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政策的生命力贵在落实,再好的政策不予以执行与落地,自然也只能沦为"僵尸政策"。"僵尸政策"危害颇多,防范"僵尸政策"刻不容缓:要让公民广泛参与政策制定;积极提倡协作治理与网络参与;打造公共价值观,建设服务型政府。避免让好政策流于形式、止于文件,要让好政策接地气、有人气,让政策红利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有些政策虽已出台多年,却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发挥不了应有作用,沦为"僵尸政策"。一项政策之所以被制定出来,目的是为解决某一问题,或者为实现某个目标;如果沦为"僵尸政策",不但难以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还可能使已经存在的问题严重化,甚至滋生出新问题。"僵尸政策"既因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消磨着公众和企业的政策期待,又让基层政策执行者叫苦不迭,  相似文献   

3.
个别政策"朝令夕改",是一种典型的"亚健康政治",容易造成公共利益受损、决策执行成本加大、政府形象受伤。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为个别政策制定时片面强调"集中"、出台时一心只顾"政绩"以及设计时明显偏重"私利"。要破解个别政策"朝令夕改"顽疾,需要端正少数决策者的政绩观,规范政策的运行过程,消除干部的"本领恐慌"。  相似文献   

4.
治理"僵尸企业",防止"僵尸企业"拖累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僵尸企业"形成、存在的潜在原因,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相应职能,完善法律机制与实践程序,促进"僵尸企业"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5.
余澜 《湖北社会科学》2004,(11):125-127
“执行难”是人民法院工作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审判阶段司法不公、法制观念淡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强制执行法律不健全、执行阶段法院工作存在问题。理论的匮乏是妨碍“执行难”解决的首要因素。必须首先进行执行理论的构建,更新执行工作观念。在此基础上,“执行难”的解决要从制定统一的强制执行法、形成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建立统一领导、分权制约的执行机构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工作在地方和基层的各级领导干部忠于职守地贯彻实施,需要他们牢记宗旨,善于执政,高效执政,不能对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中途截留、任意加减、偷工减料,不能搞"抗拒型"执行,更不能搞"虚假型"执行,彻底畅通"中梗阻"。  相似文献   

7.
施雪华 《人民论坛》2012,(21):36-37
在财权与事权倒挂的"压力型体制"下,地方政府不得不在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时从自身利益出发,替代、曲解中央制定的政策,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其事权压力障碍九政令不畅25.6%的受调查者选择"政令不畅",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九位表现:近年来,中央制定了不少好政策,然而,很多政策付诸实践后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症结:主要在于政策执行阶段出现了偏差,即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用自己的一套政策替代既定政策,对符合自身利  相似文献   

8.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问题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确定不同的治理模式,从而在医疗服务需求中,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优势。本文择取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在政策制定阶段、政策执行阶段、政策执行效果等要素,通过政策执行效果的分析,回顾性地探究在政策制定阶段和政策执行阶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彻底清除"僵尸企业"以化解市场上的过剩产能。市场无法出清,影响着资源再配置的效率,而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不能退出市场,大多与补贴相关,而补贴背后大多与地方政府和产业政策有关。挖掘"僵尸企业"的前世今生及典型特性,探寻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从政府、市场主体、债务链条、公共政策等多角度,找到清除"僵尸企业"促成市场"出清"的良方,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僵尸车"是近年出现的新型城市垃圾,占用了日益稀缺的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既影响正常的交通出行,又造成周围环境污染。然而,"僵尸车"整治工作面临着法律依据不健全、管理主体不明确、经费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公安交管部门执法力有不逮。因此,治理"僵尸车"应当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整合公安、城管、法院等部门执法资源,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逆全球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当前,"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贸易保护主义增强、极端政治倾向加重、民族主义抬头。但是,"逆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终结,也难以阻碍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策变形"是我国基层治理的常见顽疾,主要体现在政策执行形式化、政策内容曲解化和政策方案机械化三种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要防治"政策变形"就要建立多元主体有效沟通的制度化平台,改革行政职责权限配置、推进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规范的政策执行评估体系、规范监督问责机制,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政策执行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政策目标的实现。过渡时期总政策执行过快、过急致使总政策目标未能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政策的科学制定和当前的小康社会建设。通过分析过渡时期总政策执行失误的政策原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政府常常出现对上负责、任务导向等目标替代、"镇—村"组织"共谋"与非制度理性等行为,使得社会政策执行表现出非规范化特征。而社会政策本身所具有的"绩效非显著性",以及在"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中呈现的"资源性"特征,构成了乡镇政府在社会政策执行投入力度与执行导向上出现偏差的内在原因。破解乡镇政府社会政策执行偏差,需要完善政策设计,加强政策执行透明度与群众参与度;需要挖掘社会资本,引导传统乡土治理资源的现代转型;需要强化法治保障,通过技术性创新促进法律和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15.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的党正是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发挥领导作用的。这就说明: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在“政策”上做文章。而从当前党所面临的实际出发,尤其要在政策执行(落实)这个重大环节上下功夫。诚如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的,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制定政策只是事情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在于执行政策。执行得不好,再好的政策也会落空。  相似文献   

16.
政策执行的"科层耗损",即"层层减码"现象,体现为政策执行中数量上"层层缩水",质量上"层层打折",力度上"层层衰减",手段上"层层变通"。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经济理性、信息阻滞、激励不足是"层层减码"的内在原因。只有在"公共利益"主导下,以绩效为导向,实现"整体性治理",才可能减少政策执行的"科层耗损"。  相似文献   

17.
"一票否决"的本意是通过刚性的制度或指标,倒逼公务人员积极作为,实现政府发展的总体目标。然而,非闭合权力运行逻辑、缺少弹性的政策执行逻辑、权力任性逻辑等,导致当前我国出现了"一票否决"滥用问题。杜绝"一票否决"的滥用,要以公共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形成权力闭环,增强政策执行灵活性,提高全民践行法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民论坛》2014,(12):36-37
<正>"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系教授陈天祥":一个廉洁的政府一定是监督出来的",当社会普遍认同这一理念并自觉地监督公权力的时候,权力异化的终结就为时不远了"打破权力的封闭性和神秘色彩陈天祥:权力的封闭性色彩浓厚,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运作方式存在自我循环的现象,即从政策问题确认、政策议程设定、制定政策、政策执行到政策评估等环节都由国家机关自主包办,缺乏公众和专家的参与。二是指很多政务信息不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执行阻滞是指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因某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的不顺畅乃至停止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情形。政策执行阻滞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主体(主要是政府组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象征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政策执行扩大化、"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和政策执行停滞化等现象。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价值取向因素是较为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的导向,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正确性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  相似文献   

20.
要分析"三会一课"在基层党支部落实中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落实"的层次,"三会一课"表面上执行得很好,但问题在于很难到达人们的心里。很难说服人的原因在于党的观念在传播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领导的能力、品质,传播观念与制度中所蕴含观念的不一致;观念传播中的单面性;观念传播的僵化性,与受众特质的不对应等。只有遵循传播规律,才能将党的观念有效传达到每个党员的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