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晶晶 《群众》2007,(11):47-48
“面子”者,“情面”也,人皆有之。所谓领导者的“面子效应”,在这里主要指这样一种现象,即循正常途径无法办成的事,只要领导出面,对方往往会看领导的“面子”,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事情轻松地得到解决。社会学家告诉我们:“面子”是个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自我感觉和社会认同,而个人在社会环境下被认同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人在社会关系网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黄冈地区原副地级调研员兼财政局长王国瑜在即将离开权倾一时的工作岗位时,晚节不保,因收受他人贿赂7万元而锒铛入狱,等待他的是10年的铁窗生涯。 王国瑜的所作所为,为各地、各个层次领导干部当中频频发生的“59现象”(指某些干部一生顺当平安,到了59岁前后,即将离开工作岗位之际,却晚节不保,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又提供了一个典型例证。就“59现象”而言,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没有经受住失去权力或将要失去权力的考验。 权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人生是一道严峻的试题。享有它时是一次考验,失去它时又是一次考验。面对这本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将它作为为百姓谋福利、办实事的手段,还是用作为个人谋私利、饱贪欲的工具,不同的人因其政治素养、思想品质、价值观念的差异,而将做出不同的选择。只有真正具有高尚、正直的人生观、价值观,视金钱名利为身外之物的人,才有可能在这道严峻的试题面前交上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否则就会像王国瑜这样,在即将失去权力的前夜,为弥补今后的“损失”和“失落”而“大捞一把”,最终将自己送上历史的审判台。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政者,正也;权者,衡也。”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通俗地讲就是“用权”。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正确会为民造福。惠及社会,利及自我;用得不正确,就会剑毁人亡,危害社会,祸及自身。所以,领导干部在使用手中权力的时候,一定要多思量,慎决定,多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4.
现代领导科学认为.权威是领导者的一种行为影响力,是权力力量和人格力量的有机统一。“权”是组织法定授权的产物,而“威”则来自于领导者自身。显然.纯粹地以权力支配他人.得到的只能是被动消极地服从;而发自内心的信任和钦佩.才能真正成为征服人心的力量。因此.领导干部的个人人格魅力十分重要.它是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临摹与引导     
优秀的经理人员不仅在技术上胜人一筹,而且他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们能够认识到:人们觉得被他人认同会有多么重要,并且将这种认同表现在其行为之中。对人而言,觉得被他人认同要比只是符合他的职位重要得多。当一个人觉得你认同他时,他很可能变成能够代表你的亲善大使。而且就如同许多广告公司所熟知的那样。再也没有比毫无利害关系的第三者的背书更为有效的广告模式了!  相似文献   

6.
权力就是一种对他人、组织或相关财富的支配、指挥、控制力量。从权力的主体看,任何权力都有一个获得、承认和行使的过程,所谓“天赋”权力是不存在的。权力主体获得权利之后,还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他人、组织及相关财富进行控制和支配。只有树立一定的权威,权力主体所获得的权力才能被承认,也才能够顺利地行使权力。反之即使采取一些手段获得了权力,如果不被权力范围内的个人和组织所承认,这种权力就如同虚设,无法在实际生活中正常行使。权力行使的效果受权力的性质和行使方式的制约,个人专断式的独裁权力,往往会激起权力控制对象的反抗,而…  相似文献   

7.
一、“以德治企”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以德治企”的根本点在于自觉。道德的根本特点就是自律性。当道德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自律的内因和动力的时候,人们会自觉地以道德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及个人与企业的关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推行德治的理念,强调以“德”来调整管理者和员工关系,规范双方行为,企业经营就会运转得更加和谐,效益就会明显提高,推进现代企业管理的过程就会更顺利。  相似文献   

8.
如今,一些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总喜欢托人情、找关系。不这样做,他们就觉得不踏实,就会很焦虑。这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由于“潜规则”奉行者相信,通过潜规则可以摆平任何事情,一旦遇上“麻烦事”,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托关系、走后门,通过权力、金钱、关系来摆平,  相似文献   

