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由弱转强的关键,秦国君主通过推行并沿袭商鞅之"术",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商鞅以强秦为目的,顺应时势采取了合理的"道"与"术",从而为成就秦国强盛之世奠定了基础。商鞅强秦的成功之处在于确立了合理的目标与方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既敢于破除传统,又能与秦国国内背景相结合,时至今日仍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兰碧仙 《求索》2011,(6):252-253,47
《睡虎地秦墓竹简》写成于战国后期至秦始皇时代,虽远非秦律之全部,但透过该法律条文可看到秦国关于政治、经济等基本政策。秦国虽遵循法家的"重刑主义",立法缜密、细致。但从《睡虎地秦墓竹简》上看,秦律并非皆为苛法、暴政,《睡虎地》也体现了秦国的利民政策,甚至与儒家所提倡的"仁政"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秦国"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制度看上去与《周礼》《管子》记载的吏师制度和布宪之法十分相似,但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前者继承了后者。本文认为它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形成的一项独有的制度和政策,秦统一天下后为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经李斯重申而施行于全天下,并流传后世,影响久远。官师一体、政教合一的制度在周代有其合理性,但秦国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政策扼杀了思想文化发展的活力,造成了严重的倒退。  相似文献   

4.
秦,西周初期的弱小诸侯国,经历数代人变法图强努力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尚武尚勇""爱慕人才"的"秦风"是秦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奖励"农战""利出一孔"的"秦律"是秦国富兵强的不二法宝。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其弊,以"严刑峻法"著称的秦律非但未能保护秦王朝"一世二世……及至万世",反而使秦在短短17年之后,二世而亡。秦亡的教训亦常常为后人所警醒。  相似文献   

5.
鸡鸣狗盗在灵宝市雄伟壮观的秦函谷关名胜风景区西侧的高埠上,有一亭台,名曰“鸡鸣台”。这里记录着一个“鸡鸣狗盗”的故事。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齐国有个孟尝君才华横溢,齐宣王甚爱之。孟尝君礼贤下士,有德才之士都愿与之交往,曾养门客三千多人。秦昭王一心想请孟尝君到秦国帮助他治理天下,可是用了很多办法也没有请到。有大臣建议说:“大王若是肯让自己的弟弟泾阳君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就会让孟尝君来秦国。”秦昭王便听从大臣的建议,让泾阳君去齐国,恳请齐国准许孟尝君到咸阳做秦国相国。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  相似文献   

6.
早期秦文化是在对华夏文化认同、对西戎文化采借和对自身发展经验的总结中逐渐形成的。战国时期,秦国在内外交困的条件下,积极探索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文化创新之路,而商鞅以法理政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与秦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国家公利哲学理念相契合。在秦孝公支持下,秦国将商鞅之法推向全国,在制度建设、道德伦理、社会风俗等方面实现了秦文化变迁的突破和转型,从此确立起以国家公利哲学为指导,以法家治国理念为政治策略,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以责任伦理为道德规范的秦文化模式。此种文化模式对于秦国力挽狂澜,最终实现统一全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秦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迹为后世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田延峰 《前沿》2011,(6):144-147
秦的畤祭是以坛祭天。最初,秦祭祀白帝,希望白帝保佑秦国扩张土地。之所以如此,是秦有强烈的天命思想,畤祭又体现了地域性的因素,而白帝少暤和秦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秦以"方伯"自居,对周的祭天礼仪进行了一种改造。之后,受《山海经》中的四方神和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同时,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秦又祭祀青帝、黄帝、炎帝。祭祀青帝是希望青帝能够保佑秦国战胜晋国;对黄帝、炎帝的祭祀有昭示正统、融合文化的意义。在《吕氏春秋》中秦对天帝的祭祀被进一步整理成了系统的五帝说。秦五帝说有自己独特的渊源和发展脉络,也是阴阳五行学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聋公李汉魂     
李汉魂将军,五官端庄,清秀儒雅。耳聋,声大,属下尊称其为"聋公"。耳聋原因据云有二:一、在保定军校就读时打群架受伤;二、战场上被炮弹震聋。余访曾任李汉魂文职副官秦大我,秦告之为将军参加南陈县战役时被炮震聋的。秦大我为广东著名书法家秦咢生之子,年幼时拜李汉魂为义父,善篆刻,长于篆书,九十高龄仍挥毫不止。余问秦大我先生:"李汉魂耳聋否?"大我笑笑答:"不想听的话,耳聋。想听的话,耳不聋。"又言:"吃饭时哨声一响,打仗时炮声一响,  相似文献   

