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文化对话与文学人类学叶舒宪在《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发表了《文化对话与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一文。本文通过对20世纪的文学研究--特别是比较文学发展脉络的历史回顾,提出在文化对话的广阔背景上建立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以期为未来的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叶舒宪 《思想战线》2013,39(5):4+157
文学人类学是新时期以来人文学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20世纪80年代,随着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勃兴和大批人类学著作的汉译,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先导的文学人类学研究热潮悄然兴起,拓展了我国文学研究和人文研究的格局,推进了科际整合与知识创新,留下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和探索经验。1996年成立全国性的学会组织——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3.
徐新建 《思想战线》2001,27(4):100-105
文学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文学和人类学两个不同学科的交叉与结合.20世纪后半期以来,文学人类学既是西方文学与人类学界一批前沿学者的积极主张,亦是一种逐渐向其他学科领域扩展、渗透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又是一种影响广泛的重要流派.近半个世纪以来,文学人类学则成为了中国文学和人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并正对人文研究中的其他学科产生着日益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磊 《传承》2010,(24):148-149
当今世界,跨学科的研究和交叉性边缘学科的兴起,成为时代的必然。文学与人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学人类学催生了人类学小说。人类学小说研究是用人类学的方法和视角进行小说研究的一种尝试。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学小说及其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分支,并显现出他者性和学术性的特点,在文学和人类学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了解和反思西方本土人类学,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人类学本土化问 题的认识。中国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重新提出、讨论与实践,实际上是对西方人类学理论方法的 批评反思和对其文化霸权的解构,同时也是为了消解国内文化“殖民遭遇”和填平“文化鸿沟”, 进而创建起适合于中国社会的本土人类学体系。人类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并不矛盾,而 是互为参照、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的发生发展看,台湾最具有血缘和历史文化关系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从地缘政治来说,台湾永远都无法剥离的仍是中国。我们强调台湾文学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并不是要否认台湾文学的特殊性。但再怎么特殊和不同,台湾文学在整体上仍未脱离中国文化这一母体。  相似文献   

7.
王轻鸿 《思想战线》2003,29(4):43-46
文学批评"人类学转向"取代"语言学转折"的困境在于如何寻求和体现文学的审美价值意义。事实上,审美本质探索与人类本质问询二者本来是统一的,传统的文学人类学批评审美性缺失的原因在于将"人类性"当作了"先验的存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探索走向了抽象浮泛。将"人类性"看作是"历史的建构",阐发作品关于人类本质的独特言说,应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苏永前 《思想战线》2012,38(5):33-36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文学人类学为标志,中国文学研究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90年代以后兴起的文化诗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转向。前者在有关"文化"的理解、对于文学现象的文化解释、文学观念的起源研究方面,均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后者则直接借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多从知识全球化、地方性知识、本土文化自觉等人类学和外部的空间的概念进入,而事实上,“文学”一词的涵义在中西方都有一个从文献到语言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国文学研究也有一个从重文到重语的发展史.从与时间和自身密切相关的“文学”观念流变对文学人类学的产生做出探讨,可发现来自文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内驱力.文学形态的多层次、复杂性为文学人类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根基,而现代文学的革命性变化则成为文学人类学勃兴的现实促因.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与反传统的纠缠——也谈王朔与金庸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为什么拿金庸开刀? 这场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小说文本;更不在于作家的为人,或者作家个人之间的争执;其实质就是批评本身。就批评而言,王朔代表了现代,金庸则是传统的典范。王朔要反传统自然想到了金庸。沉寂多时的批评界,如同火山运动,喷出一个王朔,不足为怪。 挑战─—批评走出象牙塔 很久以来;我们的批评赶不上创作。文学反映的是历史和社会,作为一面镜子的文学,差不多从有记录的时代伊始就伴随着我们,它的存在无疑是符合人类学的需求的。但是走到今天的文学,除了它的“镜子”生存理由之外,更在乎其休闲精神。 王朔明知…  相似文献   

11.
(一)影视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建国初期就开始了。1995年4月24——28日在首都北京以此为命题召开的“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却又属首次,这说明我们的理论研究已落后于实际。因此,这个会议就更显得十分必要和及时。影视人类学,是以影视为手段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或以人类学影片为载体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属于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与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史前人类学、精神分析人类学等学科不同,不是以内容为界定,而是以手段、载体为界定的一门学科。它本身是一个集人类学、影视学两大综合性理论…  相似文献   

