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第一支撑"的理念,以建设泰山人才特区为抓手,大力实施"筑巢、引智、暖心"三项工程,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环境,打造人才高地,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到5.6万人,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恩施州政协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坚持以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谋划和推进政协机关党的建设,以"党建+"红色引擎助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加出了特色、加出了实效、加出了政协工作生命力,"两张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着力构建"党建+"的主业体系,强化党建引擎地位"打铁还需自身硬",构建"党建+"红色引擎,最根本、最基础的是要建强党组织,让党建工作自身实起来、硬起来。(一)突出思想建党,筑紧"压舱石"。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7,(17)
正生物医药产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泰州市突出"中国医药城"核心板块,以聚力创新为关键,以打造医药城"人才特区"为支撑,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以人才链引领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的良好效应,人才红利正成为泰州加快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先发优势。着眼产业发展,聚焦"高精尖缺",不断创新招引机制,构筑人才引领发展高地业以才兴。泰州市牢固树立"人才大突破、突破大人才"理念,始  相似文献   

4.
正创新驱动靠人才,转型升级靠项目。晋城市面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与人才不足、技术支撑不够的突出矛盾,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高端人才引进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把建设人才公寓作为制胜砝码,确保各类人才住有所居、心有所安,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一、高标准建设,打造温馨家园大力实施招才引智战略,开展高端人才引进行动,以求贤若渴、海纳百川的胸怀,把高端人才引进作为最紧迫的大事来抓。对此,启动了两大人才公寓工  相似文献   

5.
《前进》2018,(5)
正近年来,临汾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放在强市之基、转型之要、发展之本的重要位置,积极创新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科学规划,健全政策,绘好人才发展"路线图"。人才要扎根,政策须生根。临汾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到全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各地公安机关大力发展"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平台。应通过转变观念、加强教育培训、突出信息化中心地位、完善公安行政管理支持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整合网络资源平台等途径全面推进公安机关行政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7.
翟婷婷 《前进》2023,(1):63-64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也要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培养青年一代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应用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时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行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能够不断激发人才的潜力和创新活力。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与重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甘肃省十四个市州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级各类人才进行了有关人才发展环境的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人才政策环境、人才体制机制环境、人才社会文化环境、人才服务环境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肃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理念、完善人才发展制度设计、打造人才制度优势、注重人才平台环境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服务水平、营造全社会敬才爱才社会氛围等具体措施,以期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实现"富民兴陇"目标,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引领。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推进我区"互联.网+"工作,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惠民生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作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统战工作,正处在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此,我们要矫正误区,创新工作理念,树立"网络大统战"意识,实现一系列具体工作观念的创新。要从创建新组织形式,更新相关制度;规范统战系统信息网络的有序发展;调整和创新统战系统门户网站;综合利用多种信息网络媒介方式和引进培养信息网络建设人才等方面实现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实现党对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加快推进教育振兴和教育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2.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人才是基础,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准人才工作的战略、方向;不断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现人才对科技的强支撑;不断优化人才区域布局,实现人才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相关政策与法律。只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数字文化业态是数字产业在文化领域的创新体现,在"互联网+"时代下体现出典型的整合化、平台化、重组化、融合化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数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念、技术、人才、机制等多方面的束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创新进程,推动"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业态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学建 《新重庆》2007,(2):24-26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委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强化"人才靠引进,更要靠培养"的观念,在抓好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五个坚持,发挥五个作用",突出抓好现有人才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不断推进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15.
孙勇 《群众》2024,(1):51-52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面对区域竞争新态势、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驱动战略地位,做好人才“引育用留”文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人才集聚迈上新台阶、科创企业壮大新动能、科创平台跃升新能级、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加入WTO后,人事人才工作将受到直面冲击和突出挑战,“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人事部门要做到趋利避害,笔者认为应力行五个表率。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制约行动。应对入世,首先应是思想上入世,必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一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产业比重显著上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资源已经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路、最重要的因素,谁占有高新技术人才,谁就能发展。对此,我们…  相似文献   

17.
杨立华 《创造》2004,(5):19-20
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昭通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人才的开发利用不足,构成了制约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通过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来构筑昭通人才高地,开发昭通丰富的水能、矿产、生物等优势资源,是昭通走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9,(1)
<正>沛县县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凝聚党建合力,为新时代建设"强富美高"新沛县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坚持"三级书记"抓党建,把工作责任落实到组织建设最后一公里。把"铸魂强基"作为全县基层党建工作主题主线,从强化三级书记抓党建责任入手,推行基层党建工作清单化管理,制定县委、基层党委和支部三级书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一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二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党建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下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局面,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党建工作以一种新常态融入到党组织建设中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新常态下,党建工作创新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互联网+智能"、发挥"互联网+"优势,助推党建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