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上海机关动态》2009,(10):27-27
为世博会的筹办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法治环境,是上海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进一步提升法律监督能力.实现检察工作发展的重要机遇。为此,本市检察机关积极运用检察职能,在世博园区设立了检察工作室,还派驻了5名专业的资深检察官现场工作,建立专案专办、快捕快诉工作机制等一系列保障服务举措。  相似文献   

2.
我省深入开展"法治浙江"建设以来,坚持法治为民,加强和改进法律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纠纷调解等职能作用,大力推进司法便民服务,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法律宣传     
《中国妇运》2008,(6):46-47
江苏省宿迁市全面推进“法律六进”活动。送法进单位。组织人员深入有关单位进行普法专题调研;了解相关单位的法律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服务。送法进乡村。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会同妇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共青团等部门,共同组成送法小组,围绕“民主法治示范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目标,开展经常性送法下乡活动,并就乡村两级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学法用法、依法行政及如何做好依法调解矛盾纠纷,避免引发群众上访等问题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隆重揭幕。为世博的筹办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法治环境是上海市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进一步提升法律监督能力,促进检察工作发展的重要机遇。上海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采取多项措施,积极为世博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2,(3):42-43
杨建学2012年1月9日在《检察日报》上撰文《应用法律的能力是国家法治建设的能力》认为,无论是法治国家,还是正在迈向法治的国家.法之应用无处不在。普通民众对法律的遵守和使用.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审判裁决,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士提供的法律服务,无一不是法之应用。某种意义上,法之价值在于应用.法之发展在于应用,法之生命在于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勤 《群众》2008,(10):71-71
党的十七大对民生问题空前关注,彰显了我们党的人本情怀。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始终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突出人民利益至上,积极为人民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7.
崔武 《群众》2014,(11):24-2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作为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在维护法治、践行法治、传播法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律师界良莠不齐的现状,并不能满足法治中国建设对于律师队伍的实际需求。我们律师同仁要提高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逸帆 《公安学刊》2010,(2):103-103
公民良好的法律素质是法治社会建构的基石。只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理解法律、信任法律、尊重法律,法治大厦才能恢弘建立。然而,如何将一项项抽象的法律规范.一条条艰深的法律原理植入公民的心田,扫除几千年人治模式遗留下的阴影,培养健康积极的法治意识,不仅是法治建设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国法律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公证是一项非诉讼性法律服务,是减少司法诉讼的屏障和诉讼最有证明力的证据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公证,走近公证。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本市行政处罚工作水平,更好地适应法律体系形成后对法律有效实施的更新更高要求,加快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笔者以为,应坚持标本兼治,立足“向内”“向下”,提高《行政处罚法》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当前,制约基层法律服务开展的因素有很多。关键是缺乏党员的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用法氛围不够浓厚。新《党章》把学习法律知识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既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形成的前提,乡土社会的法律信仰则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当下有限的法律认知、传统因素的阻却及法律运行的缺陷是法律信仰在乡土社会中缺失的原因。建构乡土社会法律信仰有三条路径:加强乡村普法教育,提高乡民用法律维权的意识;重视习惯规范,完善乡土社会立法体系;增强服务意识,健全乡村法律运行机制。而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乡土社会民众的法律信仰,进一步推动乡土社会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构建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社会律师、公职律师与公司律师等法律服务队伍,对于提高依法执政、依宪执政、防范风险均具有重大意义。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必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一要围绕经济工作重点的转移,调整法律服务工作的方向;二要围绕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调整法律服  相似文献   

14.
康纪田 《前沿》2005,(7):124-125
为人民服务是革命年代为号召人民而提出来的,在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以后,执政为民的提出是为人民服务的发展和提升,其发展和提升标志着依法执政的法律化进程,具有为人民服务无法替代的法律价值。尽量为人民服务与必须为人民执政,是德治与法治的区别。因此,执政为民作为最高原则可以载入宪法,这也是依法执政的法治要求。  相似文献   

15.
社区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稳定和发展,社区的法治化进程,直接反映出城市的法治化程度。相关专家学者以创新社区法律服务体制为突破口,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许多尝试与探索。在对当前社区法律服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也试图对社区法律服务模式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福清市人民法庭辖高山、沙埔、东瀚三镇,人口16余万。法庭现有6名干警,其中法律本科毕业5名、法律大专毕业一名。平均年龄31岁,中共党员5名。2006年,高山人民法庭以争创“省级优秀人民法庭”为契机,积极推进法庭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尤其在审判工作中,注重审判的社会法治效果,既严正执法,又紧抓调解、法律服务工作,把开展爱民、便民、利民活动贯穿于审判工作的始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11,(9):32-32
丁国强2011年8月11日在《检察日报》上载文《法律人的“贵族精神”》认为,法律职业的兴盛是法治社会日渐成熟的标志.社会的分化和利益的多元化强化了人们对法治的渴求。但法律学科成为热门、法律职业吃香并不必然标志着法治的进步。如果不对部分法律工作者的功利化、市侩化的趋向加以警惕,法律工作者就会成为法治进程的敌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的各类纠纷正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农村地区对优质法律服务的需求也日益紧迫。然而,由于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保障被长期忽视,实践中存在着法律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突出、法律服务机构执业混乱以及法律服务质量低下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法律服务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当地民众获得司法服务的权利。为此,有必要通过完善有关法律服务的立法、加强公共财政投入以及明确法律服务市场监管机制等方式,确保西部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阳 《重庆行政》2015,(4):62-6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活动。其最根本内涵是,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权力受制于法律,权力与责任相统一,权力要尊重权利。  相似文献   

20.
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特征。法律是否享有至上权成,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一个基本尺度。因此,努力树立起法律的至上权威,是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应予实现的目标。在建设法律权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学习、借鉴西方法治理念,在立法当中体现公平、正义、权利、自由、平等等价值。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接受法律的至上权威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