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环境对西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破坏了这种平衡,人类就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种生态观在西南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中得到了体现。历史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存在过各种丧葬习俗和观念,其发展变化与各民族居群所处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习俗和观念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了一种保护森林、土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西部大开发十多年以来,我国西部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由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能力差,所以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张,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重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通过组建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熵值法来计算指标权重,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进行评价,探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特征,能够真正意义上去贯彻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方针,从而贯彻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潘先林  张黎波 《思想战线》2011,37(2):129-132
西南边疆早期现代化的主要现象,一是"边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心"(中国内地)之间非常松弛、隔绝的关系(天高皇帝远)变为双方打通而密接的关系,二是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及其发展。西南边疆早期现代化的显著成就,推进了"边陲"与"中心"双方关系的发展,为保卫国家安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面临着衰退和变异的趋势。本文通过介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和经济价值,针对目前民间手工艺发展中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一些传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1世纪以来三次同期群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性行为观的现状,对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性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债权关系是与经济形态的发展密切联系的一种法律关系,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规范中的债权关系中分析其习惯规范里的债权债务关系,体现出的债权债务关系正是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条件的反映,它反映了独特的债权思想,该债权理念的传承不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现今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还会对民族区域自治以及立法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的生态观是他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看法,既源于超越性的历史文化想象,也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的经验性认知。贵州世居少数民族的生态观集中体现在万物同源、万物有灵、万物平等、万物互联的基本认知上,也体现在和谐共生、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的价值认知和实践追求上,更体现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智慧上。  相似文献   

8.
1949年底至1952年7月,在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他主持制定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建政方针,精心谋划前期事宜,做好建政的准备工作,通过典型实验,由点及面,稳步推进全面建政工作,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南迅速建立起来,从而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卉  罗勇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1):141-144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邓小平政治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中华民族凝聚力教育、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佴澎 《思想战线》2007,33(6):137-138
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的纠纷解决规范已相当完备并积极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扩张,中央王朝的纠纷解决规范,往往成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中最终适用的依据。在具体规范的制定和适用上,中央王朝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做了实事求是的调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中央王朝的纠纷解决规范与西南少数民族的纠纷解决规范越走越近,这两种规范互相学习,互相融合,表现出趋同的特点。一、规范渊源及适用的多元化(一)中央王朝纠纷解决规范的扩张元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力大大加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七月,乌古孙泽在广西“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廓清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育中教育生态观构建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育应实现政策生态、教学生态、价值生态的全方位治理。  相似文献   

12.
西南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较为完整的自然崇拜,这些自然崇拜主要是对天地、山水、动植物等自然"物"的崇拜。这种"超自然力"的崇拜实际形成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从而也形成了西南少数民族族群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生态伦理的传承的自然环保习惯法则。长期沉淀的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成为少数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环境习惯法则既是法律规范,又是道德规范,体现出社会、法律两个层面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2009-2021年,国家资金支持在该省实施了两个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取得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控制区域水土流失、维护边疆稳定等多重成效。在深入调研总结土地整治助推民族地区发展典型做法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在高质量背景下优化土地整治工程的具体建议:一是继续以农田质量建设和生态修复为中心,用“大食物观”来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规划设计;二是进一步挖掘土地整治项目背后的景观和文化价值,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途径,做好从绿到富的转化文章。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 《前沿》2008,(11):153-155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以崇尚自然为基本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涵着深刻的自然生态观,同时也体现出以关注自然界中的人为鲜明特征的生态伦理精神,这与当代生态文明所阐述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发展思想具有相通之处,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和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5.
杨素刚 《传承》2009,(4):166-168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其生态文化是互相联系的和相互影响的。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广西民族地区的生态与文化是丰富多样的;研究壮族、苗族、彝族居住区生态环境及其文化关系,进一步阐明广西少数民族生态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运用熵值灰色关联模型对少数民族地区2003年以来的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并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剖析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状况从总体上均呈现出"省会城市最佳,同时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周围梯次辐射"的空间格局。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丙珍 《前沿》2013,(7):149-152
少数民族生态审美文化的提出结合了民族学、人类学、文学、文化研究与生态美学的相关理论,目的在于探究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生态观及如何正确认识少数民族生态文明。在全球化视域下,通过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及民族精神等研究,学习潜藏在民族生态文化下的生物中心论智慧及日常生活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8.
史籍记载有宋太祖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断绝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之说,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认为:终宋一代,内地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经济贸易来往频繁,其中市马贸易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宋代设置在四川、广西两地的市马场的数量、起始和关闭时间、交易情况的分析后指出,市马不但加强了内地和西南少数民族从经济联系,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更重要的是,市马贸易成为政治上羁縻制度的一项重要补充,加强了宋王朝与西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这对于西南边疆的安定和加强少数民族的内聚力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大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独特区域的生态环境却极为脆弱。由于在经济发展中缺少相应法律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导致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出现许多矛盾,由此引发的民族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等问题逐渐突现。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该地区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资源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分析了两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立法和执法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其生态文化是互相联系的和相互影响的.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广西民族地区的生态与文化是丰富多样的;研究壮族、苗族、彝族居住区生态环境及其文化关系,进一步阐明广西少数民族生态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