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国际社会盛行人权与引渡相联系的发展趋势,阻碍国际引渡的人权因素主要有死刑、酷刑、强迫失踪、不公正审判及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别保护等问题。我国要想把外逃罪犯顺利引渡回国,必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引渡合作。针对死刑问题,我国应分阶段逐步解决问题,附条件引渡只是目前的过渡性手段,我国应承认死刑犯不引渡原则,积极推进引渡条约的签订,而最彻底的解决途径就是取消一部分非暴力经济犯罪的死刑判决。针对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惩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监狱条件等这些人权因素问题,我国应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健全法律制度。同时应积极利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条款,实现对经济职务犯罪人的引渡。  相似文献   

2.
李德英 《前沿》2007,(6):120-123
引渡是有关国家进行司法合作,移交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引渡法存在着许多微妙并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引渡来实现国际合作的途径,并非畅通无阻。对“死刑不引渡”原则采取附条件引渡;在主动引渡中,充分利用刑罚转换;正确认识当前妨碍引渡的深层政治因素;明确区分政治犯罪与政治行为;积极与相关国家签署引渡条约,有效推动合作等是跨越引渡实践中的法律障碍的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徐文捷 《人民论坛》2010,(6):126-127
死刑不引渡原则是当代国际引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国家在人权观念以及死刑适用上的不同,其对死刑不引渡原则的适用也各有不同。我国应针对国情,对死刑不引渡原则采取部分拒绝的限制原则,既明确规定死刑不引渡的原则,但又不彻底关闭引渡之门。  相似文献   

4.
腐败犯罪的国际化促使了反腐败国际合作法律制度得以建立。《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反腐败国际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目前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中存在腐败犯罪法网不严、双边引渡条约数量有限、死刑不引渡立法模糊和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制度的立法缺失等法律障碍。对此,我国首先要严密刑法法网。其次,力争与更多的发达国家缔结双边引渡条约,从近、中、远期完善死刑不引渡原则的缺陷,并积极探寻引渡的替代措施。最后,在刑事诉讼法中应当确立承认与执行外国刑事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5.
2015年6月,美洲人权法院的对"黄海勇案"(Wong Ho Yong v.Peru)作出最终裁决。该案的关键争议点在于中国作出的免除黄海勇死刑的承诺能否充分保证黄海勇回国后的人权。法院最终认可引渡承诺的有效性,认为秘鲁同意中国的引渡请求并未违反《美洲人权公约》。通过"黄海勇案",分析引渡承诺的性质和效力,引渡承诺可构成引渡条约的一部分、可作为国家单方承诺、或作为国家发表的政治性声明,引渡承诺也可以作为解释和修订引渡条约的国家实践,或作为证明国际习惯形成的国家实践。我国在打击跨国犯罪和开展海外追逃过程中应视情形作出引渡承诺。  相似文献   

6.
特定规则是否具备国际习惯法属性是国际引渡制度中重要的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国的司法实践表明,特定规则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规则,它不是刑事指控引渡案件的有效解决途径,也不能有效地保护引渡国家或刑事被告的根本利益,美国法院不需要、也不应该将特定规则适用于任何非条约为基础的引渡。  相似文献   

7.
中国开展引渡的条件与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我国公安机关在开展引渡活动中应遵守的法定条件和程序,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引渡条约,对实行引渡的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双重犯罪原则、特定罪行原则、一事不再审原则、本国公民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及不引渡即起诉原则等六项基本条件。外国请求我国引渡的程序分为两种:一是正式引渡程序;另一种是非正式引渡程序。我国向外国请求引渡的程序分为一般请求途径和特定请求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我国公安机关在开展引渡活动中应遵守的法定条件和程序,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引渡条约,对实行引渡的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双重犯罪原则、特定罪行原则、一事不再审原则、本国公民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及不引渡即起诉原则等六项基本条件。外国请求我国引渡的程序分为两种:一是正式引渡程序:另一种是非正式引渡程序。我国向外国请求引渡的程序分为一般请求途径和特定请求途径。  相似文献   

9.
死刑不引渡原则是当代国际引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国家在人权观念以及死刑适用上的不同,其对死刑不引渡原则的适用也各有不同。我国应针对国情,对死刑不引渡原则采取部分拒绝的限制原则,既明确规定死刑不引渡的原则,但又不彻底关闭引渡之门。  相似文献   

