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戒毒条例》确认与细化了新戒毒体系,规定了戒毒权力配置与戒毒人员权利保障,确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措施,将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戒毒康复分别纳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鼓励吸毒成瘾人员自行戒除毒瘾,完善了社区戒毒的执行程序,戒毒措施之间相互衔接,对吸毒人员严密控制。  相似文献   

2.
《禁毒法》中规定了社区戒毒模式,将一直由公安部门行使戒毒职责改为由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戒毒工作。这一新思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标志着我国新的戒毒制度的确立。但是,由于《戒毒条例》等配套法规、措施尚未出台,社区戒毒出现了颓势。社区戒毒工作要走出颓势,必须树立正确社区戒毒理念,加强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切实解决吸毒人员漏管失控现象,及时更新吸毒人员信息,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社区戒毒是我国《禁毒法》规定的戒毒措施之一。它是将吸毒人员放在其生活的社区,由有关的基层组织和机构进行戒毒管理的一种戒毒模式。文章指出,提倡社区戒毒既可以避免强制戒毒"戒而不除"、"归则复吸"的恶性循环,又可在源头上截断毒品的蔓延。同时提出了实行社区戒毒应当注意的问题。进一步阐明了社区戒毒有利于全社会参与戒毒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对有效解决毒品问题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适用于其他帮教对象的措施不一定适用于吸毒人员,尽快在社区民警中普及戒毒专 业知识已迫在眉睫。让社区民警掌握在工作相关的戒毒专业知识,有利于对戒毒人员的帮教工作 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开展社区戒毒服务专业知识普及工作,要明确吸毒的性质及其法律关系,认 清吸毒行为是一种病态,需要专业治疗,要因人制宜,加强防复吸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受国际毒潮的影响,我国的吸毒人员持续增多,吸毒引发的犯罪和疾病传染问题日渐严重,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凸显重要。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探讨了美沙酮在戒毒中的维持治疗作用,以及社区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影响情况,以期寻找有效的利用美沙酮戒毒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11,(10):6-7
据新华网杭州9月6日电,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近日通过了《浙江省禁毒条例(修订草案》,修订后的条例规定,吸毒人员在戒毒期内,不得驾驶机动车和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对吸毒人员驾车进行严格管理,这在全国尚属首次。修订后的条例草案规定,被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人员,机动车驾驶证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会被注销;被责令在社区戒毒的,机动车驾驶证在戒毒期间效力中止,并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代为保管;被强制隔离戒毒、被责令在社区戒毒的吸毒人员,在戒毒期间不得驾驶机动车,不得申领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按无证驾驶处罚。  相似文献   

7.
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将所有吸毒人员信息及时纳入计算机系统的查询和统计范围,实现信息共享、网上跟踪、有效管理、动态监控。建立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应重点抓好吸毒人员的排查、收戒、管理、信息维护、管控系统的实战应用等重要环节。我国戒毒模式从国情出发,目前主要有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劳动戒毒和康复戒毒。  相似文献   

8.
对吸毒人员戒毒出所后要不要帮教 ,如何帮教 ,是当前禁毒斗争中一项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在分析和论证制订吸毒人员戒毒帮教工作规定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制订吸毒人员戒毒帮教工作规定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吸毒人员呈逐年递增趋势.1990年颁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设定了强制戒毒和劳动教养戒毒两种羁押戒毒措施.2008年施行的《禁毒法》取消了劳教戒毒,设定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或康复、药物维持治疗5种戒毒措施,形成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回归社会于一体的多元戒毒模式.由于《禁毒法》施行的时间较短,实践中面临缺乏具体操作规程、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专业人才和专门经费不足等挑战.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资料 ,去年全国因吸毒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高达19万余起 ,可见吸毒与犯罪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禁毒难 ,难就难在吸毒容易戒毒难 ,戒毒已成为一项世界性难题。一些有识之士指出 :戒毒必须防患于未“染” ,戒毒工作的关键在于预防。关于吸毒是否可预防的问题 ,是整个社会和家庭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也是所有禁毒工作者正在研究和实践的问题。从浙江省温州市的情况看 ,自1993年发现第一例吸毒人员后 ,至2001年7月底已查处的吸毒人员达2.9万人次 ,其中51.29 %系25岁以下的青少年 ,此外还发现了60余名在校生吸毒。因…  相似文献   

