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涉警事件引起的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影响着警察形象和警察权威的建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警察执法环境并不乐观。警察自身又存在职能不清、违规执法及内部失检等问题,因而成为网络舆情的引爆点。网络的发展和公众的参与又加深了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壮大,一旦出现涉警舆情,极易演化成为危机状态,影响警察权威的树立和巩固,波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警察应对网络涉警舆情也应从自身、媒体、公众等方面着手,重塑警察权威。  相似文献   

2.
涉警网络舆情除具有一般网络舆情的特点外,还具有情感偏差性、过程周期长、现实延伸性和管控艰难性等特点。涉警网络舆情既有利于警察正面形象的传播,也可能造成警察形象极大的负面影响。公安机关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科学认识、正确对待涉警网络舆情,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快速反应,顺势而为,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视角下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虚拟空间的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当前涉警网络舆情分布空间广泛,舆情传播偏态化增强,舆情的内蕴风险性因素复杂。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面临多重困境,网络话语环境进入了浮躁、失序的新状态,警察队伍执法规范化问题继续存在,现有治理机制发挥作用有限。为促进有效治理,警方需要转变观念,提高网络治理意识和网络风险意识;需要注重发挥法治功能,构建动态化的涉警网络舆情治理机制;需要积极主动,合作协商,努力形成涉警舆情治理的多重合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涉警网络舆情的管控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忠 《公安研究》2011,(3):70-73,92
加强涉警网络舆情的管控与引导,对于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积极研究和把握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努力寻求涉警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的新思路、新方法,建设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公安运行环境,形成驾驭涉警网络舆情的管控引导合力,健全应对舆情危机的分级管理机制,开拓展示正面形象的主流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5.
庆安枪击案是近期以来公安机关处置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该案件中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处置的方式启示公安机关:可从规范法律流程、落实媒体问责和警务公开制度、加强民警教育培训以及运用社会计算相关方法等方面着手,提升公安机关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当前,涉警公共舆论事件呈现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交织、舆情动态与事件处置相互影响等特点,网络负面社会心态和传播效应对涉警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工作具有极大影响。公安机关应对处置涉警公共危机事件,要健全公共危机事件处置机制,建立完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研判机制,总结完善涉警舆情引导处置策略,不断改进虚拟社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李玉娟 《前沿》2012,(11):137-139
有效应对网络涉警舆情是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涉警舆情事件的频发,已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各级公安机关在应对网络涉警舆情的公关意识、危机管理能力、制度机制建设、技术手段运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应对态度不积极、处理危机经验不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人员设备保障不力、应对处置机制不健全、缺乏应对方法技巧等方面不足。为提升网络涉警舆情应对能力,必须要在理念上转变提升,制度上科学规范,机制上健全完善,技术上先进完备,队伍上精干高效。  相似文献   

8.
微时代涉警网络舆情:特征、问题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微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在匿名机制下得以迅速传播,给公安机关的治理带来极大挑战。涉警网络舆情微传播具有快速性、互动性、持久性、难控性等特征。尽管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举措,但公安机关的应对实践并不能有效引导舆情的理性发展,仍旧存在认识上重视程度不够、资源上基本保障缺失、能力上研判引导不足、治理上理念方法滞后等问题。公安机关应转变管理思维,树立治理思维,在涉警网络舆情治理上,积极探索与新闻媒体、公司机构、社团组织、公民个人的合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温新荣 《人民论坛》2015,(5):152-154
对网络涉腐舆情进行有效引导能利党利国利民、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网络涉腐舆情精神动力。根据网络涉腐舆情发生时间及各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可以将网络涉腐舆情引导分为舆前设议、舆中疏导、舆后追踪三个阶段。文章剖析各阶段引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主线、二场地、三结合、四举措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网络涉警舆情的特征影响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民众表达各种意见、态度以及诉求的平台和载体,网络舆情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网络涉警舆情,对促进公安机关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网络涉警舆情传播的迅速广泛性、影响的强烈长久性和主观倾向性等特性也给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要积极利用网络正面影响,合理引导其负面影响,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推动公安工作的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概念、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公安机关应如何应对涉警舆情危机,为警察执法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董呈呈  杨博 《传承》2014,(8):110-111
网络涉军舆情是一把双刃剑。以优势视角去审视网络涉军舆情,将促进军队全面正确看待舆情工作,更新舆情治理工作理念,充分挖掘运用优势资源,及时准确回应,使得舆情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薛琴 《警察技术》2012,(6):43-46
文章分析了微时代下的信息传播特性,以及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几点关于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时代,加强涉警网络舆情治理,对于维护社会治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安机关应当积极研究和把握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反思在对其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同时还要通过恰当的措施、健全的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有效的预防、化解涉警舆情危机,助力网络维稳。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民众表达各种意见、态度以及诉求的平台和载体,网络舆情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网络涉警舆情,对促进公安机关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网络涉警舆情传播的迅速广泛性、影响的强烈长久性和主体倾向性等特性也会给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许多影响。如何积极利用其正面影响、合理引导负面影响是公安机关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行为是网络舆情的最终落脚点。公安机关对涉警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是为防止消极舆情对公安机关形成负面影响,妨碍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现实社会中正常的执法工作。当前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公安机关在治理涉警网络舆情时仍存在诸多问题。应当明确的是,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是公安机关引导舆情向积极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公安机关要提高治理涉警网络舆情的主动性,探究有效的治理对策,为更好地平衡网络空间秩序与现实社会秩序服务。  相似文献   

17.
涉警舆情反转是在涉及公安机关或人民警察的场合,多数人的意见总体上发生的相反方向的偏转。它既不完全是网络涉警舆情反转,也不等同于涉警舆论反转。与一般的涉警舆情相比,其特点为(多次)反转;与一般的舆情反转相比,其特点为正负交替,余波不断。涉警舆情反转态势和走向是公众、警方和媒体三方力量博弈的结果。而三方所处的传播格局也因为新媒体的参与具有多元性和多变性。对涉警舆情反转的治理须把握事件触发点、舆情高潮点、舆情反转点以及涉警舆情发展轨迹:在事件触发点做到规范执法;在舆情高潮点做到顺势引导;在舆情反转点做到及时发布;实时追踪发展轨迹,有效引导舆情走势;注重公众沟通交流,实现媒体互动合作。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民众知政、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以及舆情产生、形成和发展最重要的策源地,对公安机关虚拟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涉警网络舆情主要有传播快捷化、身份虚拟化、观点情绪化、炒作热点化的特点。公安机关要适应新兴媒体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需要,认真分析涉警网络舆情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涉警舆情的应对工作,为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突发敏感案件被网络舆情热炒的情况层出不穷,各种声音良莠不齐,真伪莫辩,如任其发展,往往会由一起普通案件逐步演化成危机事件。本文针对公安机关突发涉网络舆情案件特征及处置难点和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制定涉网络舆情案件工作标准体系及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继东  唐慧玲 《公安研究》2013,(10):11-17,21
纵观发展过程,网络涉警群体性事件大致经历了始发期、发展期、爆发期、平稳期四个阶段,其具有宣传与炒作交织、理性与盲从并存、言论与行动结合、正面与负面兼有等特点,形成原因既有社会问题、网络特点等外在原因,也有公安机关自身问题和应对不力等内在原因。公安机关要科学应对网络涉警群体性事件,必须建立健全涉警舆情监测分析、舆情引导、网下处置和公安队伍教育管理等机制,才能牢牢把握应对工作的主动权,维护和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