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化的乡城流动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和重要特征。大量农民工家庭举家流入城市,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和稳定都有深刻影响,但流动对这些家庭本身的影响如何?本研究在国际上关于流动与性别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的89户农民工流动家庭流动前后夫妻家庭性别关系满意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详细探讨了流动对夫妻性别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家庭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流动家庭的性别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流动评价机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一定的规则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公务员流动的现状、原因、影响及结果的判断。在公务员流动趋势日益显性化的今天,构建公务员流动评价机制对公务员的流动状态进行评价非常必要。通过对公务员流动状态的全面分析和评价,能促进个人和行政组织在互动影响中找到“流”与“留”的结点,从而实现行政组织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试论社会流动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星 《前沿》2004,(10):171-173
社会流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它对维护和巩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社会流动的具体实际 ,从正反两方面考察社会流动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并提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流动机制的适当措施 ,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往研究较多从城乡或省域视角分析讨论农村青年流动,而缺少从城市群的视角来探讨农村青年城乡流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居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对农村青年流动路径、城市居迁意愿的空间分析与多层次二分类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跨城市群流动、城市群内部流动和从非城市群流入城市群是当前农村青年流动的主要空间路径,其中城市群内部流动的城市居留和迁户意愿显著高于其他空间尺度的流动;农村流动青年在城市的居留和迁户决策受到流出地和流入地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理性选择与平衡的结果。城市群的边界效应为农村流动人口政策的制定和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聂洪辉 《桂海论丛》2009,25(1):96-99
作为流动儿童群体的一部分,候鸟式儿童因为其特殊的经历,对流动儿童在城市中入学有更多和更深的体会,他们在城市入学的要求和期盼更能体现流动儿童群体的愿望,这也正是社会要解决的问题.以底层视角对他们在城市中入学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克服以往研究者上层视角和学界视角的缺陷,从而使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充分吸纳流动儿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的云南省样本,考察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迁移特征对流动儿童教育机会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迁移特征对流动儿童入学机会的影响非常显著。(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的影响并不显著,家庭迁移特征方面只有"户主迁移至本地年数"这一因素对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有显著影响。(3)与就读幼儿园的流动儿童相比,就读于义务教育或高中阶段的流动儿童更有可能进入公立学校,这表明流动儿童能否进入公立学校,更多受制于当地公立学校资源配置与流动儿童教育需求匹配的情况。模型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国舫 《长白学刊》2007,(5):107-111
目前,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失控或形式化等问题。为此,近年来一些地方就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设法掌握、摸清辖区流动党员的数量和分布;科学设置多元化的组织架构;正确界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灵活运用适合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多方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保障问题;创新、建构流动党员管理的体制。今后,必须尽快解决"动力缺失"问题,努力研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深度"提升问题,开发流动党员内部的教育管理力量,确立"全国一盘棋"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马卫华  曹克宇 《前沿》2003,(3):76-78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体育市场的逐步开放 ,服务贸易中自然人流动受到法学界的日益关注。本文探讨了WTO服务贸易规则中有关自然人流动的规定 ,对中国体育市场开放中自然人流动进行了法律分析 ,针对我国体育市场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并对中国体育市场开放中有关自然人流动提出了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代际流动可以映射社会长期流动模式和开放程度,合理的教育代际流动能够有效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推进社会公平。本文基于2021年对全国出生于1976-2000年已完成学业并进入劳动力市场的1682份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分析教育代际流动对代际收入流动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我国教育代际流动性明显增强,两性差异日渐消弭;低教育水平家庭的女性实现教育高阶向上流动的比例增加,男性教育代际的顶部传递优势依然显著;父代收入仍对代际收入流动起关键作用,女性的代际收入关联度高于男性;教育代际向上流动能有效阻断父代的代内收入差距向个体传递,教育代际向下流动则会加剧代际收入传递固化,且这一影响更多作用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构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长征 《桂海论丛》2008,24(4):43-45
随着流动党员数量的迅猛增加。构建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构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应转变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观念.健全和完善流动党员聚集地的党的基层组织。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