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一方面尝试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跨文化)这三个研究视角对国外有关"街头少年"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另一方面利用国内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做一简要对比与纯理论探讨,希望能够为关心青少年发展,特别是"问题青少年"成长与危机介入的学者、研究机构与社工组织带来一些理论思考新线索与实务工作方面的相关启发.  相似文献   

2.
社会教育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和良好品格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方向与重点。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三个层面的主要问题,即教育理念依然被"应试教育"主导、社会教育项目活动缺乏规范和指导、提供专业服务的社工人才匮乏。共青团历来非常关注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这既是团的基本职能与使命,也是团工作的内在需要和手段。当前群团工作的转型发展为共青团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共青团要善于抓住时代契机进行创新发展,积极应对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建立一个有效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模式。当下共青团参与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路径可以概括为"理想信念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并重的教育内容,项目化管理的运行模式,以社区为服务载体,以共青团为组织基础,实施‘互联网+共青团’宣传途径"的过程。其具体对策就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配套的工作架构;共青团与社会组织结成"左右协同"伙伴关系;组建由"政工"与"社工"相结合的专业服务队伍;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  相似文献   

3.
以立意抽样的调查方法,使用职业倦怠和组织承诺的量表,对118名青少年事务社工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青少年事务社工的职业倦怠较高,其组织承诺一般。研究建议: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少年事务社工克服职业倦怠,应该更好地确定适宜的工作负荷,明确社工的任务角色,拓宽社工的晋升途径,推动社工的组织支持以及发展社工事业的整体营销。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迷恋"网婚"现象近几年已屡见不鲜,虚幻的网上恋情给青少年身心带来了一定伤害,本文从婚姻家庭的严肃性、爱情的专一持久性、责任感三个方面,分析了"网婚"对青少年婚姻家庭道德观的影响和危害,以期唤醒青少年的健康认知.  相似文献   

