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诗词     
桃花源幻想曲 .艾岩 敬步毛主席沁园春长沙原韵 泼墨湘元,染了潮头,点了山头。是龙孩练字,凌空洗砚,湘灵洗砚,粗细分流。精微常填,白扛必贯①,五柳从来郡许由②。渔郎令:快催开三绝,水荡云浮。 何年生兔巡游,正雪打冰盘③碎片稠。诧风吹树扫,纵横留迹,涂鸦百切,笔势仍过。此日桃花,脱胎换骨,争做飞天定远侯。新洞口,送宇航升火,月窟星舟。 ①陶渊明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又渊明赞荆柯。燕丹见虹贯日沐彻,知荆柯刺秦王不成。见史记邹阳传集解。 ②许由遁世,浦明合群,志趣不同,故渊明只字不提许由。 ③以冰拟月,元镇诗日u绛河冰鉴朗。…  相似文献   

2.
东营赋     
黄河之水兮天上来,长波挟来拉萨雪,浊浪洗出秦汉沙;精卫衔木兮海可填,谁搬长安之厚土,岁开国疆三万亩。夏商居蒲姑兮,战国齐腹曰乐安;西汉属千乘兮,首置广饶初称县;油田生胜利兮,顺时立市建东营。龙腾油城兮,创业创新而势雄;凤翔东营兮,翘楚黄蓝而形胜。  相似文献   

3.
女娲劲挥补天力精卫无穷填海心———来自“妇女·家园·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的报道肖敏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精卫衔木石以填沧海,这是两个优美的古代神话故事。人们为何把斗洪水、战猛兽、保全人类生活环境的英雄壮举赋予女性,为何把不屈不挠、衔石填海、不达目的不罢休...  相似文献   

4.
传说上古炎帝之女去海中游玩儿,不幸溺亡,遂化身为鸟,名曰精卫。精卫为了报前仇,每日不辞劳苦,衔着石块,丢入大海。发将大海填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矢志不被世人奉为持之以恒的楷模。这一天,精卫正在忙碌,忽然看见一只乌鸦打飞过,口里也叼着颗石子。“难道乌鸦也要学海?”精卫心里纳闷,就尾随着乌鸦。只见乌鸦了一处悬崖上,那儿立着一个装着半瓶水的瓶,乌鸦将石子小心地丢进瓶子里,瓶中的水了瓶口。乌鸦高兴地喝了一口水,精卫不由得失笑,鄙夷地说:“哼,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瞅了眼精卫,悠然地又喝了一口水,“啧啧”嘴“尊敬的精卫鸟,我的…  相似文献   

5.
正陈诚(1898~1965),浙江青田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作为黄埔军校的教官,陈诚自黄埔军校成立后一直就是蒋介石的心腹之一,其领导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称。"土木系"将领主要出身于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因"十一"组合为"土"、"十八"组合为"木"故而得名。其主力在淮海战役时被解放军消灭。无论在史书上,还是在人们的印象中,陈诚始终被人们视为蒋介石的股肱和心  相似文献   

6.
刘宗周《人谱》归纳了人的六种"过(恶)",即"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和"恶",并设计了"改过"工夫步骤,即:针对妄惑微过,则"静坐读书",于闲居之地,明人禽之别、敬肆之分,体悟"本心"之"明";针对七情隐过,则"知几葆任",惩欲窒忿,当下廓清;针对九容显过,则"变化气质",以气质定威仪,由知礼而显性;针对五伦大过,则"随事体当",践履敦笃,常怀黾黾战兢之心,以尽伦常天道;针对百行丛过,则"反身而诚",万物皆备于我,由尽吾之心而尽人尽物;针对成过之恶,则"克念始终",时时自讼反省,时时迁善改过,迷而后复,成圣成贤。《人谱》的改过六法表明,无论个体之人犯怎样的"过(恶)",其"本心"始终净洁澄明,迁善改过工夫本质是证"心"工夫。  相似文献   

7.
周彬  李凤之  王静 《江苏政协》2008,(11):51-54
<正>在美丽的黄海之滨连云港,有一个跨越东陇海,因盛产水晶而名闻天下的"中国水晶之都"——江苏省东海县。东海水晶甲天下。晶莹剔透、晶光璀璨的水晶,让东海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焕发出生机盎然的富民之光。在涌动的水晶创业热潮中,有一群身份特别的人,他们既是参  相似文献   

