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曾志杨 《现代领导》2010,(11):47-47
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重要途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下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却往往“身”入而“心”不入.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仅不能解决基层的问题.反而引起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感。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大多往效益好的单位跑,而对问题多的单位则绕道而行;有的干部下基层,是从上级机关到下级机关,兜来兜去还是在机关里转;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宁德市把下基层作为促进领导干部作风转变的有力抓手,健全完善至今已坚持了20多年的以“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为主要内容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3.
唐加勇 《当代广西》2009,(19):32-32
为深化拓展全国“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内容,不断树立组织部门“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的良好形象,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立足部门实际,围绕“四个结合”,动员和组织组工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推进“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  相似文献   

4.
孙强 《现代领导》2009,(9):34-34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是组织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表率的实际行动。要求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要做到“五要”。  相似文献   

5.
田厚钢  叶榕 《群众》2011,(7):95-95
江苏省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求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级机关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年须结合分管工作和部门职能,深入到村镇、社区和基层单位驻点5至7天。同时强调,开展“领导下基层”活动须轻车简从,不事先踩点,不层层陪同,不搞特殊接待,力戒形式主义,须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扑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倡导多“驻点”、不“踩点”,在今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王雪锋 《中国人大》2013,(17):54-54
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7月底至8月中旬,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谦等轻车简从,分赴各自挂钩联系点顺昌、松溪、建宁、南安、屏南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四下基层”是指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活动期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领导通过现场察看挂钩帮扶项目,走访慰问部分人大代表和农户,进村入户与基层干部群众交谈,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听取基层同志和人大代表对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及领导班子成员“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将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全力攻坚,抽调17名省级干部深入12个盟市,这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变“上访”为“下访”,“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拉开帷幕。以此为起点.从各级政府机关抽调的两万余名干部深入社区乡村后,与群众面对面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下基层切莫“嫌贫爱富”陆志宏工作队下基层蹲点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办法。但有些机关干部缺乏全局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只愿到城镇附近或经济生活条件好的乡镇去“锦上添花”,不愿到偏远或贫困的乡村去“雪中送炭”;有的企业领导、乡村干部或农户也把机关干部下去蹲...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区域.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江苏省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三农”问题摆在第一位.常委会一班人总是带着深厚的感情,下基层、访农户、听民声、征民意,哪怕是寒风、哪怕是雨水,也阻挡不住常委会组成人员情系“三农”的脚步。  相似文献   

10.
作为省一级领导干部能作出“自带干粮下基层”的规定,让人耳目一新,无疑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领导机关干部下基层指导.严格要求.严格检查.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下基层指导工作.不是深入官兵之中倾听呼声.着力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而是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指责,那也指责,一批了之,就会挫伤基层官兵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基层建设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有助于机关更好地把握全局、统筹指导:也有利于机关干部改进作风.增强素质.更好地服务基层。要想把蹲点活动真正搞出成效,切实发挥作用,机关应坚持做到“三要”。  相似文献   

13.
李龙 《群众》2012,(11):88-88
今年以来,各地相继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推动领导干部下基层。在此过程中,不少地方又把“深入调研”作为首要环节,要求领导干部沉到一线去,亲自“问诊把脉”,开出好“药方”,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4.
当前.很多单位确实是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基层.但在抓基层的思路和方法上还存在着误区.有的抓基层不是着眼基层长远建设,动不动就下基层、查基层、考基层,层层加码,层层施压,以为这样就能“见效快、“出成果”;有的抓基层,不是为基层办实事,讲实效,而是把时间、精力花在增加会议、增加活动、增加文件、增派工作组上,以为这样就是“领导重视”;  相似文献   

15.
张行 《现代领导》2014,(6):55-55
我们下基层时.一位基层干部说:现在农业税取消了,“三提五统”没有了.乡镇干部没有必要驻村了。正当以整风精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时,群众有那么多事需要解决,他的话让我们感到震惊。面上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触及到思想深处的时候,解决起来就比较难了.这就是要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深水区”问题.如何趟过这一“深水区”呢?进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大排查.真正把问题找出来。广大基层干部要坚持逐家逐户走访.耐心地听取意见,这样才能把问题找全面:要注意征求意见的方式方法.创造让群众想说、敢说、会说的环境,这样才能把问题找实在;要放下架子,拿出诚恳的态度,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正做到心贴心.群众的心里话说出来了,问题也就真正找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09,(10):50-50
山东省充州市民政局长秦佑斌认为,科学,深八的民政工作调研是制定政策.促进工作的基础。在民政工作调研中,民政工作者要做到“三真正”。一是真正沉下心来,掌握社情民意。民政工作者下基层不仅是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情况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共浙江省诸暨市委组织部在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把对象拓展为全市组工干部,通过“三联系三走进三服务”,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着力打造服务科学发展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相似文献   

18.
老百姓遇到矛盾纠纷不愿打官司,直接去上访,甚至“告御状”。中国特色的上访问题,多年来始终牵扯着地方各级政府的神经。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式启动。两万多名干部抛却机关作风,变接待“上访”为放下架子“下访”,主动出现在了农村牧区、田间地头,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以全新的方式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的同时,探索出了一套干部下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维稳长效机制的建立,使昔日热闹的信访接待大厅变得门可罗雀,更多的社会矛盾在进入信访通道之前得以化解。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年,许多地方都蕾经进行过通过信访制度本身的改革来解决“上访”问题的尝试,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现实的语境下,内蒙古自治区通过“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化解上访“矛盾”方面的探索,或许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机关干部下基层,是为了了解部队情况,进而为领导机关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前提和基础;是为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进而推进和谐军营的建设。但少数机关干部下基层,却存在着应付差事、作风漂浮、官气十足等问题,时此,必须在转变思想、端正态度上下工夫,带着“三颗心”下基层。  相似文献   

20.
网上浏览新闻,被一则“下乡日记”(8月30日《法制日报》)吸引,仔细阅读,感慨良多。 陕西省司法厅厅长路志强,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四天三夜下基层调研的情况,其“下与不下大不一样”的切身体会,给人以教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