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个体自由论说是古典法哲学的普遍法则,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到黑格尔的总体性"定在"规定性,道德对于人性的自由有着重要指向。康德明确了个体权利出自于以自由为基础的道德原则,奠定了权利理论的道德哲学基础。黑格尔强调"善是被实现了自由,是世界的绝对最终目的。"然而,现实社会,个体间充满非社会化表现,绝对的道德命令要求自然状态中的个体与他者一起通过契约进入社会状态,建立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共同体,进而生成普遍法制的国家概念。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在其法哲学著作中用其唯心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来系统解释法、犯罪和责任的问题,因而成为德国古典法哲学的主要代表。他的责任理论对刑法中的责任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自由意志论成为道义责任论的理论内核,社会共同体理论为雅各布斯的功能主义责任论奠基,区分法的责任与道德责任乃成为法的责任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韬  吕端 《人民论坛》2014,(1):138-139
黑格尔在其法哲学著作中用其唯心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来系统解释法、犯罪和责任的问题,因而成为德国古典法哲学的主要代表.他的责任理论对刑法中的责任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自由意志论成为道义责任论的理论内核,社会共同体理论为雅各布斯的功能主义责任论奠基,区分法的责任与道德责任乃成为法的责任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在自由意志经历了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历程中,法也相应由抽象法、道德的法发展到伦理的法。黑格尔从哲学角度对法的概念的阐释,对于我们从法哲学领域进一步深入理解法与伦理、道德、法与法律的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政治哲学家从卢梭到马克思都被卷入到自由及其实现这一现代政治哲学的主题之中。卢梭诉诸奠基于道德自由之上的道德共同体,黑格尔诉诸奠基于具体自由之上的现代国家,马克思诉诸奠基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之上的自由人联合体,在对这一主题分别做出不同的回答中不断地推进了这一主题的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现代国家彼岸性和虚幻性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复归了卢梭关于道德共同体的理论构想。不同的是,马克思将自由人联合体置于"生产力总和的占有"的基础之上,使自由人联合体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真正实现了普遍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哲学长期被贴着"客观唯心主义"标签,此标签化理路常将黑格尔身体观归至柏拉图、笛卡尔所代表的唯心主义阵营,误把黑格尔式身体还原为与心灵相对的实体;且囿于"无人身的理性"的定论,后继学者较少研究黑格尔自由观的身体思想。从身体视角来看,黑格尔认为身体具有生命能动性,在认识论和道德哲学中肯定身体的意义;其身体思想主要继承亚里士多德身体观内容,是非柏拉图主义的。与笛卡尔实体二元论不同,黑格尔指明身心具有内在目的关系,"身心共同体"在生命中辩证发展,身体在"习惯"中彰显"主体化"潜能。结合所有权及主奴辩证法的身体思想来看,黑格尔在法哲学上强调身体自由与意志自由在生命中是有机统一的,且需植根于相互承认。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极为重视伦理共同体,并对现代个人主义提出了批评,故此,黑格尔常常被指责为放弃了个体自由或者主观自由。在解读《法哲学原理》和《精神现象学》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黑格尔所谓的"善"和"良心"可以分别被理解为"道德自由"和"本真自由"。虽然这两种自由观有着各自的问题,但是真正的自由正是建立在将这两个环节纳入自身并加以扬弃的基础上。由此,本文将论证黑格尔并未放弃主观自由,他认为只有在伦理生活中个体的自由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以抽象性理念论述"法律"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认为国家是法律的最高实践情况,依照理性的选择,人民必然会选择国家的国民身份。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和政治国家主体地位。马克思对黑格尔理论的批判,是建立在黑格尔对国家概念的倒置基础之上。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概念的批判并不在于国家概念如何由人民之抽象精神的概念中产生,而与之相反,则在于国家的现实经验性为何是从社会中的人民所建立。  相似文献   

9.
李琦 《思想战线》2008,34(2):60-65
认同①问题作为公民社会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给予解答.这其中.从黑格尔的承认思想到哈贝马斯的认同理论这一相互承认的主体间性模式具有典范意义.黑格尔早期著述中蕴涵着丰富的主体间承认思想,作为20世纪对黑格尔承认论题的重要回应,哈贝马斯以黑格尔为起点,对其承认思想进行反思与重构,建构了以交往和对话为核心的现代认同理论,进而实现了认同问题研究的主体间性范式转变.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背景下,个体社会认同的有效达成和公民政治参与的不断发展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因此这一理论研究对于拓展现代认同问题研究的视域及路径、探索现代公民社会的建构途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以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刑法思想。他认为,犯罪是“不法”中的一种,是有理性的人意志自由的产物,是出于正常人的意志而实施的行为;犯罪的构成以意志客观化行为为必要条件,其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刑罚是对犯罪这一不法强制行为的强制,是对侵害的侵害;刑罚适用应法定而不能主观随意,罚刑要相应;处罚犯罪者(包括极刑者)符合正义。黑格尔刑法理论渗透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西方刑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立起了独特的作用,而后者正是对前者的继承与超越。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是马克思逐步摆脱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片面性、对“市民社会”从法哲学分析到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既是起点,又是中心。  相似文献   