9.
刘国彬 《当代广西》2012,(17):49-49
《辩证看务实办》中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问题进行通俗全面地阐述,读起来颇受启发。 权力的运行必须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近年来,“一把手”腐败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江西省原副省长、典型腐败分子胡长清曾说过一句颇为让人深思的话:“官做到我这一级,就没有什么人能管得着了。”可见,反腐倡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权力漫谈     
离岗之后,旁观权力,深思默察,颇有感悟,心之所想,笔之所至,是耶非耶?望广大领导干部鉴识。  权力不是永恒的,要“上”得健康,干得洒脱,“下”得痛快  对社会而言,对一个群体而言,权力是永恒的。因为一个社会、一个群体,离开了权力、权威,随时都可能陷于无政府状态。别说健康发展,就是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都无从建立和维系。但对某一个具体的人来讲,哪怕他处于权力的峰巅,其权力也是暂时的、相对的。从获得权力到失去权力,不过是一个过程。对于这一点,有的掌权者想得不清,看得不透。他们“官”念太强、权欲太盛,他们迷…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权力道德是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的主要内容。所谓权力道德,是指一定社会权力支持者行使权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权力意识正确与否,直接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高尚的权力道德意识,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感染力,从而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相反,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加于滥用,不但会丧失社会道德建设倡导者的资格,而且也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誉,对社会的进步就会产…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关于个人与他人之间行为关系的思考与选择。道德行为是道德风尚在一个组织和社会形成和传播的基本动力。由于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领导者在道德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学者阿尔·基尼认为,道德的形成过程包括四个步骤:(1)作为社会的人,我们主要是通过对我们有影响的其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如何做人做事的;(2)当他人的行为经常如此并且受到同龄人的肯定时,我们会效仿其行为;(3)当我们的行为受到他人的肯定时,这些行为会变成我们的行为习惯;(4)对我们的行为反思、评价和选择。  相似文献   

13.
周林刚 《人大研究》2001,(11):34-35
角色理论为研究政治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政治角色是由人们对于处在政治过程中的人的行为期待而构成的各种政治行为模式。从角色理论出发 ,我们可以这样下定义 :所谓腐败 ,是指政治角色 (主要指掌握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人 )在公共权力行使过程中 ,为了个人或小集团利益 ,而违反各种法定或公认的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越轨行为 ,它是一种严重的角色扮演失败。对于角色理论来说 ,角色的扮演过程十分重要。一般而言 ,角色的扮演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角色期望、角色认同和角色表现。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故障 ,那么角色扮演过程就会出现失调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确对待“面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子”即情面,它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有着十分微妙的作用。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认为:“面子是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个人的尊严将从适合的行为及社会赞许中获得。”“丢面子”则是由于没能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致于没有得到别人的称许或认可。因此,正确对待“面子”,能使人讲自尊、讲人格,能激励人们昂扬进取、奋发争先;错误地对待“面子”,则会使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掩盖问题、害怕真理。中华民族一向具有与人为善、热情好客、成人之美的好传统,为人处世从来都重礼义,讲情面,守信用,给对方留面子。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现实…  相似文献   

15.
大家对司法腐败的讨论大都在政治体制、政府行为、个人自律上,也许我们的“沙龙”圆桌需要换一个视角。当“告别人治”成为一句时髦而又前卫的话语时,我们批评的焦点无疑聚集在了对拥有权力的职能部门。的确,将权力当成自己捞取个人实惠的资本真让人忍无可忍。 如所周知,中国这个以儒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在阐释犯罪原因时,使用了"权力意志(will-to-power)"的概念,"在权力意志"的支配下,人人都有一种羡慕别人、战胜别人、征服别人等追求优越的动机。当这种动机因为受到本身条件以及外界的阻碍而不能获得适当的满足时,就会在个人心理上形成一种自卑感或自卑情结,犯罪就是个人为克服自卑感而进行过渡补偿的结果。因此,"自卑情结——追求优越感——补偿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最终产生的原因路径。每个人都是受自卑情结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追求自身的优越感,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的社会并不会满足每个人的各种需要,不然,也就不会有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一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含义及特点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从性质上看,可以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构成的。领导者凭借控制指挥权、强制权和奖惩权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使他们被动地服从。非权力  相似文献   

18.
《时事报告》2012,(11):76-77
现实社会中,有些人每天都会担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为了帮助这些人解决此问题,美国著名的脑健康医生丹尼尔·亚蒙就提出了“18/40/60规则”:当你18岁时,你会觉得每个人都在关注你;当你40岁时,你会不完全介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当你60岁时,你会意识到没有人关心你的私事。人们每天都在担心和思考他们自己的事,而不是你的事情。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通常是那些患有社交恐惧症或者会对社交情境感到害怕的人的普遍特点。这些人常常觉得别人在评价自己:评价自己的外貌、服装、谈吐等。  相似文献   

19.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其他人的存在.因此,个人在处理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而必须同时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赖文  缪姝 《文明大观》2001,(5):30-31
恩格斯曾说:“人们已经习惯于以他们的思维而不是以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他批判了这种不科学的习惯,指出会导致人们的一种错误,认为想要的(即思维)就是需要的(客观性),从而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真正认识他人和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