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熊吕茂 《湖湘论坛》2000,13(4):73-74
虽然现代新儒家的创始人梁漱溟在行动上有过放弃佛学、由佛转儒的过程,但他声称自己的学术方向依然是为“释迦、孔子发挥”①;他曾宣布自己“归宗儒家”(2),为“往圣继绝学”,但他心灵深处的终极关怀却从未离开过佛教的文化思想。本文拟就梁漱溟儒佛文化观之异同作一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正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石窟造像七十五处,造像五万余尊,铭文十万余字,所以享有"石刻之乡"之美誉。大足石刻在内容上集佛、道、儒三教造像之大成,以浓厚的生活化、世俗化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其中以佛儒造像为最,使源于印度的佛教造像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在大足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佛教传入巴渝时,儒学占有显著的地位。由于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儒学的忠、孝、节、义思想有相违背,所以他们互相攻击和对抗。佛教为了在中国得到发  相似文献   

3.
基于明初的社会现状和佛教生存状态,明代著名学者程敏政在《对佛问》中集中展现了其对佛教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认识,深入剖析了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功用以及佛儒关系,厘清了时人对佛教的模糊认识。程敏政以旁观者的角度,实事求是地阐发了其对佛教的看法,行文之中处处散发着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对广大人群影响最大的,既非儒家,也非道家,更非佛教,而是这三者之交互或日相同的部分。中国人自觉地接受了这种影响,并把它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上去。非儒非道非佛,又是儒是道是佛,这就是中国人的信仰所在。  相似文献   

5.
<正> 太平天国虽然曾通过一些激烈的方式来极力排斥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而标榜其所尊崇的拜上帝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化。事实上,太平天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从太平天国对待儒、道、佛三教的态度看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道、佛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太平天国对佛、道二教的排斥,从酝酿起义到革命失败,都是极其猛烈的。洪秀全认为,崇尚虚无的“怪人佛老之徒”、“自中魔计,  相似文献   

6.
《前进》2021,(2)
正昙曜,北魏名僧,姓氏、家世、生卒年月均不详,以复兴佛教而著名。当时北魏太武帝下令废佛,致使佛教事业凋敝不堪。废佛令七年之后,主事者崔浩、寇谦之及太武帝相继离世,佛教复兴事业始现生机。昙曜积极致力于复兴佛教事业,在各种复佛事业中,昙曜所开凿的云冈石窟可谓当世之冠,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灿烂的奇葩。由他所确立的"僧祇户""僧祇粟""佛图户"制度,改善了当时一大批受凌辱者的经济生活,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夫 《求索》2005,(11):199-201
柳宗元一生好佛,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又有个人方面的原因,还有佛教方面的原因。具体地说,既有学术上的社会根源和思想基础;又有自己政治上受挫之后,精神受到打击,在佛教中寻求慰藉和解脱,从而皈依佛教的虔诚信仰;还有对佛教基本理论,尤其是对天台宗中道观的思想认同;更重要的是对佛教辅佐教化、阴翊王度、俾民逍遥等社会作用的赞赏。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一社会根源思想基础柳宗元的学术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采百家学说。在儒家与佛教的关系上,他与当时尊儒反佛的韩愈截然不同,提出了“统合儒释”(《柳宗元集》…  相似文献   

8.
十世班禅的圆寂和十一世班禅的继位,让许多人都知道了活佛转世,但什么是活佛,什么是活佛转世,却并不十分清楚。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独特的传承方式。它把佛教之的灵魂不灭、业力自如的教义和佛。菩萨圆觉解脱、化身降世、普度众生的思想融为一体,得到佛教其他教派的认同。活佛转世,在佛教教理上说,为佛教的三身说所支持。佛教三身说就是指佛有三身,一为投身,投身时隐时现;二为法身,法身从来不显;三为化身,化身随机显现。活佛就是佛的化身。佛教的佛与神不一样,他原先也是世俗之人,就象佛祖释这年尼因不堪世间之苦,出家…  相似文献   

9.
湖湘学的奠基者是胡安国的儿子胡寅、胡宏。胡寅儒佛邪正之辨,是从道学家道统论立论而辟佛的,他守儒家三纲五常而辟佛不忠不孝,违背伦理道德;不穷理尽性而至于命,而以万物皆空;反对佛教三世轮回说等。胡宏思想路线,是其对父兄胡安国、胡寅“心与理一”思想路线的继承和阐扬。正由于胡宏的道性形上学的本体学的哲学个性和特色,而为湖湘学奠基,并为湖湘学与程朱道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三奠定基础,与其学生张拭哲学思想发展开出新的精神路向。  相似文献   

10.
邓立勋 《湖湘论坛》2003,16(6):86-88
从魏晋南北朝起 ,中国文人无不受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 ,只是各自的因缘导致程度不同而已。而苏轼则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人物 ,在他的思想中 ,儒、释、道三家无疑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谈到传统文化对苏轼思想的影响 ,可以说儒、释、道三家皆有。从苏轼的家世来说 ,苏轼之父苏洵 ,虽始终未得功名 ,但却以儒业终身。他为人正直 ,学识宏通 ,对苏轼兄弟影响很大。苏轼之母程氏 ,虔诚奉佛 ,但又颇有儒家节义。来自家庭的早期教育对以后苏轼思想性格之形成无疑是起了定势作用的。概言之 ,苏轼早年所受的儒家思想教育和所立下的济世救民之志 ,决…  相似文献   