5.
方英 《青年探索》2015,(2):31-38
社工的高流动性在社工发展先行的深圳、广州、东莞等地区引人注目,这种高流动性影响机构的服务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将流动性控制在10%左右的社工机构则反映,流动性为机构的人才筛选和配置带来正面影响。社工的高流动性既有新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导致的离开行业的流动,也有因为人才供不应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同质化竞争、社工年龄资历扎堆、工作压力大导致的行业内流动。针对这种情况,社工机构在人才选拔时需要加强对社工理念和价值观的重视,通过事业、待遇和团队建设留人,同时政府购买服务时应该给予更大的空间吸纳其他专业人才进入社工行业,根据社工资质提升购买服务费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社会化是从儿童社会化向成人社会化的过渡,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本文结合广州市S社工服务中心在W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以推进青少年社会化为目的的志愿活动,从志愿活动的内部效果入手,探索志愿活动对青少年志愿者的影响。发现,在社工有意识的引导下,青少年参与校内外志愿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社会参与、发展他们的社会组织能力、增进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更深层面,实现青少年的自我探索和成长,推进青少年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杨涛 《青年探索》2012,(4):50-54
在某种生长环境下,青少年可能面临人生转型中的成长困境。优势视角下,社工相信青少年案主具有由内到外的优势和资源,社工介入的目标在于帮助青少年案主从成长困境走向优势发展。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具体阐释和分析优势视角下青少年成长困境的社工介入的理念、过程、方法和技巧,以希冀优势视角在学术界和实务领域被更多的人接纳和采用,成为助人活动的一种风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世界青年运动与"青年危机"为切入点,探讨全球化下"被牺牲的一代"的发展境况,分析了青年危机的内因、青年生命历程的断裂与政策建构中将青年看作是"问题"还是"资源"的根本定位,指出对青年发展的承诺已经成为世界青年政策、区域性青年政策和国家青年政策的重要原则和出发点,同时也都面临着从纸上承诺到政策实践的现实困境。在借鉴世界青年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新时代下我国青年政策建构需要参考世界经验,不断完善新时代国家青年政策体系;鼓励青年参与,强化青年政策中的青年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和互联网运用的日益广泛,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已经成为青少年接触世界、认识世界和融入世界的重要渠道。随着网络功能的演变,网络社区越来越成为人类新的交往空间,对人际互动形成极大促进,对广大青少年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认真研究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形成和发展状况,把握其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青少年在网络社区中参与互动的特点,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服务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从社会学社区理论的视角,对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形成、兴起与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构建健康和谐的青少年网络社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中"公益小镇"也逐渐生长起来、壮大起来,为"小镇青年"提供了发挥爱心和热情、施展个性和才能的重要地域空间,使青年在参与公益志愿服务过程中探索出与城镇共同成长的新路径。广东省桂城街道近十年来以"关爱桂城"为抓手探索公益小镇建设路径,为"小镇青年"创造了多样化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关爱督导"与小镇青年的发声传递,"创益中心"与小镇青年的理念创新,"社工中心"与小镇青年的制度探索,"义工联"与小镇青年的积极行动,"创熟社区"与小镇青年的传承发展,"授勋典礼"与小镇青年的成长成熟等六个方面。通过充分发挥小镇青年在公益小镇建设中先锋力量的发展模式,对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比较与分析穗港两地学校社会工作现状,我们发现:尽管穗港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但因社会文化与制度不同,将香港学校社工模式"移植"广州存在诸多"水土不服"问题:学校社工服务内容虽受到广泛认可但仍面临资金制度缺位、人才流失、专业化发展不足等现实困境。因此,应进一步呼吁政府加强引导、推动和整合青少年服务资源,打造青少年综合服务体系,同时加快穗港两地青少年专业服务人才队伍的融合,进而建立适宜广州本土的专业化青少年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事务社工提供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对解决"网络成瘾"等青少年问题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骨干社工的流失制约了脱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深层原因在于青少年事务社工的薪酬体系缺乏市场竞争力。应从政策机制入手,努力增强青少年事务社工薪酬体系的市场竞争力,留住骨干社工,促进包括脱瘾工作在内的青少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城市化、网络传播及文化断裂等角度,分析了"抱抱团"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了"抱抱团"现象所折射出的当代青少年的媚洋心态、社会逆反心态及追新求奇心态,最后就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内地青少年抗逆力社会工作服务已经逐渐发展出四个基本特点:从"问题视角"到"优势视角"服务理念视角的转变;"个人—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服务体系的构建;抗逆力社会工作服务呈现多样化的特征;系统化服务模式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优势视角理念应用缺失限定性、青少年的自主性被忽视、本土化过程带来的挑战以及服务模式推广性不强等问题。建议社会工作者加强理论研究,避免简单的拿来主义;对自主性进行指标化,融入到具体服务中;进行本土化探索和建构本土话语体系;建立"政府+社工"体系化的抗逆力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二元社区"作为研究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社区间关系的重要学术概念,以往研究多从其定义、成因、转变等进行关注,忽略了"二元社区"的融合问题研究。本文以东莞市太平村为例,回顾了太平村从农业村到工业村的经济发展历程。针对其在工业化过程中"二元社区"形成的原因,分别从出租屋变化、分配差异、居住空间、心理认同、通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外来工称呼变化、新的政府机构设立与公共服务、新莞人的社工服务等方面对"二元社区"的融合趋势进行了总结。本文认为从"二元社区"到社区融合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阻碍社区融合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集体主义遗产、宅基地私人住房、基于户籍的福利政策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边缘青少年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学习与成长,我们通过对北京社区闲散青少年采用优势视角理念,运用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的研究方法,具体探寻他们在接受社工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的同时是如何参与社会服务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优势"行为得以强化,同时他们对"问题"行为的认知和观念发生转变,自我认知水平得以提升,社会意识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转型社会的历史-社会视野出发,以媒体话语空间为研究角度,考察了"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的演进过程,分析了这一个案中"家暴"叙事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认为"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存在偏向的问题,"家暴"议题中的"不平等的性别权力关系"核心议题属性未能得到设置与公共讨论,其"家暴"叙事是去性别化、去政治化的。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现象是一种"社会综合症",是其特有的社会性、心理性和生理性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其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青少年矫正个案为例,运用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阐释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一般过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即缺乏法律政策支持、缺乏实践经验支持、工作理念模糊、社工与司法人员职责模糊进行了深入剖析,建议从倡导社区矫正立法、强化工作理念和方法运用、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定位、推动矫正向预防改变入手,来解决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以"十九大背景下社会工作发展新机遇""创新三社联动营造美好社区"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社工年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一线社工近400人齐聚大会,就上述主题及"社工如何助力美好社区营造"进行了深入讨论。大会还发布了"2017年度促进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十件大事",同时启动2018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工作主题宣传周——"牢记社工心,建功新  相似文献   

20.
驻校社会工作,有助于推动在校青少年教育和服务的多样化,让青少年获得更多专业指引和提高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连结社会资源,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促使青少年全面成长。通过对广州市绿翠中学实施了近5年的驻校社工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结合驻校社工理论和社会背景,探讨驻校社工在学校开展青少年服务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效,以及需要继续探讨和拓展的方面。同时为未来驻校社工在更多学校中得以开展提供有益的提醒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