12.
王小平 《求索》2011,(8):197-199
从接受美学转向了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沃尔夫冈.伊瑟尔的理论迁移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一贯性,同时也体现出理论视野由微观的阅读反应的审美分析到宏观探究文学的人类学本性的显著变化。经由对文学存在的人类学动因的追问,文学人类学强调虚构化作为人类自我呈现和超越的重要意义,在"文本游戏"与"人类学展演"中,文学拓展了人类超凡的可塑性。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思想在欧美批评理论界远未赢得比肩接受美学的赞誉,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反思和检讨。  相似文献   

13.
在"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当下,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肩负着什么样的时代使命?如何看待和发挥好人类学的作用?这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简言之,人类学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至少有三个明显作用:人类学能够提供一种"和"的思想与观念;人类学能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自己,也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人类学是我们与世界沟通对话的重要学科领域。以当下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与发展现状而言,人类学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人类学的基础性乃由文化的基础性所决定,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正如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人类学是一门强国之学,我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需要大力发展人类学这门具有世界眼光和人类视野的人文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14.
高丙中为该书所撰的《序一》中说:本书既是切实关怀人类现实问题的应用人类学读物,实际上特别能够代表人类学的原初理想在今天找到了实现的途径。我们看到,人类学从单一文化的立场、单一国家的工具,经过社会批判和学术的自我批判,发展到人类多元文化的立场、全球未来的立场,从关于人的科学的玄想,发展到关于人的经验研究的学术。本书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人类学的局限,而且又回归到了人类学的原初理想一门有关研究人与人性的科学。先哲曾说,“无产阶级要解放全人类,必须首先解放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一、文学人类学 近年来,西方文学研究呈跨越学科、渗透边缘的多元趋势。一群文学评论家目光超越文学批评的传统模式,放眼观照文学作品中非纯文学成因(人物、情节、叙述角度等为纯文学因素),追究作品的文化底蕴,以全面开发作品价值。他们认为,“叙事文学中有一个文学与人类学共生的现象,即人类学反映该社会文化,文学亦反映其文化,即使写得再差的文学作品也是一幅特定文化的写照,而且其文献价值无疑随时代的推移而提高。”为此,他们提  相似文献   

16.
好听好看     
《今日民族》2001,(1):49
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我们将拿出一个小篇幅来专门介绍一些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希望能有针对性地为我们的读者服务。欢迎给我们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期待更多的人也能参与进来,把自己认为很好的、与民族相关的图书介绍给别人。 《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作者尹绍亭,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从事民族学研究和教学。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少数民主的刀耕火种无疑联系着愚昧、落后,欠发展、不文明,但在人类学者的眼中,刀耕火种则是一种联系着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特殊农业…  相似文献   

17.
周秋良  胡鸿保 《求索》2010,(2):227-228,223
历史人类学是一个包含多种不同研究方式和研究传统的概念,既有史学的历史人类学,也有人类学的历史人类学,这一分类虽有时难免有些勉强,但可以使我们避免一些可能制造混乱的误解,在此基础上,学者们也能更自觉地面对不同的学术传统,能更有效地发展史学和人类学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历史如书一样一页一页翻,如韭菜一茬茬割,陕西文学的历史,既然选择了我们,这是我们的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我个人的体会是:没当作协主席时,我没有感到有什么缺失,当了作协主席,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增补。这不是说我个人宠辱不惊,而是对于一个写作者,职务实在是等闲之事,有的只是会议多、活动多。一个作家的分量,应该是让人知道他写了什么作品,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医学人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医学人类学 医学人类学(medical anthropology)是近20多年来在西方,特别在美国人类学中发展最快、几乎成为独立于人类学之外的一门分支学科。虽然人类学对于原始民族的健康与疾病的研究,即对他们的医药信仰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几乎同人类学一样古老,“医学人类学”这一名称只是在1963年才由人类学家斯考却正式提出。[1] 美国医学人类学家福斯特和安德森把医学人类学界定为“涉及健康与疾病的各种正式的人类学活动”。[2] 由于其名称中的“医学”认同于西方专业医学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观念,而该学科正是要对这种传统医学观念挑战,某些人主张改名为民族医学(ethnomedicine)或健康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health)以示区别。不过,医学人类学之名仍然广为人们接受和使用。它之中还可以再分出临床人类学(clinical an-thropology):应用人类学知识解决医学实践中的某些特殊病例。  相似文献   

20.
白先勇的文学活动可以追溯到他的少年时代。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学治疗,既对白先勇挣脱成长困境、完成人格的发展和整合意义非凡,又对他踏上创作之路、建立自我认同具有重要作用。白先勇小说的价值构建和文化意义,在文学人类学的视野下也可以得到独特的阐释。从特定角度看,他的代表作《台北人》不妨视为化解两岸历史恩怨,弥合民族心理创伤的一帖良药。由此,文学治疗的功效由个人而延及社会大众与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