11.
儒佛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了接续儒家先圣道统,引导士人积极面对现实,寻求救国济民方略,胡宏在理学思想建构过程中展开"儒佛之辨",扬儒辟佛,影响深远。胡宏站在儒家思想正统的立场,对佛家思想、信仰和学风进行了多角度的批判,回应了南北宋之际佛学兴盛对儒家道统发展构成的严峻挑战,但由于论争立场、动机和方法所致,胡宏的儒佛之辨也留下了历史的局限和认知的偏见。对此进行冷静反思,可为当今儒学和佛学研究以及思想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儒士与道教的排斥及政府禁止汉人信佛的法律限制,佛教自汉代传入至西晋时期,信仰者大多为“羌胡”,佛教在一定程度及范围内,成为民族边界标识的工具|十六国北朝时期,政权建立者因其民族身份,对“夷狄之神”佛教大力支持,以此凸显其民族身份,但汉人信仰佛教禁令的解除,形成了“胡、晋略皆奉佛”的局面,又在宗教层面上弥合胡、汉民族边界|北朝时期,太武帝与周武帝在极端反佛的方式下,也有摆脱本民族印记、认同华夏的意图|隋唐时期,困扰内迁胡族的胡、汉冲突与儒、释、道三教论争,得了比较圆满的解决,佛教成为胡、汉共同的信仰,促进了共同民族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儒佛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了接续儒家先圣道统,引导士人积极面对现实,寻求救国济民方略,胡宏在理学思想建构过程中展开"儒佛之辨",扬儒辟佛,影响深远。胡宏站在儒家思想正统的立场,对佛家思想、信仰和学风进行了多角度的批判,回应了南北宋之际佛学兴盛对儒家道统发展构成的严峻挑战,但由于论争立场、动机和方法所致,胡宏的儒佛之辨也留下了历史的局限和认知的偏见。对此进行冷静反思,可为当今儒学和佛学研究以及思想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一位值得关注的女词人,其词作甚丰,思想丰富。吕碧城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这使其词作折射出明显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5.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一位值得关注的女词人,其词作甚丰,思想丰富。吕碧城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这使其词作折射出明显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2)
牟宗三对宗教的基本立场:一是不希望中国耶稣化,认为基督教不能作为中国文化生命之动力;二是他对佛家与道家的立场是不辟佛老;三是主张儒佛耶相摩荡。他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的责任,却不注重人对神的崇拜;从理与事两面来看,要辩证看待儒学是否是宗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佛教,又稱釋教,在中國被列為四大宗教之一(亦有稱三大宗教:佛、道、儒),是家喻戶曉的主要宗教,信仰者較多。七十年代末,“文革”宣告結束,在擧國撥亂反正之際,政府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重新得到執行,佛教在中國大陸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發展。而海外廣大讀者對於中國的佛教歷史與現狀尤為關切。我刊為滿足廣大讀者的願望,本期特組佛教文化宂?將佛教的主要流派和觀念分別闡述,以饗讀者。中國佛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格外值得重視的。  相似文献   

18.
佛教,又稱釋教,在中國被列為四大宗教之一(亦有稱三大宗教:佛、道、儒),是家喻戶曉的主要宗教,信仰者較多。七十年代末,“文革”宣告結束,在擧國撥亂反正之際,政府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重新得到執行,佛教在中國大陸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發展。而海外廣大讀者對於中國的佛教歷史與現狀尤為關切。我刊為滿足廣大讀者的願望,本期特組佛教文化宂?將佛教的主要流派和觀念分別闡述,以饗讀者。中國佛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格外值得重視的。  相似文献   

19.
佛教,又稱釋教,在中國被列為四大宗教之一(亦有稱三大宗教:佛、道、儒),是家喻戶曉的主要宗教,信仰者較多。七十年代末,“文革”宣告結束,在擧國撥亂反正之際,政府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重新得到執行,佛教在中國大陸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發展。而海外廣大讀者對於中國的佛教歷史與現狀尤為關切。我刊為滿足廣大讀者的願望,本期特組佛教文化宂?將佛教的主要流派和觀念分別闡述,以饗讀者。中國佛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格外值得重視的。  相似文献   

20.
佛教,又稱釋教,在中國被列為四大宗教之一(亦有稱三大宗教:佛、道、儒),是家喻戶曉的主要宗教,信仰者較多。七十年代末,“文革”宣告結束,在擧國撥亂反正之際,政府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重新得到執行,佛教在中國大陸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發展。而海外廣大讀者對於中國的佛教歷史與現狀尤為關切。我刊為滿足廣大讀者的願望,本期特組佛教文化宂?將佛教的主要流派和觀念分別闡述,以饗讀者。中國佛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格外值得重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