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晨琛 《人民论坛》2014,(12):182-184
政策执行的理论源于西方,并历经了四十余年的变迁,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深受对应历史时期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思潮的影响。文章首先对政策执行背景等进行研究,然后对三代政策执行模式进行比较视阈下的理论分析,最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粟多树 《前沿》2009,(3):8-12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是政策成败的关键。作为一位政策大师,邓小平有着丰富的政策理论,而其中的政策执行思想更是构成了邓小平政策理论的核心。在政策执行难度日益增大的今天,系统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政策执行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民 《中国民政》2010,(4):14-20
近年来,对民政工作的理论探讨越来越深入,理性认识越来越深刻,理念建设越来越深化。在2009年民政论坛上,民政部领导首次提出"民生民政"的概念,并要求把民生民政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高度重视这一研究重点,深化民生民政的认识,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民政政策理论的全新课题。民生是古今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后,思考问题的基点也从否定人的利益的经济政治模式,转向承认和发展人的利益。随着民生成为党的主要执政之道,唤起了广大民众民生意识的提升。如今,国人对民生的关注,达到从未有过的广度、深度、高度;同时,历史积淀的民生问题迅速凸现,民生矛盾加速尖锐,民生任务急剧增添,民生工作难度加大,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复杂、尖锐、凸出。在这样的情势下,从民政的视角深化对民生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是民政部门在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权、落实民利的核心职责中,科学推进民生实践创新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在理解生活实践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考察布迪厄的三个重要工具概念——惯习、资本与场域有助于理解他的社会实践理论,发现惯习、资本和场域的互动构成了行动者的实践。以实践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共政策过程的三个纬度,包括行动者逻辑、行动资本以及政策场域,有利于从理论层面重新思考中国的公共政策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3,(9):F0002-F000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部署,加快完善民政法规政策制度体系,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发布民政部2014年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指南。一般征文选题1.民政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2.完善社会组织扶持引导政策研究3.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岗位落实保障机制研究4.优抚保障政策改革与调整研究5.军休干部安置管理体制机制研究6.减灾救灾联动机制研究7.农村住房保险制度研究8.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研究9.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和慈善事业衔接研究  相似文献   

6.
董韦 《人民论坛》2012,(17):24-26
如何把握机会推进公共政策从计划转化到实践,强化组织的作用和有效执行,是政策执行主体的职责和任务。文章通过考察普遍存在的政策执行的现状,分析政策问题、时间问题、组织环境对政策实施的影响,从政策执行研究的组织理论视角,强调组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从中引出以政策为导向的学习和以责任寻求更好的方法进行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7.
《湖湘论坛》2013,(4):24-28
从现状看,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向实践转化,必须从理论认知、价值认同、实践应用和优化环境四个方面着手,着力创设转化的主客体条件,构建转化的相应机制。要通过理论的通俗伦和普及化,强化理论认知;通过对理论的价值判断和实践引导,增进理论认同;通过把理论具体化为一定的思想方法、政策、制度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实践应用;通过解放思想、变革体制和动员群众,优化转化环境。这四个方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向实践转化的必备条件,是推动转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街头官僚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官僚执行问题和自由裁量权问题,它为分析基层乡镇政府的政策执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利益差异是导致我国乡镇政府政策执行梗阻的内在动因,这些利益差异包括政策执行主体之间、政策执行主体与乡镇政府之间、乡镇政府与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以及利益群体与乡镇政府之间。从政策执行主体角度出发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策执行,必须强化公务员公共精神,树立良好的执行心态,提高基层公务员的素质,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社会政策研究在中国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政策研究可以为我们寻找中国社会建设的现实途径提供理论导引和选择.在我们推进对于社会政策实践问题的研究时,理论建设不可或缺.本文从学科的规范体系、制度环境和学科制度建设这三方面入手,就中国社会政策学科的建设及其发展环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困境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传统政策执行模式的普遍应用,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为克服这些困境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将政策执行过程视为社会建构过程,强调多元主体间平等协商和互动对话,主张尊重差异、增强信任与合作,鼓励释放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增强政策执行过程的民主化与合法性,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高度的理论契合性。为了使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成为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实践平台,仍需建构成熟的公民社会和配套的宏观制度背景。  相似文献   

11.
万斌  ;王学川 《求索》2008,(4):201-204
历史创造活动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其实质就是社会历史运动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指的是主体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有意识地从中进行选择。历史发展的决定性要以选择性为条件并通过后者实现出来,而后者则要以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为根据并在其制约中运行。历史创造活动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的自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历史创造活动也是尊重群众和尊重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把握它,一是要正确理解尊重群众,二是要正确理解尊重群众与尊重实践在理论上的一致性,三是要正确理解主体在实际活动中是如何实现二者结合的。  相似文献   

12.
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理论和实践关系厘清和界定是一项重要的使命,也是该学科一个热点课题。在哲学视野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本然统一的,本文尝试从实践哲学的角度探讨,希冀对HRD领域理论和实践衔接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丽水市民政事业之所以取得骄人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实践推进、一手抓理论研究,以理论引领实践,不断推进社会建设的发展。主要做法:(一)建立组织,切实加强领导。为确保政策理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政治改革的中层分析理论应该是政策取向的,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政策过程。而在政策过程中,政策执行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要提升政府能力,其主要诉求便是加强政策执行能力建设。由于政策执行环境的动态性和变量的复杂性,致使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阻碍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包括从政策环境、区域政策和政策子系统、政策主体差异性、政策客体复杂性等角度进行考量,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需要解决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15.
"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创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破解了人类社会特定发展阶段如何平稳发展的难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实现了与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仅是一项阶段性的具体刑事政策,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基本刑事政策。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从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和刑罚执行政策的结合上,从刑事政策价值、刑事政策实践过程上全面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去论证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是社会政策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向。卡尔.波兰尼的"嵌入性"理论分析了"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存在吊诡:虚拟商品和社会自我保护运动之间的内在矛盾。基于该理论的逻辑分析,通过厘清"市场"与"社会"的本质关系,可说明市场"嵌入"社会是社会政策研究路向的解释框架,"劳动力去商品化"是突破"市场"与"社会"吊诡关系的路径和选择,"社会公民权利"作为获取社会福利的资格条件成为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转型的同时,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干预和管理、调控方式也在转型,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调控的实践和概念。中国宏观调控与经典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定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存在诸多的不同,在目标设定、手段选择方面,中国宏观调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表明,中国宏观调控是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民 《中国民政》2010,(1):17-22
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正在全国形成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从2003年民政部开始加大倡导推进力度,在民政部民政论坛的带动、引领下,目前不仅形成部、省、市(县)不同级别的本土论坛,而且发展到民政系统专项业务工作论坛,有力地推进了民政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互动、互助、互补。从各地论坛视野和质量上讲,开始从内转向外、从实转向深、从低转向高的变化。各地民政论坛产生了积极效应:一是推进了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二是推进了实践工作者理论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三是推进了基层民政工作重实干、重主观意识的改善,四是推进了民政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公开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推进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更好地为提升民政工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服务?如何在借助和发挥社会力量中,建立起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的长效机制?长春、福州等地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推进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方式方法、内容手段、机制体制创新,走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舒新 《理论月刊》2005,22(6):151-153
从理论实质角度来看,20世纪以来,社会党的理论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其理论实质越来越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距离越来越大;从社会党在国际国内的具体政策和实践功绩来看,社会党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和国际政坛上重要的进步力量。只有正确把握这两个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西方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才能正确把握我党提出的“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