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继法院判决书上网、庭审视频直播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之后,又对现有陪审制度进行了大胆创新,突破参审制的形式,引入人民陪审团制度。  相似文献   

2.
陪审员制度流于形式是导致司法公信力日趋式微的因素之一。在新一轮陪审制改革的背景下,由于受案件难易程度、陪审员认知方式及"官本位"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陪审员在法庭上很难改变其"法官陪衬"的角色。因此,如果要使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新一轮的陪审制改革必须引进问题列表制度。通过对传统大陆法系的法、西班牙、俄、日等国家的问题列表制度比较分析,我国应当在问题列表立法方式、问题列表的案件范围、制作问题的时间及问题列表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继法院判决书上网、庭审视频直播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之后,又对现有陪审制度进行了大胆创新,突破参审制的形式,引入人民陪审团制度。经过6个地市法院的试点探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推广人民陪审团制度,让普通群众参与到司法审判的核心环节直接进行监督。这些尝试不仅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而且也为建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民陪审这个"媒介",司法可以依法吸收社情民意,两者形成良性互动。而充分发挥陪审团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审判公正、司法为民,就要搭建好一个大舞台。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认真落实《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年-2013)》以及市高院人民陪审员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陪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推进司法体系改革重要环节,其意义和现状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日前,一些法律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指出.尽管目前全国许多法院提前完成了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但人民陪审员作用和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完全得以体现。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其在维护司法权威,调解  相似文献   

6.
陪审员制度是当代中国司法合法性的基石之一,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陪而不审"、"助而不审"等许多问题。目前的改革方案并没有能真正地洞见到陪审制度运行困境出现的真正原因。陪审制度与法官管理制度不兼容、没有获得陪审员的认同,都是陪审制度出现困境的原因,"驻庭陪审员"获得认可则是该制度与社会相兼容产生的结果。陪审制度改革应解决的是该制度与其他要素间的兼容问题,"选对的人"而非"何种方式选人"才应该是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域外国家参审制、陪审团制及观审制的有效运行有赖于四项基本构成要素,其中陪审员个体化是界定法律审与事实审的逻辑前提,陪审员认定事实的影响力是界定法律审与事实审的基础要件,明确法官引导职责是实现法律审与事实审相互分离的基本要素,陪审员合议和决议规则是推进法律审与事实审相互分离的关键因子。由于我国推进法律审与事实审相互分离是对陪审权的根本性变革,且在实践中法律审与事实审相分离存在诸多障碍,故要建构法律审与事实审相互分离的制度,就必须明确主审法官或审判长的释明和指引职能,合理设计案件合议及决议规则,建立健全意见冲突保障机制,完善相应的配套程序等。  相似文献   

8.
薛武明 《人民政坛》2009,(9):F0003-F0003
福清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试行)》,积极部署开展人民陪审员工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提供有力保障。2005年5月以来,共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审理案件3220件,其中刑事案件2153件、民事案件940件、行政案件127件,平均每人陪审案件70件,在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中,陪审员的参审率分别为92.6%、8.3%和81.4%。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促进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这期《中国人大》关于人民陪审员的有关文章引出了本文的话题。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颁布和实施,“陪审员”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称呼。每每提到这个称呼时,我总要在这个称呼前庄重地冠以“人民”二字。我以为“,人民”二字正是我们在司法活动中坚持陪审制度的根本所在。人民陪审员来自人民。追溯陪审制度的开端与发展,审视这项制度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我们都无可争议地认识到,陪审制度首先是一项政治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公民参与行使国家权力,即在司法活动中行使法律授予的审判权力。在西方,这项制度是为司法…  相似文献   

10.
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非职业司法人员作为陪审员参加案件审判过程的一种诉讼制度,陪审制度的完善是当代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人民陪审工作,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通过立法加以完善.首先在宪法上要明确规定实行人民陪审制度,其次在相应的法律中应对陪审制度适用范围,陪审方式,陪审员选任,陪审员权利和义务,陪审员的培训和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1.
司法民主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前进方向,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实现司法民主的主要方式之一,应充分发挥陪审员源于民众,代表民众的优势。我国存在传统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冲突,导致现实中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缺失。为培育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不仅要融合有益的传统法律伦理精神,还要加强现代法治精神的宣传教育。法官制度与司法民主与公平正义在逻辑上是紧密相连的。时下的法官制度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遴选与任免上的不尽科学等。完善法官制度要提高法官的准入资格,增强司法独立性,打破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司法机关的局面等。  相似文献   

12.
陪审制度主要有两种不同模式,即陪审团模式和参审制模式。两种模式在制度运作、审理范围和审理成本上有很大的不同,对我国来说,借鉴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度的优点,克服参审制的弊端,可以从八个方面借鉴域外的陪审制度,进一步推进庭审的实质化,提高司法公信。  相似文献   

13.
<正>人大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虽然在司法实践中遭受到反对的声音,但人大代表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模式经过"坚守——成长——前行"的历练,已然呈现出强大的价值挖掘潜力空间。基于此,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势下,继续推进并优化人大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制度应成最优之选。"困境中的坚守":"创新意识"对"守旧理念"的胜利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设置无论是基于政治民主抑或是司法民主,其最终的目的已呈现一致。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应更加广泛体现其地域、民族、年龄、职业、专业特长等"差异性"、"代表性"与"平民化"。相较于此,人大代表担任陪审员所遭受的"困境"便成为  相似文献   

14.
陪审团制度是司法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众参与司法的典范,在对抗政府权力的滥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英美国家陪审团制度的民主体现:陪审员的任职资格、陪审团的组成、一致裁决、陪审团的否决原则。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由人民评判,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五大司法理念。该理念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和人民司法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成为我国十八大以来司法实践和司法改革的理论指南。践行该司法理念要坚持让人民参与司法、监督司法,司法要便利人民、保护人民、取信于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的目的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学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挖掘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司法理念的深刻内涵,为实现司法公正的伟大目标提供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为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西、重庆、陕西十个省(区、市)各选择五个法院(含基层人民法院及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对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选任程序、参审范围、参审机制、参审职权、退出和惩戒机制、履职保障制度等进行改革。试点地区,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相似文献   

17.
发挥妇联陪审员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贯彻妇联“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强化妇联维权工作手段,2000年2月,省妇联争取到省高院的重视,联合下发了《关于从妇联系统中聘请特邀陪审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地法院根据《通知》的精神,从妇联系统中聘请了特邀陪审员705名,占全省陪审员总数的二分之一。两年过去了,这支队伍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应如何进一步发挥其作用?这里笔者就最近调查的情况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妇联陪审员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级妇联主动配合当地法院,以联合培训、相互沟通、主动介入等形式,组织陪审员提高素质,克…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4,(2)
<正>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司法人民性的根本体现。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强调:"人民司法事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司法为民的历史;人民司法事业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在司法为民上。"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继承发扬并赋予新的内涵,是人民法院必须  相似文献   

19.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宗旨在于保障公众的司法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以此促进司法的公开和公正。陪审制度的实质在于实现社会成员参与司法.来自普通民众的人民陪审员.对社情、民情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待普通人的违法和过失,通过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可以使法院的判决更符合普通民众对法律的理解,使判决结果更易于接受。然而,制订出来的制度是否达到了设定的目标,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陪审员作为整个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是否充分行使了权利、全面履行了义务直接决定了陪审员制度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过程证据的审查,可以消除法官对有关证据合法性的怀疑,从而防止伪造、变造证据及非法取证等行为。在这一模式下,有陪审员的参与,可以提高司法透明度以及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司法公信力、庭审实质化及庭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