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法治信仰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创新与改革的新提法。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深入理解"法治信仰"的内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培育,需要明确其同政治信仰、道德信仰之间的关系。法治信仰与政治信仰是并行不悖的,要结合政治讲法治;法治信仰与道德信仰不可分离、不可偏废,法治和德治要协同发力。在我国治理实践中,学法与守法领域最能精准评估法治信仰目标的推进实况。学法是法治信仰形成的基础前提,守法是法治信仰形成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1999年我国开始反对法轮功邪教组织之后,我国理论界对政治信仰的研究逐步兴起。理论界对于政治信仰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政治信仰的概念,研究路径,形成和功能等几个方面。对于现实的研究主要有关于大学生群体政治信仰的研究,关于党员干部群体的研究,关于社会政治信仰危机的研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生活世界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土壤.在生活世界中,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如何才能重建大学生的信仰,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大问题.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应针对人生信仰、道德信仰、政治信仰等不同层次,进行灵活教育.将大学生信仰教育融入生活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4.
张连 《前沿》2010,(1):13-17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的涌现和相互激荡,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当代中国,如何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树立适合时代发展和国情特点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以达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意义重要。基于信仰的特点,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两种属性,即彻底的人道主义信仰以及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5.
<正>一日,有一学生郑重地问:"加入共产党,有什么好处?"我告诉他,"加入共产党是信仰问题,不是功利问题,信仰共产主义,你就加入共产党,不信仰共产主义,就不要加入共产党"。初看我们谈论的是入党动机问题,其实这是政治信仰问题,是信仰纯洁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流信仰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影响着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确立,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精英群体,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总体上来说,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青年大学生在政治信仰方面出现了困惑、迷失等现象,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坚持和巩固马克恩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芳 《前沿》2012,(15):135-137
通过对贵州大学两次实证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政治信仰、宗教信仰、道德信仰和实用信仰等多方面对当代西部大学生信仰状况及发展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信仰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作为政治信仰最高发展阶段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个人与社会、理想和现实、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但在斯大林时期,由于信仰建设问题上的失误致使共产主义信仰遭到了严重扭曲,内在地包含了信仰危机的可能性。斯大林的后继者们没有化解这一可能性,致使信仰危机由可能变为现实,逐步走向深化,最后导致苏联剧变。  相似文献   

9.
"法轮功"现象产生原因之一是人的信仰危机.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转型期人的旧的信仰体系破碎,新的信仰体系尚未建立;二是国民性格的影响;三是道德教育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重铸信仰应把信仰培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加强政治信仰教育和人生信仰教育,同时还应对宗教信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姜淑芝 《长白学刊》2004,(5):108-109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人们的心态各异,政治信仰事实上出现了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构筑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仰并进行信仰教育,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3,(10):61-61
改革不可废,承诺不可弃。——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德平谈改革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没归结为宗教信仰,而是文化信仰、政治信仰。——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表示,语言、生活习性和信仰是公共外交会遇到的障碍,但他否认了一些外国人士所认为的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20,(3)
政治定力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党员干部个人必备的修养之一。党员干部增强政治定力既是增强自身斗争本领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政治定力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员干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不断加强政治信仰,夯实理论功底,注重政治历练,不断提升廉洁定力、发展定力等多方面定力,以此增强自身的政治定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社会各方面包括人们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社会的转型也带来许多消极的因素。谈到社会转型的负面效应时,很多人从信仰或者政治信仰的角度来解释其中原因,认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导致人们忽视了长远利益,行为趋向功利化,短期化,由此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既然如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应该是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4.
信仰是对个体生存境遇与社会发展前途及其关系的自我超越活动与终极关切状态,是一种对不确定之于确定、无限之于有限的整体性把握和确证。就当代中国而言,信仰的四大现实困境要求我们在政治信仰重建,特别是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方面,要综合把握青年人生追求的实现维度、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全球化时代的空间维度以及社会变迁的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15.
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脊梁,但还有极少数党员干部无信仰、乱信仰、假信仰,原因集中在个人层面主要是理想信念在现实生活面前低头弯腰、宗旨意识在工作困难面前大打折扣、个人修养在精神懈怠中止步不前;组织层面主要是对党员的宣传教育不务实,对党员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党员的管理制度不严格;社会层面主要是多元文化对主流价值的挑战、网络信息对阵地建设的挑战、阶层分化对政治认同的挑战。坚定基层党员干部信仰,必须认清三对关系、规避三种误区、用好"三个原理"。  相似文献   

16.
张连 《长白学刊》2010,(3):35-39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的涌现和相互激荡,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遭遇到了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真的处于危机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应该有层次上的划分,不同的信仰层次上各有不同的情况,而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马克思主义遇到信仰危机。实践的唯物主义信仰从来没有遇到过危机,彻底的人道主义信仰有极强的生命力,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面临着一定程度危机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6,(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当前党员干部工作的关键所在。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信仰、信念、纪律、担当"四个方面不断砥砺自己,努力学做"铁一般"的党员干部。锻造铁一般信仰。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始终是共产党人如磐  相似文献   

18.
信仰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人的精神面貌。在网络信息时代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呈现出信仰冷漠化风险,突出表现为政治信仰缺失、道德信仰冷漠、法治信仰淡薄等。大学生信仰冷漠既与个体认知、情感与意志等内部因素有关,也与国家、社会、高校等外部因素息息相关。应对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冷漠风险,既要强化理论武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又要紧扣时代发展,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还要尊重青年主体,激发大学生坚定信仰的内生动力。研究探讨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信仰冷漠化问题,既是当下重要的现实问题,也关乎国家未来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时自信不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信仰虚无主义现象的产生。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仅要夯实理论基础,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同时,要认清信仰虚无主义的本质,坚决杜绝信仰虚无主义现象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儒学道德终极价值以天道性命相贯通为逻辑起点,以仁爱感情为精神实质,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下显示"赞天地之化育"的道德信念,这赋予了人的生命运动超越性的神圣意义和价值。这些价值和现代德育目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它对于当代人们摆脱人生信仰困境与危机,提升个体德性与伦理生活,建构起人生信仰、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体系,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