前的”一时权宜,而是成功地实现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2.
王舒  白均堂 《人民论坛》2013,(11):188-189
在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直接指导下,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三个时期列宁思想的分析,认为列宁对落后国家如何选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刘思仓 《前沿》2002,33(5):9-12
十月革命后 ,俄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 ,内忧外患 ,经济极端困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 ?列宁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胆略 ,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一段时间内推行战时共产主义失败以后 ,又实行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新经济政策 ,为俄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晚年 ,他又对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崭新的构想 ,找到了适合俄国情况的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列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所解决的四个重大历史课题:一,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二,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问题,列宁的思想有一个从“共同胜利论”到“一国胜利论”的转变发展过程;三,革命胜利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文章指出列宁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前就多次提出并尽快实现了重点转移;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方式、方法的问题,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列宁提出了保证“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方向的几条原则。文章还简述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5.
在领导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中,列宁的体制转换思路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实践证明,他的变革能力是非凡的.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留下来的重要理论遗产,是社会主义改革论的最初思想资源,必须在列宁主义的理论逻辑下把握新经济政策思想。对战时共产主义的反思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缘起。战时共产主义的教训在于,执政的共产党对落后的国情与社会主义目标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的世界革命战略退却部署在国内政策上的体现。新经济政策的第一要务在于经济上退却以防政治上失权;根本任务在于引领俄国一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目标在于坚守革命策源地,等待世界革命高潮的重新到来。必须明确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商品市场原则的限度,对列宁的社会主义观要作历史的、客观的分析。站在21世纪的历史高度,在改革的语境下诠释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局限,对于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扬新经济政策的思想遗产,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和社会主义改革方法论,推进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便是其历史局限,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来说,也不失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7.
列宁是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者,也是对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一人。为把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国家从战时共产主义失败中,学到了每做一件事必须善于同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个人利益相结合,必须时刻警惕狂妄自大、文盲、贪污受贿三大敌人,不断进行文化革命。新经济政策,既是从经济和政治上做积极的战略退步,又是创建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8.
刘剑飞 《前沿》2012,(22):160-16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除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之外,还给苏俄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列宁创造性实施新经济政策,给灾难中的苏俄带来了生机与和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建设的重大课题.几经探索和实践,列宁在总结俄国的历史经验以及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苏俄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创造性提出来了新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9.
1921年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以后,列宁鉴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力排众议,毅然作出推行新经济政策的重大决策。这是苏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列宁十分重视构成新经济政策“基本点”的国家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他分析了俄国社会存在着的五种经济成分,即宗法式的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其中分散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大优势。同这种个体经济相比较,国家资本主义是集中化和社会化的大生产。因此,列宁认为,只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才能摆脱小生产设置的障碍,使俄国确有把握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国家资本主义将是我们的救星。”(《列宁全集》第27卷第269页)  相似文献   

10.
卢青青  左斌 《传承》2011,(5):8-9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俄国从此踏上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之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等。虽然新经济政策由于反市场思维、缺乏对新经济政策的深层解读和它的施行缺乏法律和体制保障等的影响而较早结束了,但却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总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创新。列宁所创立的新经济政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一个光辉范例,是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实践创新。深入研究列宁在创立新经济政策中所体现出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方法和原则,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是以发达资本主义为起点的,是直接过渡的理论。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并不违背历史辩证法;但是,由于过渡的起点发生了改变,因此落后国家就不能简单照搬马克思的直接过渡理论,而必须寻找一条新的过渡道路。列宁的迂回过渡理论是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发展,至今对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各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年团的任务》的理论意义,不仅在于其表面上彰显的青年教育思想,更在于它蕴含着列宁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认识论基础以及对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舍的两种认识之间的思想张力。一方面,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通过阐释其辩证和实践的认识论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作了理论准备;另一方面,在《青年团的任务》中,也存在着列宁对哲学和经济学认识的内在张力。即在哲学认识上,列宁已经用辩证和实践的认识论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备了将其取消的认识条件;但在经济学认识上,列宁却还停留在认为这个政策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唯一方式。在《青年团的任务》之后,列宁的哲学认识推动了他经济学认识的发展和转变,并逐步瓦解了"战时共产主义"的认识基础,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开始逐步形成。所以说,列宁在发表《青年团的任务》的同时,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已经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14.
普列汉诺夫在1917年6月为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写道:"俄国历史还未磨完将要用来烤制社会主义这块小麦馅饼的面粉。"这一论断虽欠正确,但从反面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这就是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之上。那么,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半野蛮"和"半亚细亚"的俄国,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列宁亲自领导的以"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曲折过程,对这一重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了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探索。沿着列宁的思路,总结实践的新鲜经验,曾得到列宁高度评价的前苏联早…  相似文献   

15.
叶剑峰 《新东方》2011,(5):50-53
1920年底,国内战争胜利结束,列宁主张实现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正式作出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重要决定。这是俄共(布)工作重心的重大转变,也是其执政方式的根本性转型。以此为契机,列宁进入探索党的执政方式科学化的关键阶段。列宁在迥异于过去、俄共(布)已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对不断改革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探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取得了许多意义深远的理论成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上,由直接过渡到迂回、间接过渡的转变;在对待商品货币关系上,从排斥商品货币到利用商品货币的转变;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从消灭资本主义到不完全排斥资本丰义、利用资本主义的转变;在中心工作上,从强调革命、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是工作中心的转变。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启示。我们今天研究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新经济政策的要领,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列宁在接见《曼彻斯特卫报》的记者阿兰索姆时指出:“新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怨或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思路,曾经在新经济政策前后发生过一次突变。引起这次突变的根源,就是对俄国半亚细亚国情的重新认识。因此,认真研究列宁这次突变的思想转变过程,对于我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1906年“亚细亚复辟”之争 1906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与普列汉诺夫之间围绕着党的土地国有化纲领,曾经发生过一次重大的理论争论。导致这次争论的根源,是对俄国国  相似文献   

19.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苏俄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列宁在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理论方面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一探索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初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即再退却时期)。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最迫切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早在建国之初,列宁就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  相似文献   

20.
夏中芹  曹明 《人民论坛》2013,(11):253-255
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结合帝国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当时俄国具体国情,在探索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的.比较十月革命前后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及实践,能够发现该思想对于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