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伟 《青年论坛》2006,(4):56-57
艺术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和提高人的素质。它是以各种艺术与审美并通过审美活动和美感体验的育人活动,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格的塑造和身心的发展。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直接导致了通过审美的观照,可以培养、锻炼、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可以陶冶、塑造、提升人生境界,完善人格,使人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还可以促进人的身心走向健康向上的自由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人的心理苦闷表征为怀才不遇的心灵孤独、仕途失意的政治苦闷和人生短暂的生命焦虑等心理体验 ,而政治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社会冲突、救世与自救的人格矛盾和对传统遵从与背离的内在紧张则是造成文人心理苦闷的文化根源。于是古代文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诗意境界作为自身人格解构与建构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陈幼平  辛勇 《人民论坛》2011,(9):210-211
文化影响人格。探索文化影响人格的作用机制,提出应将文化置于更广的背景中,结合生态、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因素以及生物基础来探讨人格的发展。行为受文化的影响,但个体并不是被动的承受者,个体也以其行为作用于生态环境和政治经济体制,并在已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而新的文化又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化影响人格。探索文化影响人格的作用机制,提出应将文化置于更广的背景中,结合生态、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因素以及生物基础来探讨人格的发展。行为受文化的影响,但个体并不是被动的承受者,个体也以其行为作用于生态环境和政治经济体制,并在已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而新的文化又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人有审美情趣,有艺术爱好,这是人生所不可与缺的。经常受高尚的文学艺术的熏陶,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然会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在真、善、美三者中,美能统摄真和善。有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就会有对世俗的超越,对真理的敬畏,对权威的俯视以及对独立精神、创新思想的向往而成长为民族的脊梁,并时时为祖国命运所系,做真正的爱国者和不辱时代使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7年8月3日下午4时许,温家宝总理看望为我国的火箭、导弹与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6.
人格在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比较重要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表现了一个由表及里的包括身心在内的真实的个人。欧美心理学家往往把性格概念等同于人格概念,突出人格的个性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涵义,一般等同于人品,更强调它的伦理道德性;日本则更强调人格中人的内在素质、道德、品性的养成教育。在实践中,完美的人格,指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和境界。具有完美人格的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社会、对人民无私奉献,使生命充实,能领悟到人生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7.
“一切优秀作品的制作,离不了手与心,也许还是培养手与心的那个‘境’。”从沈从文的文论和书信中,可以析出:静境、心境、情境,是其创作过程的三个层次:①静境层。静味自然,陶冶性灵,更新人格,反照人生,是作家步入创作境界的序曲。“静静的与自然对面”,即可慢慢得到一个“清虚寥廓”的境。创作要“幻想”些人世所“没有的东西”。幻想、想象,人在清静时最活跃。静境的求取,往往仰给予大自然;创作的蓝图,往往酝酿于静境层。②心境层。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观的矫正这一现实难题,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联通之处,深入考察解析了孔子关于君子人格的若干规范在人生目标上志存高远;在人生涵养上知书达礼;在处世之道上忠恕守信;在人生得失上重义轻利;在人格形象上正大光明;在人生境界上和而不同等。把握上述君子人格内涵的精髓,不难领悟到中国传统教育所着力宣扬的儒家理想人格的理论魅力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袁茵  杨会晏 《前沿》2011,(19):171-174
当今社会的很多人都试图通过对《易经》思想的研究来寻找生态问题的答案。之所以选择以《易经》的思想为核心来研究问题,是因为《易经》形成的理念在一个由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沟通构成的整体境界中展开,此整体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合理有效解决。对生态和生命的整体性理解也使得《易经》的思想观念处处都充满着一种全新和活泼的生命气质,美与善在生活领域的原初构成内在的统一,生命的自然气质与人文精神和谐的融为一体,这对于今天生态经济和生态人格的境界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0.
刘颖  邵龙宝 《前沿》2010,(7):39-42
人格的境界理论在中西方民族都备受重视,基于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形成不同的人格价值取向。在中国文化里,人格的主要内容是道义人格;西方人则更着力于“有用”。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过程中,中西方民族体现出在私德与公德,整体和谐与个性自由之间各有侧重的区别。在人格理想最终的旨归追求上有求真与向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对人类的经济发展,观念的更新产生历史性影响,对人格的形成和塑造也会产生巨大影响,一些全新的理念和生活态度将成为现代人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将赋予现代人格以崭新内容。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一生教人为善去恶,从人生各个阶段阐述了道德的层次性,为后人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路线图。《论语》的主线是孔子的人格精神,它始于己之《学而》终于人之《乡党》。《论语·为政》(以下只注篇名)有“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据此可以推演出人生的九个阶段和七个道德层次。  相似文献   

13.
审美生存是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境界的重要路径。审美生存的关键要素是生存、审美以及作为二者载体的个体生命。在审美活动之中,人得以提升自身的生存境界。审美生存的不断开启与持续拓展,有助于美好生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6日《浙江日报》刊登桑林峰的文章,境界,是人们在修养、学识、道德等方面所处的高度,反映的是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价值。境界有高低之分,只有洞悉了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才能向上攀升更高境界,最终达到至上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赖平 《求索》2016,(4):77-82
道家以生命关怀为根本意蕴,以“道”为核心概念,以重生轻物为出发点,崇尚自然无为、被褐怀玉的理想人格,以人生超越和自由为理想,构建了独特的人生哲学。道教的自由生命之境旨在通过肯定人的价值、确认人的主体性地位,鼓励人们在自由意志的指导下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走向生命存在的自由理想状态。这种生命的自由境界对于破解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帮助人们重构生命的意义系统、实现生命的主体性在场、回归精神的高地,以对抗现代社会对人的价值、人的主体地位的消解,对抗人性的异化,实现个体生命的自在自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儒家重视理想人格的培养,倡导良心、仁性的修养,不断提高生命境界,力求实现"理想人格"或"完满人格"。新儒家从其文化智慧中提炼出的"理想人格"概念,是一种对生命的深层次理解,旨在不断提高生命的意义,增进生命的价值,值得我们不断借鉴。  相似文献   

17.
马正应 《求索》2008,(3):173-175
退溪美学,以理气性情论为哲学基础,本于庄敬涵养,通过日用践履,达于“乐”的人生境界。其“乐”的概念是现代术语“美”的代名,纯粹天理之乐与纯粹审美之乐是人生二境界,为气禀之清,是人格美的完成。退溪美学的成立根据,即在于通过身心性情的体验以通天理:以感性的身心体验,体味涵咏,达到“乐”的境界和天理的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闾彬  胡学春 《青年探索》2008,(5):67-71,79
中晚明时期出现了一股追求“真人”的热潮,“真人”是他们做人的最高理想和道德境界。联系当前可以启发我们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要以完善和发展道德人格为目标,以“真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以民主化的模式和方法,有层次性的循序渐进地向“真人化”转变。  相似文献   

19.
儒家人文精神中积极的一面对人民警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 ,对人民警察人生观的树立具有积极意义 ;特别显扬人的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对人民警察正确标定人生的价值取向有积极意义 ;倡导一种“圣人”的理想人格 ,对提高人民警察的人生境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生如旅。人的生命是一个既长又短的过程。人,生而平等。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布衣百姓,是豪商巨贾还是贩夫走卒,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然而,人各有志。道不同,志不同,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从而使具有相同生命的人,人格有高低之分,人品有好坏之别,人性有善恶之辨,人生有成败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