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完善妇女参政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颁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确认了妇女的六大权益。即: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政治权利是六大权益之首,是各项权利的核心,而参政权又是政治权利的核心。《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妇女的各项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六项权利中,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妇女参政的重要意义、妇女参政的历史和现状及完善妇女参政的法律对策等方面,提出个人的见解。妇女参政的重要意义妇女的参政状况如何,是检验男女是否平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参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含了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各项权利,在人权体系里占居重要地位。妇女参政是实现男女地位平等的重要途径,是妇女解放程度的基本标志。当前,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女性提供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妇女参政呈良性发展势头。笔者试就妇女参政权的法律保障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的发展对促进妇女参政具有重大的影响 ,它的发展与妇女参政相辅相成。主要表现在 :1 政治意识的萌发和增长促进了妇女参政 ;2 制度文明的进步保障了妇女参政 ;3 民主政治的推进创造了妇女参政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有关妇女参政比例的规定及争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国际和国内妇女参政比例制的法律/政策规定和有关妇女参政比例制的争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找出中国妇女参政比例制规定与国际的差距,进而根据国际经验提出完善中国妇女参政比例规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平等的权利写进宪法,法律成为妇女参政最根本的保障,并且规定了有效的社会措施,保证在各级政府部门内有一定比例的妇女代表,女性开始大量进入参政行列。女领导干部的比例逐年增加,并且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女性有了普遍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能够较为充分地参政议政。  相似文献   

6.
沙棘 《中国妇运》2011,(8):35-37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妇女政治权利的主要指标,其实现水平是妇女解放,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共产党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妇女运动实践相结合,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艰苦奋斗中探索建立促进妇女参政的法律政策,并在建设和改革中促进其不断发展、成熟,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参政思想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动了妇女参政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运作实践中,妇女参政进展缓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四方面:对妇女参政的内在价值认识不够;有关妇女参政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性别文化陈旧落后;女干部自身理论素质较低和主体性欠缺。  相似文献   

8.
试析各级领导班子的性别比例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参政是实现男女两性地位平等的主要标志.构建妇女参政的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妇女的参政水平,评价妇女参政各个侧面及整体发展的情况.尽快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的中国妇女参政指标体系,可以为更多女性走向决策层提供政策上的保障,也为女性提供了平等参与权力与资源分配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回顾了中国促进妇女参政的积极措施的历史发展,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妇女自身四个方面,对中国有关妇女参政积极措施的法律和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完善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妇女参政”是指妇女群体的意愿、要求、利益在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中,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等立法机构中,在国家、地方各级法律、法规中得到了充分尊重,并且对于歧视妇女的各种行为,能够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的妇女代表(包括男性身份的代表)或妇女监督团体的干预,迅速加以制止和解决。我们认为它与“参政的妇女”这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参政的妇女”是指在党政各部门担当领导职务的女性个人。虽然“参政的妇女”与“妇女参政”之间有某种联带关系,例如,女干部贴近女性的实际生存状态,能较多地关心女性的处境与要求等,但是…  相似文献   

11.
国家政治力在综合国力中具有能动性和主导性。政党是国家政治力中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党作为国家政治力的核心性要素,具有独特的条件和优势。我国政党功能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发展,是国家政治力增强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高政治参与率下政治冷漠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每年公布公民的政治参与率居高不下,但同时政治冷漠现象普遍存在。笔者结合自己所接触到的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对高政治参与率下的政治冷漠的原因进行探析,以期对破解我国的政治冷漠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理论月刊》2002,(4):38-40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呈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主流政治文化和非主流政治文化同时并存,共同作用于政治系统。目前中国政治系统的稳定局面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本文认为,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稳定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必须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重视政治文化建设,同时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探索,不断推进政治文化内容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党的产生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成就,也是人类政治文明进一步完善的领导力量。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此加强党的建设,不仅关系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中国的政治文明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5.
思想作为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最集中体现了文化的政治功能。只有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才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略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兼论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表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政治文明的主体是民主政治,包括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三个方面.政治文明的对立面是封建专制主义.在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的主要障碍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残余影响.建设政治文明要从革除弊端,扩大民主入手.党组织不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者,还应当是政治文明的体现者,这实际上就是党组织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金豹 《重庆行政》2019,20(2):64-67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受到阻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要什么样的民主,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等关键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治实践中可以发现,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体现出日益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治权能力对共产党执政成效、执政地位和执政命运最具决定意义,是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提高党的治权能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社团迅速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急剧增加,而且表现在政治参与领域不断扩展、利益表达功能逐步强化、自主性逐渐增强、影响力日益扩大,这对政治参与、政治权威、政府决策、政府权能、政府机构改革等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针对社团发展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我国国情,社团改革应建立在构筑政府与社会的协商与合作关系,积极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为前提,通过政府改革、制度建设、社团自身建设等途径不断促进社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过程是中国革命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在外力驱动下进行现代化的过程。党建国家是当代国家建设的客观逻辑。这种客观逻辑反映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中国政治逻辑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革命成功之后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现代化的客观逻辑决定了现代化发展中所引发的社会分化必定会产生多元的政治力量,执政党要实现有效领导必须与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中国的政党制度必须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