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力图对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的存在给出一个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并基于对行为的结果而非动机的考察,得出了纯粹利己与纯粹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己各自的生物进化稳定策略。最后通过制度的引入,重新提出了解释纯粹利他行为存在的模型,并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制度的全面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张建宝 《人民论坛》2014,(6):215-217
马克思对自由主义之利己主义的批判从三个方面展开:从人类解放的高度指明利己主义的局限,从本体论的视角揭示利己主义的内在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扬弃利己主义。罗尔斯则认为马克思的批判完全可以化解,然而,尽管罗尔斯在其正义理论中竭力撇清利己主义的侵染,但利己主义的幽灵却依然游弋其中。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早期的利己利他观李文斌利己利他观是毛泽东道德观的生长点、实质和核心。而他早期的利己利他观又是他后期的利己利他观形成发展的基础。因此,弄清毛泽东早期在利己利他问题上的重要观点,对于深刻认识和理解毛泽东从唯心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者,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  相似文献   

4.
李冰梅  张宏 《长白学刊》2013,(6):147-148
施蒂纳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虚构的“唯一者”来张扬利己主义。马克思批判施蒂纳利己主义的现象学,目的是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世界,在此基础上阐发更为丰富的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实践内涵,从而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是什么让人们不能成为卓越的领导者?是人类的利己主义。我们相信利己主义会让人们抛开好的一面,把自己放在中心的位置上,从这里开始,我们歪曲了自己的形象,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把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中心,成就卓越成为异端邪说。  相似文献   

6.
纯粹经济损失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纯粹经济损失涉及侵权行为法与契约法的规范功能。我国应引入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 ,加强对纯粹经济利益的保护。纯粹经济损失原则上属于契约法调整的范围 ,在当事人没有契约关系的情况下 ,可以适用侵权行为法保护 ,但应严格其构成要件 ,必要时 ,可以引入附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契约对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 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已,在利人中利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自己的快乐 “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使美德成为每一个人的操守.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0,(11):90-90
鲁晓明在《法学家》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纯粹精神损害是指自然人于其民事权利未受侵害情况下遭受的精神利益损害。在受害人利益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大趋势下,纯粹精神利益损害赔偿成为各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难以回避的理论难题。纯粹精神损害存在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的道德危机,近年来的确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掌握更多资源、拥有更大社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或者社会精英群体对此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们并非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对纯粹经济上损失的保护,牵涉到侵权法与合同法的规范机能,尤其受制于特定的侵权行为规范模式。借鉴两大法系的经验,我国民法对纯粹经济上损失的保护,应采取严格限制的立法与司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日前,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语惊四座。他认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都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乡村社区精英群体在发挥积极带动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引致社区利益分配失衡的困境问题。作为典型的民族旅游乡村社区,桂林平安壮寨中以旅游小企业主为代表的旅游精英群体,基于经济、制度和道德等三方面动机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行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实现和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利益,验证了旅游精英在乡村社区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旅游精英的社会责任履行主要源于利己动机,逐利的利己动机越强,社会责任实践的利他动机就越强,旅游小企业的社区依赖性,在这种"利己与利他"的转换中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旅游精英在乡村社区中履行社会责任的道德治理,是解决精英困境刚性治理结构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的历史教训中,以法西斯为表现形式的极端主义和以绥靖政策为表现形式的民族利己主义是促发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战争所暴露的社会病灶也是当前危害人类集体安全的重要根源。为了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需要以世界历史的尺度总结二战教训。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1,(11):93-93
宋忠胜在《河北法学》2011年第7期撰文认为,纯粹经济损失作为一个横跨侵权法与契约法边界的概念,具有明显的独立性、无形性和不利益性。它不仅反映了对受害人经济利益的一种救济保护,在更多的情况下还要求加强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不同国家在纯粹经济损失是否赔付以及赔付范围的限制等问题上争议颇大,我国也只在特殊情况下对纯粹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微天下     
《上海支部生活》2013,(5):12-12
@人民日报[多些精神丰盈的青年]刚送别复旦黄洋,又见南航学生因口角剌死同窗。本应纯洁的象牙塔,同根相残为何接二连三?我们的教育,不能只记得教书,却忘了育人;只看重输赢,却丢了底线。学生要有知识的积累,更要有人文的涵养。多些精神丰盈的青年,少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中国才有未来。逝者安息,生者当思。  相似文献   

16.
樊志军 《前沿》2013,(21):59-64
纯粹经济损失具有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交叉保护背景,是法学界颇具争议的问题,在侵权责任法扩张的大势下,显得尤为敏感。在此情况下,从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界定人手,沿着合同法和侵权法保护的历史轨迹,借鉴两大法系不同的处理模式,立足国情,提出我国对纯粹经济损失保护的规范选择和制度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20,(10):46-48
近一个月来,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就检察机关依法办理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连续发布四批典型案例,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网友评论说典型案例“接地气,发声及时,打击精准,维护稳定,战‘疫’有功”,感受到“战胜疫情靠大家,法律法规保大家”。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检察机关严厉查处数十起疫情之下的违法犯罪案件,以法律的利剑,打击极端利己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彭洋  刘纳新 《求索》2012,(2):47-48,155
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行为对市场的影响重大。一方面机构投资者的短视行为、羊群行为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又积极参与目标公司的公司治理,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至今社会各界对其行为的褒贬不一。文章从亚当.斯密经济、道德、伦理思想出发,公正的看待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认为机构投资者没有义务稳定市场,只能以利己为目的,利他为手段,最终实现互利。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兴起了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热,具体表现为相当一部分人对公共世界的冷漠和政治参与热情的衰退,表现为对个人内心隐秘经验的变态迷恋及与之相随的公共人际交往的衰落。  相似文献   

20.
在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中,我们必须警惕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具有"伪君子"人格、自我利益最大化、公共责任心缺失三大特征,是当今职场"两面人"的典型,是进化了的利己主义者和共同体公平正义的破坏者,对党、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