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志良 《理论月刊》2005,(6):162-165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的社会道德环境日益复杂,必须把培养道德能力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社会全面转型与多元价值的并存、道德相对主义和“去道德化”盛行、信息多样化与道德的困惑等三个角度说明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道德能力的增长、道德教育的复兴与意义、德育理论与实践对道德能力的新认识等三个方面论证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贺彩艳  王东维 《求索》2013,(11):217-219
开展生命化德育是进行有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完善生命的道德教育。确立生命道德教育理念是前提;营造生命化德育环境是保障;开设生命道德教育课程、创造生命化课堂、构建生命性师生关系、实现生命道德教育全方位渗透,是构建立体化、生命化大德育网络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 ,也给我们利用网络开展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从未有过的机遇。学校开设信息课 ,德育教育工作者主动走进网络 ,引导学生开办网上展览、设计班级网页、开展网上讨论 ,进行网上性道德教育等 ,有许多现实生活中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和教育界反思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过程中,有学者和德育工作者提出增强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是开设学校德育实践课。什么是德育实践课,如何理解其内涵和特征呢?这是目前学校德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必须界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考察国外一些学校开设德育课程的情况,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德育课程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学校德育实践的经验,推动我们改进思想政治课的工作。一、国外某些国家德育课程设置简况战后,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学校德育,努力实施国家对德育的领导。日本1989年召开了“加强道德教育全国大会”,提出德育工作是关系日本ZI世纪命运的关键。日本中小学的德育主要通过直接的道德教育途径和间接的道德教育途径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途径主要以学校课程的形式来实现。自1958年起,日本文部省制订《学习指导大纲道德篇》,规定中小…  相似文献   

6.
当代台湾中小学道德教育概览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面对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德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台湾道德教育具有课程整合原则下的分散性、能力指标凸显下的渐进性、一纲多本政策下的灵活性、多元评价取向下的实践性等特点。在发挥隐性德育的作用、德育课程的开发、德育的回归生活、德育环境的培育等四个方面,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祖国大陆道德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德育的灵魂,而情感缺失恰是当代德育的现状。事实上,情感道德教育在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传统,深化当代社会的情感道德教育,提升德育效果,需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情感道德教育的传统,将二者融合、组织成当代道德教育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当前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际遇,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市场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加之现代化社会所出现的道德价值、原则、规范的多元化影响,在社会精神生活一些领域中出现了“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并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严重冲击和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抓好学校道德教育已成为我们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立足传统道德,汲取外来先进成果(一)正确对待传统道德首先,要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道德中忠君、男*女卑、厌恶…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5,(6)
20世纪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潮中的道德教育流派众多,突出的代表主要有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论、拉斯思的价值澄清道德教育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等。这些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德育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回归与超越"的生活德育观,开创注重实践的体验式教育模式等德育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吴伟伟 《前沿》2013,(15):39-40
网络道德教育是青少年德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网络道德自身特点及其他一些因素,网络道德教育还面临诸多困境.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路径是:把握规律,构建体系,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建立规范,制定准则,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创新方法,丰富载体,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时代性;培养自律,完善监督,确保网络道德教育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丁榕 《江苏政协》2013,(2):56-56
<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沟通无极限及网络交往双刃剑的特点,使青少年在享受网络快乐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陷入道德错节的误区。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需要全社会关注和解决的课题。为此建议:一、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德育的重点应从传授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目标,转移到发展个体的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范围内日益突出的信仰危机、价值观念危机、社会危机等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市场取向带来的道德倒退,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明日的世界,教育今日的青少年儿童”的呼声强烈。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等的差异,各国对德育的范畴、目的要求、实施方法不尽相同。但很多国家注重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英国和德国的中小学校就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日本针对近年来日益增多的自杀、杀人、破坏自然等现象,在德育课中增加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念”的内容。各国…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荣辱观教育中德育网络的构建符合学生品德形成规律,符合信息时代品德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少年荣辱观的现状迫切要求德育网络的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形成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中学德育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较突出,有自己的特点,对我国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和进行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现将日本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政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视是德育成功的主要条件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活日趋现代化的今天,人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繁荣稳定的首要条件。因此学校教育不仅应重视智育,更应加强道德教育。日本政府在这方面做得较突出。战后,一方面日本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  相似文献   

16.
李星星 《传承》2010,(12):104-105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他们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的至关重要的手段。高校德育应当自觉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建设,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贡献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培养新型生态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7.
对青少年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意识培育是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生态伦理观。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曾一度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忽略。环境的恶化迫使我们必须要直面生态伦理意识这一问题,对青少年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意识的培育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扩展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而且增强了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意识;是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需要;是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的将来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是一个电子媒介占据强势地位的时代。电子媒介的强势正在深刻地改变和控制着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使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读图时代”成人“后台世界”门禁失守导致了童年世界的退隐,使得青少年学生的羞耻感日益淡化和德育教师的教育权威受到质疑。电子媒介的娱乐化趋势也对严肃的道德教育内容造成严重的冲击,使道德教育面临着泛娱乐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大德育"强调学校德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心,而"小德育"强调学校德育以道德教育为重心,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在"大德育"概念下,尽可能充分地实现"小德育"的道德教育目标.换言之,当前学校德育的改革将不是课程设置的改革,而是课时分配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师培养的改革,其中又以课时分配的改革为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学校德育改革的真正起点.  相似文献   

20.
曾繁田 《传承》2010,(12):52-53
"大德育"强调学校德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心,而"小德育"强调学校德育以道德教育为重心,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在"大德育"概念下,尽可能充分地实现"小德育"的道德教育目标。换言之,当前学校德育的改革将不是课程设置的改革,而是课时分配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师培养的改革,其中又以课时分配的改革为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学校德育改革的真正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