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共享发展的价值旨归是公平正义,社会分配公正是共享发展的基础内容与核心要义。社会分配不公是我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矛盾焦点,体制性的非市场因素、政策性的不平衡因素和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完善是社会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西方学者的分配正义思想为分配公正的实现提供了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的分配公正思想为分配公正的实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实践遵循。中国现阶段社会分配公正的实现,必须以共享发展为根本价值导向,坚持基本权利平等原则、按贡献分配原则、弱势群体救助原则和依法分配原则,不断完善以教育公正、医疗公正和就业公正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以"提低、扩中、调高"为导向的收入分配调节体系、以扶助弱势群体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快完善与社会分配相关领域的立法和执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公共政策价值的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 《理论月刊》2008,(4):135-137
公共政策应以社会公正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追求程序公正的同时也应追求结果公正.然而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现代化的进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下的公共政策偏离了社会发展的公正元素.正是因为这种偏离,我们在今天看到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的畸形,看到了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均,看到了弱势群体的更加弱势化,看到了基尼系数的逐渐变大.反思这一切.我们认为公共政策应向理性选择回归.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利分配,只有在参与机制和决策机制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公共政策的选择过程和选择结果代表公共利益,从而保证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的分配。中国转型期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结构,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治参与机制,保证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更加明晰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的有效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公共政策的出台,无不涉及到群众切身的利益,其制定也必须充分征求民意,使群众的意见得到切实反映。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在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中作出的权威性公平分配。政府机构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公平分配是通过机构和机制实现的,如果没有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和制度平台,那么,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与公正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在于捍卫和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的完整内涵包括四个层次 :即 ( 1)公民基本权利的平均主义分配 ,( 2 )经济活动收益的效率主义分配 ,( 3)社会底线需求的平均主义分配 ,以及 ( 4)促进社会和谐的综合回应分配。其中 ,第一层次优先于其他三个层次 ,第四层次是对前三个层次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公共政策的出台,无不涉及到群众切身的利益,其制定也必须充分征求民意,使群众的意见得到切实反映。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在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中作出的权威性公平分配。政府机构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公平分配是通过机构和机制实现的,如果没有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和制度平台,那么,公平公正就变成一句空话。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政策制定如何充分体现民意?公众如何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这些都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一直以来就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政府通过政策实现社会公正,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美好生活的目的。然而良好的生活愿景不能自发的达成,社会公正的理想需要现实中公共政策的支撑。没有良好的政府政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公正的价值追求恐难实现。从公共政策中的权力、目标与工具这三个公共政策实现社会公正的路径出发,探寻如何运用公共政策来保障和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政府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凸显。弱势群体的政府支持既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对过去社会政策薄弱的矫治。弱势群体的政府支持应从确立公正的政策理念着手,着力实践于就业、社会保障、分配等政策的制订和调整过程中,并落脚于弱势群体自身主体性的提升。这样才能从总体上遏制、转变主要群体弱势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弱势群体政策参与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熹  黄子婕 《求索》2011,(3):82-83,200
政策参与是公民实现自身利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而言,尤其有必要吸纳社会性弱势群体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以凸显公共政策的公共性;防范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操纵;使社会性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做出的一种权威性分配,公正性是其本质要求,中国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应以"实质的平等"为追求目标,注重对弱者的保护。社会性别是分析问题的一种新的理论或方法。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对于改善女性地位、调整原有的性别利益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北省DC乡的新农村建设公共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发现存在着决策层中女性的势单言轻、价值目标中女性的工具化、性别定位中复制传统以及性别中性化的现象,导致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城乡公正的同时,却忽略了两性的公正,背离了公共政策的"公正性"价值追求。而要推进社会性别的主流化进程,需要赋予妇联监测公共政策的权力,提高女性决策者的数量和影响,对决策者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现实社会性别问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控制阶层差距扩大的公共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层之间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当前中国贫富差距矛盾的一种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到社会公正的基本理念。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公共政策必然以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价值诉求,同时公共政策又是政府调节收入差距的最有力的工具。因此要有效地控制阶层差距的扩大化,就要求政府必须积极构建起公正取向的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首先必须考虑公平,将公平作为公共政策的灵魂。本文从价值和利益的相关性入手,以“高考移民”现象为例,通过深入分析,说明利用公共政策来公平分配社会价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公平分配社会价值,才能兼顾各方利益,使公共政策的整体效用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的缺失导致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出现社会道德的下滑,公共政策制定的不公平、不公正,缺少利益共享机制和畅通的利益表达途径,使得社会不同群体对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猜疑、隔膜和不信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社会墙。这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用有效的思路来解决。要拆除社会墙,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大力发展社会资本,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公正,构建社会利益共享和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同时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  相似文献   

14.
陆介标 《人大论坛》2007,(10):21-21
为什么必须强调公正立法? 为什么必须强调公正立法?这是因为所有的立法,都是权力和权利的再分配。在市场经济社会,任何法律问题的另一面,其实都是权利和经济问题,即各种利益群体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多个领域激烈角逐。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公共政策,其选择取舍是否公平,是极为关键的。无论是中央的立法还是地方的立法,都是为了保障社会生活的公正,公民政治权利的公正。没有公正就谈不上法律。  相似文献   

15.
《人大建设》2009,(7):54-54
《中国社会科学》近期刊发韩庆祥的文章指出,正确理解机会平等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人们原初起点的不平等对分配公正和结果公正影响的长期性。在中国传统社会甚至今天,这种影响始终存在,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某些人的一生。二是原初起点的不平等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双重性。一般来说,这种影响有利于强势群体而不利于弱势群体;但就整个社会而言,有利于建立社会生活秩序,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人的原初状况都是一样的,那么如何进行社会劳动分2127没有分工,怎样建立合理的社会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6.
反思与构筑——再论和谐社会条件下中国社会公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蔚 《理论月刊》2006,3(3):131-134
社会公正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促进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前,我国社会公正体系从总体上看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其缺失主要表现为两极分化严重、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市场竞争环境的不公平、腐败现象严重等,其严重后果导致了党执政基础的空心化,是社会不稳定和动荡的主要诱因。要建立公正体系就必须制定以社会公正为取向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公正体系的缺失引发了社会应力的增加,显示了社会公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经济弱势群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弱势群体是一个分析现代社会的经济利益分配和社会权力分配的不平等 ,以及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 ,是现存的任何社会制度都无法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 ,主要存在体制型、结构型、区域型以及自在型、自为型经济弱势群体。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高度重视 ,切实完善各种社会体制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的存在,不仅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追求是相悖的,而且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充分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形成和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益关系的失衡,社会公正的缺失,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必须通过政府的力量,构建利益均衡机制,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风险不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伟 《长白学刊》2011,(3):134-139
现实世界存在广泛的个人风险不平等.在我国,个人风险不平等以及风险分配不公正导致的社会风险冲突,已影响到社会整体的安全和发展.风险分配公正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为此必须建立健全促进风险分配公正的法律制度,强化政府对风险分配的调节,发挥各种主体的积极作用.另外,只有培育一个低风险、应对风险能力强的庞大中产阶层,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20.
刘月平 《前沿》2009,(6):113-116
弱势群体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社会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存在利益表达意识缺乏、利益表达渠道不健全、利益表达方式不合理等诸多缺陷,弱势群体的利益难以得到很好的表达。对此,应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拓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同时注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知识精英的利益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