10.
<正>2006年4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国与西班牙的引渡条约。“这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第一个生效的引渡条约,是中国在与发达国家开展引渡国际合作方面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中西引渡条约中方谈判代表团团长、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徐宏参赞评价说。在这个“地球村”的时代,腐败行为早已国际化。中国有许多腐败分子卷款潜逃海外,以至于外国成了中国腐败分子心目中的天堂。  相似文献   

11.
唐文乐 《前沿》2007,(8):102-104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权运动的发展,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地位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作为保留死刑的国家,基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没有明确规定"死刑不引渡原则",从而存在着一定的缺憾与不足。为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完善相关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死刑不引渡"原则随着人权观念的兴起和废除死刑的趋势而逐步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中国传统上一直回避这一原则,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障碍。我国应当理性地接受这一原则,并且对国内立法作出相应完善,以配合越来越频繁的国际司法协作。  相似文献   

13.
高丽娜 《前沿》2007,26(12):162-165
近年来,我国的外逃经济犯罪分子在涉及遣返、引渡的问题时,常常遭遇诸多的限制,并已成为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国际司法合作的一大难题,其中"死刑犯不引渡"成为最为敏感的问题。我国在不断加大对外逃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但现状确实不容乐观。我们与有关国家司法制度的差异,开展司法合作的依据不充分等都成为我们惩处外逃犯罪分子的障碍。如何消除这些障碍就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引渡是国家和国际社会在制裁国内犯罪中进行刑事合作的一种形式,也是现代国际社会制裁危害各国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中普遍接受的一种刑事合作形式。引渡的直接后果是使被引渡者得到刑事处罚;引渡必须要遵循各国公认的刑事司法原则。恐怖主义犯罪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双重归罪原则应用中存在追诉时效丧失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摩洛哥王国(以下称双方),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基础上,为促进两国在打击犯罪方面的更有效合作,决定缔结引渡条约,并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引渡义务双方同意根据本条约的规定,应对方请求,相互引渡在一方境内的被另一方通缉的人员,以便对其就可引渡的罪行进行追诉或者执行刑罚。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西班牙王国(以下简称“双方”), 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促进两国在打击犯罪方面的有效合作,决定缔结本条约,并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引渡义务双方有义务根据本条约的规定,应对方请求, 相互引渡在一方境内发现的被另一方通缉的人员,以便就可引渡的犯罪对其进行刑事诉讼或者执行请求方法院判处的徒刑或以其他方式剥夺自由。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颁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广泛开展,引渡作为国际司法合作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已经且将继续为联合打击国际犯罪提供便利,因此关注国际犯罪引渡问题的特殊性尤为必要,本文即以此为视角分析了国际犯罪,引渡及其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国的立法和实践出发,对其特殊性予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政治犯罪不引渡"是国际引渡的重要原则,但由于"政治犯罪"概念本身难以界定等原因,导致该原则的适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今国际司法协助中,政治犯罪不引渡不断受到限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例外",甚至已经有取消的理论主张和实践。在海峡两岸的区际刑事司法互助中,具体而言就是在逃犯移交---"刑事犯和刑事嫌疑犯"的遣返中,同样面临着是否适用"政治犯罪不移交"的问题。作为区际刑事司法互助,海峡两岸应当摒弃政治犯罪不移交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杨向荣 《公安研究》2001,(10):72-74
该文就公安机关在引渡中的地位和所实施的引渡强制措施、引渡讯问、实施保障被引渡人的权利、实施执行措施及向外国请求引渡等职权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并就公安机关在执行《引渡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20.
法制博览     
我国将按国际惯例修改《引渡法草案》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举行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报告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渔业法修正案草案、引泫法草案、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审议结果。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报告了引渡法草案的审议结果。他说,“政治犯罪不引渡”是国际上普遍接受的一项基本原则,“政治犯罪”也是专用措辞,为此法律委员会建议将草案有关条款修改为,外国向中国提出引渡的请求是“因政治犯罪而请求引渡的”,应当拒绝引渡。此外,乔晓阳还就引渡法与引渡条约的关系、关于拒绝引渡的条件、关于引渡的决定机关等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