11.
戒毒人员的复吸率居高不下,社会帮教工作落实不到位是一个主要原因。社会帮教 工作是防止吸毒人员复吸、控制压缩吸毒人群及防止戒毒人员危害社会治安的一项重要措施。要 进一步改进社会帮教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组建社会帮教工作和信息系统,建立考 核机制,对社会帮教工作者进行培训,做好帮教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12.
郁樗 《今日海南》2011,(7):23-23
2011年6月26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戒毒条例》。《条例》规定,吸毒者主动接受戒毒不予处罚,乡镇、街道将根据需要配备社区戒毒专职工作人员,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应支付报酬,泄露戒毒人员个人信息可追究刑责。主动戒毒不处罚,社区帮助戒毒、戒毒劳动付报酬,保护戒毒人员的信息,新的《戒毒条例》近乎是通篇在保护戒毒人员,我们对戒毒人员是不是太过温柔了呢?如此温柔的《戒毒条例》,会不会太没有震慑力了?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相关案例数据显示,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除了实施与先前吸毒行为相关联的毒品犯罪外,犯罪数量排名第二的犯罪类型就是侵财类犯罪。因此,通过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侵财类犯罪的案例数据和案例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犯罪成因和犯罪预防困境,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预防对策,从而有效维护社区治安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帮助此类人员真正回归社会,感受社区温暖,重获阳光人生。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安》2013,(12):34-35
经济发达地区,流传着一句话:没钱的不会吸毒,吸毒了肯定没钱。我们穿过密集的房屋,绕过房屋背后的小路,来到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金清是唯一的省级中心镇,不过毒情严峻。全区来看,在册吸毒人员1485人,本地的有786人,其余为外地来这里打工人员。近些年,外地人员吸毒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多为新型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8,(1):114-114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007年12月29日通过的禁毒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法,吸毒行为不构成犯罪,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范围。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2年。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3年的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公安厅万长松、陈人刚同志来稿指出,积极探索多种戒毒模式是解决目前戒毒难题的有效途径。从目前的情况看,应该在充分发挥劳教戒毒、强制戒毒模式的同时,多头并进,多种形式并存,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禁毒委提出的集中收戒吸毒人员的目标。 (一)乡镇办班戒毒模式。乡镇办班戒毒是劳教戒毒和强制戒毒的必要补充,也是减轻劳教所和强制戒毒所收戒压力的一种模式。以乡镇为主体,举办自愿戒毒学习班,由乡镇政  相似文献   

17.
通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总结出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强制戒毒模式。他们在不断加强制度化建设,积极治疗、教育、挽救吸毒人员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对戒毒药品的研究与开发,为戒毒工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彬 《人民公安》2006,(12):14-18
毒品,曾给许多人、许多家庭留下了无尽的痛苦,一些人因为吸毒而家破人亡。有不少的戒毒人员因为无法抵抗心毒瘾从而复吸。但也有戒毒人员在饱受毒害的折磨之后,选择重生,吴荣就是重塑新生当中的一个,一个勇敢选择公开戒毒的女人。  相似文献   

19.
戴托普模式源于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戒毒治疗集体,其将自愿戒毒者集中在一起,应用科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一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注重吸毒者心理矫正和社会回归。我国目前毒情形势非常严峻,吸毒人数增长迅猛,而现阶段的戒毒模式效果甚微,存在弊端。推广戴托普模式符合我国的法律政策,能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政府和社会力量能够提供技术、资金、管理、人员等方面的支持,戴托普模式有其独特优势,必将成为我国戒毒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戒毒中的最大难点与戒毒心理治疗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世界吸毒人员的重新吸毒率高达 95 %以上 ,解决复吸问题成为戒毒工作最关键、难度最大的环节。造成复吸的主要原因是吸毒者对毒品产生了强烈而顽固的心理依赖和因吸毒导致的人格变异。摆脱对毒品的心理依赖 ,矫正其变异的人格 ,唯有靠长期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靠行为矫正和人格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