9.
秦国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的。其成效显著的非主流原因是:秦孝公"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心理压力,商鞅"法及太子,黥劓其傅"的变法策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的变法手段,以及变法措施与历史传统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秦雍城是早期秦国都城之一,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南。先秦时期唯一与《周礼》记载相符合的宗庙遗址,有很高的历史考古、科学研究价值。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确定的100处大遗址之一。经过二千多年的历史变迁,雍城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却给后世留下丰富的地下遗存和无尽的历史迷团。其中马家庄宗庙遗址位于雍城遗址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三五六年,商鞅任秦国宰相,实行变法,使秦富强。後被秦贵族诬为谋反,商鞅出逃,投宿旅店。店主人不知他就是商鞅,告诉他说:“宰相商鞅立下法令,旅客如无证件,店主擅自留宿者治罪。”商只得长叹而去,後被秦兵所杀。可见,在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旅店,而且在秦国已规定住旅店  相似文献   

12.
最近,秦公大墓有珍贵文物出土,加上十年来秦始皇陵畔有大批兵马陶俑与铜人车马被发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实况的一角,使我们大开眼界。这批文物以它独有的浑雄气派与生动形象,引起了国内外各方人士的浓厚兴趣。但这批古史物证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创立秦王朝的秦人或秦族在我国土地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偏居西北的秦国是怎样扩展成为统一全中国的秦王朝?值得注意的是,空前强大的秦王朝为什么只  相似文献   

13.
商鞅变法是促成秦国强大、最终完成大一统的重要原因。商鞅变法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对此史学界也多有著说。社会风俗的改易也是商鞅变法中的重要内容,其一改秦国原始的蛮夷之气、彪悍之风,使得秦国形成了遵从法纪、服从政令、民风朴实的社会风尚,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改革措施的推行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秦的兴亡及其知识分子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秋战国时期,所谓“士”、“贤”、“客(宾客)”,大都指的是知识份子。在秦国,这些古代的知识份子在政治生活中起过重大的作用。秦的兴亡与它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发展与变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 秦穆公(?—前621)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认识到知识分子重要性的人物。他是秦国知识分子政策的奠基者。他说过:“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由于秦国文化落后,它自身拥有的知识分子数量有限,且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与判断能力都不够成熟,有鉴于此,穆公采取了一条自他国引进优秀知识分子的政策:他利用晋  相似文献   

15.
韩非入秦辨     
韩非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借其生平事迹传世甚少,出使秦国几乎是他唯一的重大政治活动。令人遗憾的是,仅此也被曲解了。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称:“韩非的政治理论,深受秦始皇的赞许。经李斯介绍,秦始皇出兵把他从韩国要了过去。这也正中韩非的下怀。但他的法术之学早已为李斯所蹈袭,结果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李斯、姚贾等所暗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 范文澜著《中国通史》则谓:“秦攻韩求韩非,前二三三年,韩非入秦。李斯伯韩非得信任,进谗言杀害韩非。”(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对此介绍稍有不同:“秦王政看到他(韩非)的著作,喜爱他的才能,把他招到秦国,不久,遭到季斯和姚贾的陷害,于公元前二三三年(秦  相似文献   

16.
活埋的秘笈     
李开周 《中国减灾》2011,(2X):29-29
<正>在今天的山西省高平县西北,有一个地方叫做"长平",大概两千二百多年前,秦、赵两国在这儿打仗,秦国的带兵将军是白起,赵国的带兵将军是那位纸上谈兵的赵括。大战的结果不用说您也知道,赵军大败,四十万士兵集体被俘。白起私下里跟谋士商量道:赵人反复无常,也不知他们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要是  相似文献   

17.
县“有蛮夷曰道”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县“有蛮夷曰道”质疑曹学群“道”作为一种特殊的县一级的机构,首创于东周时的秦国,以后伴随秦的统一而逐渐推广到全国各相关地区,并延续到东汉时期、史书明确记载“道”制,最早见于东汉时代,班固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写道,县“有蛮夷曰道”,意即凡设在少数民...  相似文献   

18.
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之纵横》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场面:五国联盟即将攻击秦国,秦惠文王开始操练人马,并且亲临练兵场视察指导士兵操练情况。在操练现场,他看到一位士兵在对打时表现非常出色,打斗异常勇猛,于是一时兴起,便甩掉外衣,拔剑要和这位猛士过一下招。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上有一句话,说秦国百姓“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建立了基本完备的全国性法律制度,秦法对后世2000多年中国法制的影响可谓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期,七雄纷争。秦国经过商勒变法,一跃而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意欲统一其它六国。秦国在战场上与六国军队展开生死较量的同时,积极进行情报间谍战。经过苦心经营,秦王朝的君臣们在隐蔽战场上纵横掉阁,落下了许多惊人的大手笔,开辟了辉煌的第二战场。可以说,如果没有谍战的胜利,秦国统一天下的道路将会更加曲折而漫长。也可以说,如果没有谍战的失败,诸侯国灭亡的历史也许会改写。拆散齐楚联盟当秦国在西方扩充实力的时候,东方各诸侯国采取了合纵策略,并推选楚怀王为纵约长,以遏制秦国的扩张。同时,齐国与楚国又结成同盟,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