8.
<正>我主要想从柏格理先生背后的背景来谈一谈我们如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刚才陈浩武老师以及前面两个片子向我们所展现的石门坎和柏格理这些现象。我先给大家看一首陶渊明写的诗,就是写在《桃花源记》后面那首诗的前面几句,第一句"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就是说秦始皇扰乱了上天所规定的法度,有见识的人,就试图离开秦始皇的统治,而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在陶渊明心目中认为世界上有个东西叫天纪,天纪是在人间之外,但同时又约束人间、支配人间的上天的秩序。秦始皇错在什么地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观上,庄子“以物观物”,其境界是“无我之境”,陶渊明“以我观物”,其境界是“有我之境”,虽然庄子与陶渊明常因共同的亲和自然的态度而往往被人并提,但两人在自然观上仍存在巨大差异。王国维的观物理论与境界说对于描述庄陶自然观之区别甚为妥贴,然其所谓陶诗“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却是对陶诗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于耕科 《传承》2007,(12):45-48
自1600年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后,"桃花源"就成为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圣地,从古至今,人们为之心驰神往,为之寻寻觅觅。那么,陶渊明所看到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呢?这些年来,在湖南常德的桃花源之后,浙江慈溪、江西九江、湖北竹山等地又纷纷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世外"桃花源"。哪一个是真正的陶渊明笔下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呢?各地"桃花源"的主人都旁征博引,据理力争,至今不知所以然。我心仪的"桃花源"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正>木耳又叫木菌,常生长于栎、杨、榕、槐等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在我国分布甚广,目前人工培植以段木的和袋料的为主。木耳有黑木耳和白木耳之分,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双耳"。黑木耳又被称为树耳、木蛾、黑菜等,白木耳又被称为银耳、雪耳、银耳子等。木耳以其良好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加之独特的疗效,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但您是否知道,黑木耳与白木耳搭配食用,更具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提起菊花,总会想起陶渊明。陶渊明与菊花,早已成为诗人与花的经典绝配。年少时读周敦颐《爱莲说》,写的虽是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开首已提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诗有一首提及菊花的是其《饮酒诗二十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曾争霸于东南一隅的越国,因内乱衰落而致楚国东入,越人四散为"百越"。东瓯越人徙入皖南等深山,而形成了山越人。保持有较为原始越文化形态的山越人,秦汉以降,或北迁江淮,或中原汉人南迁融入,而最终被汉文化同化融合,这是先进社会生产方式和文化取替落后社会生产方式和文化之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泽强 《前进》2017,(5):49-51
<正>历史的长河,总是滚滚向前。溯源而上,一条脉络清晰可见:向往天下大同,追求幸福生活。《礼记》中明确提出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政治主张;陶渊明勾画了一幅"世外桃源"的人间乐土;太平天国喊出了"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的口号;康有为把全部的梦想凝聚在《大同书》中;孙中山用饱含深情的笔触镌刻了"天下为公"的匾额;毛泽东则大笔一挥,留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古至今,这条脉络"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个梦想始终引导炎黄子孙为之  相似文献   

15.
打工——中国喀斯特贫困地区农民的生存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曾说过,"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也为我们构勒过一个乌托邦似的"世外桃园"。显然,无论是老子,还是陶渊明,他们崇尚的都是封闭、寡闻、与世隔绝,这些都是农耕文明土壤生长起来的思想之树。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特别是生活在喀斯特山区的农民固守于土地和家园,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  相似文献   

16.
徐慧珍  彭公亮 《理论月刊》2002,(9):43-44,49
陶渊明诗中的哲理诗思与海德格尔哲学的诗意相通。陶渊明《饮酒》诗的意旨在于对沉沦于世的生命如何获得价值和意义的追问,使人与世界处于一种无蔽的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7.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在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兴产物汇聚成为一种"微文化",已融入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微课程"也因此应运而生。"微课程"理念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首创,随后被引入国内,并被广泛推广应用。公安微课程正是以改革的精神开辟了公安培训新模式,提升了公安实战化训练质效。一、公安微课程的概念什么是公安微课程?公安微课程是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基础,以解决公安实战问题,推广实战  相似文献   

19.
正"不过关就暂缓任用",如此具有"杀伤力"的廉政法规知识考试在陕西、甘肃等地正全面铺开。不久前,甘肃白银市138名干部因考试成绩不满60分而被取消考察任用,其中县处级干部21人。截至6月底,陕西共有345人因成绩不合格被暂缓提拔。考试只是知识考核的一种手段,用试卷考试的方法考量官员的廉政情况,笔者以为,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09,(10):I0003-I0003
长子县地处上党盆地西侧,因尧的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名,这里是传说中炎帝神农氏教民传耕之地,是精卫鸟的故乡。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活跃着一支充满激情的地税队伍,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丹朱大地奏响了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