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亓侠 《楚天主人》2010,(9):37-37
上海有个柏万青,1969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到江西,曾任资溪县副县长。1996年她回到上海任静安寺街道宣统科科长、党建办主任等职。2005年初她退休后担任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协会秘书长、静安区首席人民调解员。2008年,上海东方卫视娱乐频道一档专门为百姓调解家庭矛盾《新老娘舅》栏目,让她成为家喻户晓的"平民明星",红透了上海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副所长王依婷是一位1998年从海外归来的女博士,在祖国蓬勃发展的热土上,她博学、执着,成功地引领上海药检行业与世界接轨,赢得了一片赞誉,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择初见王依婷,是在她的工作室———上海西南一幢乳白色的小楼里。王依婷人如其名,婷婷玉立,年轻的脸庞洋溢着热情。王依婷1984年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市药品检验所工作。两年后,自费赴日本硕博连读。1991年顺利获得了日本滨松医科大学博士学位。以后在日本、英国、美国从事研究工作,期间结婚、生子、攒房、买车。王依婷一路走…  相似文献   

3.
王瑛不是名人,但对于上海很多癌症患者来说,王瑛是实打实的明星。王瑛曾是上海浦南医院普外科的护士长,10年前患上晚期肺癌,医生说她只有3个月的生命。然而她想要和老天赌一把,做化疗做到脑水肿也不放弃,在将近百次的化疗放疗做完后,她赢了!看到身边无数癌友渐渐消沉后。  相似文献   

4.
八月三十日上午,友人急电说张菊昨晚在健身房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在医院抢救。天真的我以为不过是轻微脑震荡,去花店挑了她最喜欢的一大束粉色花,想着她一睁开眼会看着高兴。捧着花到医院,医生来了,通知大家张菊的大脑已经死亡,源于脑溢血。 张菊,四十七岁。我心中那位美丽、光彩、聪明、独立、了不起的中国女人就这么突然地、永远地从我们眼前消失了。 第一次见张菊是在1994年上海国际电视节闭幕式上,她为当时的上海广电局长龚学平做闭幕致词翻译。我站在遥远的台下,心中着实感受了一番上海人才之国际水准。后  相似文献   

5.
她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第一批劳动模范。作为上海国棉一厂的挡车工,十年如一日的优质高产,她创造了89个月无次布的行业神话。她是1951年我国颁布的五一织布法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之一。国棉一厂根据她的操作实践,在全厂总结推广了一套新的织布工作操作法,生产效率大为提升。而后,在全国纺织行业得到推广。她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连续七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她名字命名的杨富珍小组连续43年保持了模范集体的称号。  相似文献   

6.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8,(24):52-53
解放前,她11岁就在缫丝厂当童工。上海解放时,她是上棉一厂织布机挡车工,在劳动竞赛中,创造了织布机台时产量达44.9码,次布率仅为0.44%的突出成绩,为新中国的生产建设做出了贡献,成为了上海市第一批全国劳模。1950年9月,她到北京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表彰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她作为工业战线的代表,站在天安门的观礼台上,参加了建国一周年庆典。1953年年底,她被保送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后又考上了华东纺织工学院,成为了中国纺织工人出身的第一代大学生。她从解放前的童工,成长为纺织工业中的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7.
容貌靓丽的她曾是复旦大学英语系的“班花”,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当白领丽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优雅而多金的时尚女孩,却在工作一年后突然辞职,开创起了她的“古怪”事业——为人“洗鞋子”!更令人称奇的是,短短两年时间,她竟从中赚到了80多万元财富!  相似文献   

8.
包丽洁曾是一名食品公司下岗职工。1997年,包丽洁下岗后,卖过菜、开过小吃部,但是经营状况都不太理想,这时,通过一次松原市就业服务局组织的创业培训会,她增长了见识和胆量,决定走出去看一看,选择一下创业项目。她先后到上海、北京、深圳考察,通过考察她看好了保洁工作这一行业,感到保洁工作适合下岗职工,并深知家政保洁是一个人人需要、户户需要、社会需要、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行业。  相似文献   

9.
鲁秀珍是一位地道的东北人。1999年退休后,随丈夫王观泉先生移居上海,成了一位“新上海人”。由于他们的独生女儿定居在美国,故而,他们二老也成了一对典型的“空巢老人”。因为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鲁秀珍更有一种双份的孤寂。 然而,她得到了上海人的关怀。她先后被吸收参加了华阳侨联的英语班,还当了十来年的班长,之后,又参加了英语唱歌组,更是与上海人打成了一片,增进了友谊,消除了孤寂……她满怀感恩之情,为本刊记下了她心中的“暖巢”。  相似文献   

10.
“上海就是我的家!”德国女人杜丽丝(Doris Rathgeber)18年前来到上海,在上海学了两年中文、五年中医,在上海生下了儿子艾瑞克(Erik),在上海与朋友一起管理着四家中医诊所,在上海她收养流浪猫,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重新上学……在上海,杜丽丝有了她生活的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