12.
自由,从古至今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伟大目标和理想,更是一代代哲人们醉心思索、困惑不解却又流连忘返的永恒主题。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的黑格尔哲学,自然要关注自由问题。正是以自由概念为核心,黑格尔建立起自己庞大、深邃的自由学说。黑格尔自由观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因此,考察其产生过程和理论贡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首先,黑格尔自由观是近代文明的产物,是哲学家进行现实批判与理论批判的思想成果。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他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黑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伦理观是对古希腊伦理思想与近代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他将古希腊伦理思想中的实体思想与近代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伦理理念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黑格尔伦理思想有突出的三个特点:一是其伦理思想是奠基于自由意志之上的,是关于自由意志发展的理论.二是黑格尔对伦理与道德作出了明确的区分,伦理是客观的抽象法与主观的道德的统一,伦理区别于道德,并高于道德.其三,其伦理观有着明显的目的论特征.伦理理念的发展包含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其中作为伦理理念的目的,国家是伦理理念的实现.作为近代伦理思想的重大发展,黑格尔的伦理观对于当下我们国家克服道德虚无主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良 《求索》2012,(11):145-147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一个从康德、费希特人学开始,历经黑格尔人学,费尔巴哈人本学,在现实前提中探索人学到形成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逻辑内涵中,"现实的人"是其逻辑起点、"人类解放"是其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研究,长期存在一种趋同化倾向。从历史、法哲学、逻辑学三个方面的平衡入手,能给与黑格尔的国家观念以一种全新的解读。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表述了一个二重化的国家观念:一方面是经验中的国家,另一方面是概念中的国家,而"巧合"的是,国家观念中的经验成分竟然与黑格尔时期的普鲁士国家的实际建构出奇地一致,同时两个方面的国家又以理性的名义完成了同一。  相似文献   

16.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再到20世纪,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就一直是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与核心.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两者的真实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提出"政治国家-市场经济-市民社会"的国家与社会结构新模式.这一理论转变于中国而言,就需要在"良性互动"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建构契合中国政治文化和现实社会条件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来践行市民社会理论所体现的"社会至上"理念,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共赢"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文本中,马克思曾反复论及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对历史的研究应该成为一门"科学"。阿伦特认为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基础上推进了对历史观念的现代理解,但这是一种思考世界的危险方式,其对必然性的揭示最终必将带来对自由和行动的否定。阿伦特准确把握了现代历史意识的基本特征,但她没有认识到马克思唯物史观是立足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理论,实践辩证法预示了自由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也是马克思确证人民历史主体性的切入点。劳动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劳动自身沿着劳动—"异化"劳动—异化劳动克服的历史路线,实现自由劳动的现实复归;劳动价值理论也沿着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进程,实现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现实化。马克思无疑是自由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阐发者,他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劳动"与黑格尔哲学"精神劳动"的双重批判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类历史对自由劳动的理论自觉。马克思所阐明的自由劳动具有现实性、辩证性与人民性的特征,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的科学基础、方法论依据与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以研究人的意识、精神的自我运动与发展过程为理论旨趣.透过这一独特视角,黑格尔不仅指出启蒙作为精神运动诸阶段中的一环是精神自我异化与分裂的结果,而且从否定信仰、功利世界与绝对自由三个方面对启蒙展开了深刻的理性批判.黑格尔提供的这一独特视角和学术资源,对于我们今天再次解读和评判启蒙运动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三个维度的批判都超出了政治哲学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一般哲学意义。第一,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唯心主义世界观,马克思指出头足倒置既是黑格尔法哲学的特征,也是黑格尔全部哲学的特征,进而确立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二,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发展逻辑",揭示黑格尔辩证法的泛逻辑主义方法的缺陷,马克思走向"在事物自身的发展中揭示事物发展的逻辑"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道路;第三,对黑格尔法哲学的自由观的批判,得出自由的实现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创建新国家的结论,马克思完成了政治立场的转变,为自己确立了创立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表明马克思的哲学从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上都已不同于黑格尔思辨、抽象的唯心主义,也显示出其在实践性、阶级性和革命性上与黑格尔哲学具有根本的区别。《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就是使"马克思成为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