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本文从历史、现实意义和对策研究三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阐述。认为协调发展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于:它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和明智选择;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它是保证社会稳定、实现安定团结政治目标的必然要求。要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必须按照五中全会精神,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各地区合理布局,在新的区域格局中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域,首先对青海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做出评价;然后深入分析影响其协调发展的因素;最后,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说:“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发展。”①又说:“我们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搞得好,有可能为今后五十年以至七十年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打下基础。”②发展中的协调问题,首先是时间和进度上的协调中国在1840年以前,是个自然经济社会。18...  相似文献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从一般系统论的视角来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应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它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家区域决策有效运行、推进区域分工与合作为目标;以中央层面的“区域发展基本法”、地方层面的“特别区域发展法”、纵向上的“区域决策保障法”和横向上的“区域合作保障法”为基本要素;通过专门的区域发展管理机构这一系统结构,发挥系统要素的整体功效,进而实现整个系统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区域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重大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能力的高低,直接牵涉到国家综合实力,也影响到本地区乃至全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进行区域规划,实现区域升级,更新观念,打破东中西三大地带经济的不平衡,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重申了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从实现社会和谐的要求出发,对如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部署,确保到2020年实现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的战略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一、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要实现国家的团结统一和长治久安,必须使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能够得到协调发展,使各族人…  相似文献   

7.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内容非常广泛,它是指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如果区域经济能够平衡充分发展,其他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就有了物质财富的保障。劳动力和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区域劳动力和资本能够实现平衡充分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有了基本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改革,在要素自由流动、价格灵活反应、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实现区域劳动力和资本的平衡充分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需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深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区域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构建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2012—2021年31个省份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考察了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进一步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但在区域分布上存在异质性;全国层面基尼系数有所下降,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内差异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区域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一级指标中经济、文化、社会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关键共性障碍因子,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中主要障碍因子各区域不尽相同。基于此,从补齐各区域协调发展短板、畅通要素跨区流动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突出城市群都市圈引领带动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未来需要围绕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唐镇乐  冯燕 《新东方》2009,(7):17-22
海南作为一个省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重头戏。不仅要实现协调的内部性,还要追求协调的外部性。即在海南市县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将海南区域经济和经济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中。也就是说,海南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克服“自己导、自己演、自己看”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方略。"十一五"规划中,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内容被列入六大战略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把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好、落实好。"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时事报告编辑部邀请权威专家,在中宣部召开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共同梳理我国区域发展历史脉络、解读"主体功能区"的新理念、介绍国外经验、探讨区域互动话题。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社会的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它是社会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统一;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这样来认识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等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政策和道德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区域差异的日益拉大,我国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区际协调发展和区内协调发展。区际协调发展研究集中在影响因素、协调机制和模式等方面;区内协调发展集中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协调发展度的测定方面。针对当前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的不足,对今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群众利益,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说它是一个老问题,是因为我们党一贯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始终把关心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重要地位;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昕带来的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巨大变革,协调、整合群众利益难度加大.针对这一情况如何在理论上把"一切为了人民"与"一切依靠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时刻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放在首位.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在长期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并且提升自己凝聚社会、整合社会、动员社会的领导核心作用,达到党的巩固执政地位.这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15.
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决策,通过区域板块间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经济互补共同繁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仍存在地区差别、区域发展分化等问题。因此,要结合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策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差异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统筹推进区域优化发展、特色发展,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之间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样板。认真总结、提炼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对于江苏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区域发展经历了苏南率先突破、区域共同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演变,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融入了中国经济的大变革,开启了江苏发展的大转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探索空间发展规律的重要实践。在新时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面临新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8.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及党建方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有序性,而且还必须实现这些领域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与有序运行。任何一个领域的问题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要注重各个领域的协调关系,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整个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定义出发,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有五个层面,是可持续的、融洽的目标状态与实现这种目标状态的过程的统一,也是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时空上的一种联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够协调好区域间基于竞争优势基础上的产业结构,使其不断优化,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依赖投资在产业、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0.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内外部因素变化对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挑战。新形势下,应顺应人口流动和分布格局变化趋势,不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增强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等方面着手,以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