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方式,消除了传统的劳动分工和性别差异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女性的就业模式和就业结构。但我国女性IT人员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受到社会、组织和自身阻碍因素的影响,离职和流动比较大。组织应重视信息化的间接影响,完善人力资源创新管理体制、绩效与薪酬公平制度建设,通过对女性IT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赋予她们一定的管理权力,提升她们对专业的信心和对工作的满足,真正促进她们平等地参与就业和工作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广东城镇女性灵活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活就业已在广东城镇在业女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用工形式、就业部门、工作时间、求职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灵活就业在为女性提供多种就业机会、满足不同女性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扩大就业选择自主权的同时,也使在这一领域就业的大多数女性的职业收入、职业层次偏低,劳动权益和社会生活保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政府应肩负起正确引导、调节和保护妇女灵活就业的重任并承担风险;非政府组织应与政府、社会各界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分担政府面临的就业压力,组织妇女进行社会化就业;广大妇女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就业能力,适应就业形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周群英 《中国妇运》2004,(11):47-48
毕业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的各环节中,除妨碍正常生产、工作或依法不适合毕业女性的工种或岗位外,以性别为由歧视录用女性或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性平等就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情况。也就是指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手段,使女性在就业中丧失平等择业的机会。就业中性别歧视的表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在出生率日渐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人口结构调整变得迫在眉睫。基于此,政府部门希望通过调整生育政策的方式,引导适龄人群在允许范围内多生育子女。对作为生育主体的女性而言,生育行为与职业发展的矛盾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女性的正常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生育政策调整对女性就业质量的影响,提出了现有生育政策下保障女性就业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斯祁 《前沿》2005,(3):165-167
21世纪知识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为妇女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及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 但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转轨时期, 社会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社会有效需求下降, 劳动力总体供过于求, 人们面临隐性失业的压力, 妇女则首当其冲。处于就业弱势中女性, 除受社会等客观因素影响外, 很大的程度受自身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 形成就业中的心理障碍。女性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 就必须从心理上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女性就业参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波 《思想战线》2004,30(2):35-40
我国现有的女性就业水平、市场化与全球化进程以及劳动力市场供求与市场分割的现状构成了影响我国女性就业参与的宏观因素,同时,女性就业参与还受到家庭与自身的收入差异水平、女性教育与观念素质以及女性在婚姻、家庭与生育职责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就业再就业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使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应用率也不断提高,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作用。本文阐述了计算机在就业再就业管理中的操作与应用,旨在提高管理工作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国内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上海市闸北区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并以闸北区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中的移动就业服务项目为例,介绍了将移动通信技术融入到传统公共就业服务的移动公共就业服务创新实践;对项目实施前的期望、疑虑和利益相关者进行了描述,客观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推动与制约因素;归纳总结了通过移动就业服务项目获得的启示,即基层员工支持与领导重视同等重要,业务流程改造比信息技术更为重要,公众满意比工作效率更加重要,创新突破与违规操作仅一线之隔,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应同步进行。摘要:  相似文献   

9.
潘锦棠 《中国妇运》2002,(10):22-23
女性在当前的就业竞争中不及男性,作为初次分配的工资收入落后于男性,但女性有权通过政府公共政策的倾斜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在收入再分配中得到经济收入的弥补。为防止不在业女性(包括失业妇女和家庭妇女)经济收入水平下降过快,男女经济收入水平差距过大,以及已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贫困女性化的现象,国家应有所作为,保证女性正当权利和福利水平。国家有所作为不是阻止市场经济走回头路——市场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劫后余生的选择,而是要开辟各种就业渠道,使女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保证市场公平竞争,使女性有公平的就业机会;健全女性社会保障,使女性有合理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作为特大中心城市和老工业基地,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下岗、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女性首当其冲占了相当比例。女性就业与再就业受到冲击所带来的一些偏激心态,必然对女性生存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此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分析,以图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城乡体制的长期壁垒和政策上的缺陷、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使失地农民既失地又失业的现象变得普遍而又难于一下消除,成为城市化中新的弱势群体.女性农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本文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分析失地女性农民就业出路问题,为提高解决失地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敏感度提出理论性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采用网络采集数据法和文献调查法,重点对河北省及所辖地市劳动保障部门所提供的就业服务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河北省就业服务信息化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借鉴国外及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的省情,提出了一些解决河北省现存就业服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妇女就业与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中国政府在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推动就业领域性别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女性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成为维护妇女劳动权利、促进妇女就业的有效方法。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广大女性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实现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女性就业呈现出选择面窄、收入不高、竞争力弱等不利局面,而在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本文通过对青年女性就业市场的分析,进而对职业教育中存在的性别议题进行讨论,并揭示其复杂性,对发展我国性别平等的职业教育与青年女性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敏 《传承》2006,(11):15-17
本文结合相关数据资料,从横纵向交叉的视角来回顾我国女性就业的历史沿革,主要探讨了转型时期我国女性在就业人数、就业领域、就业结构以及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的提升:失业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结构性改革、新技术运用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矛盾逐渐突出的现状下,由于失业女性自身的特点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其再就业主流趋势是非正规就业模式。而提升失业女性的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失业女性非正规就业的效果。为此,针对失业女性在提升人力资本中的不利因素,可从培养女性自主意识;健全培训机制,增强女性就业竞争力的基础;正确引导非正规就业市场,加大就业服务的宣传教育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7.
彭程  于通 《长白学刊》2013,(2):91-95
《中国青年报》2012年7月25日报道了"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揭开了女性就业歧视这一带有普遍性的严重社会问题。女性平等就业权法律保护面临着现实困境,进行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立法保护非常必要。需要对女性就业权法律制度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方面的完善,以真正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素养教育与就业能力的正向作用关系,决定了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优化大学生就业模式、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需分析其阻碍因素和关键因素,并对两者的关键业务进行分析和梳理,最后找出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加强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监管,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歧视,这为促进女性公平就业、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提供了新的机遇。2013年12月13日,由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与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联合举办的"促进女性公平就业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人社部、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国际劳工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对  相似文献   

20.
社区就业女性的增权问题研究: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社区就业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社区再就业经历对女性增能可能产生的正向与负向影响,受传统社会性别规范支配的男女角色分工问题与现有社会政策的性别盲点如何改变女性社会地位,以及如何帮助失业女性通过社区再就业实现从“无权”状态向“增权”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