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观首先体现了利益关系,然后体现在利益基础上的思维与实践方式上,特别是体现在思想道德实践方式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人类以往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理念的超越,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价值关系处理模式的创新,体现了思想道德实践方式的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价值观历史上的最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王建芹 《理论月刊》2012,(3):99-101
有限政府作为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潮背景下的一种制度性建构,通常被视为宪政文明制度内涵下界定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政治表达,其文化基础和思想源流内生于上古欧洲和近代西方特有的政治文化观念及其制度实践。而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以来以圣俗二元分立为基本特征的政治文化传统,蕴生了他们审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权力关系的思维方式、政治心理和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种政治与社会秩序。这一特有的文化积淀建构了西方宪政文明的历史基础,从二元社会及其二元政治文化的视角研究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承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类宪政文明的历史渊源,同样也可以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提供一个更宽泛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对人的美德进行高度概括,"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首次鲜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积淀,而应把它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资源。可以说,"仁义礼智信"以另一种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其基本内容也应当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4.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也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解决重"人治"轻"法治"的问题,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观念。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实行"人治"还是"法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依法治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由"人治"过渡到"法治"要做大量的、具体的实际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强调"法治",反对"人治",并不是否定领导者个人的作用,而是要求领导者要依法尽职尽责,在法律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专章论述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这就明确表明,我们所要努力加强建设的国家,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我们所要努力建设的社会,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我们所要努力培育的公民,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十八大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8.
信仰伦理     
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而集中解决它的,就是宗教信仰。本文认为,信仰是人对未来的无限美好事物或境界的确信、向往和追求,是价值体系和人类生活的核心,是人的天性和存在的本质。信仰分为社会信仰和个人信仰,而历史的趋势是走出社会信仰,建立每个人自己的个人信仰,使个人真正独立自由、承担自己。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5,(11)
<正>爱国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位于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的首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感情,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爱国既体现为价值观念,又体现为道德规范,它成为凝聚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爱国主义,铸就民族精神的核心。一、爱国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  相似文献   

10.
<正>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紧抓住法治这个关键,是因为法治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1)与人治相比,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它是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产物,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2)法治要求把法作为国家治理的依据,作为人的行为规范,使法获得规范力、确定力、国家强制力、普遍约束力、社会凝聚力等特殊品性;(3)法治与人治相对,法的内容不是由统治者个人意志决定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转型期的主导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导价值观作为能够为社会的选择提供根本标准的价值世界体现着社会的理念水准,是融注了社会追求和需要的理想世界。社会转型期主导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是当代中国的国情,即这一时期经济关系的内在要求及其反映。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总的价值目标,要求我们倡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它们已经成为转型期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为保持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适度的张力和弹性,就要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类型各种人生价值观,可依据其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利益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不同类型。一般而言,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一是社会本位论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人生价值观,在回答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和利益关系问题上,强调社会本位,以社会共同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在人类历史上,当着一个社会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6,(3)
正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层面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龙头和社会建设的人才保障系统,对社会和谐有序运行至关重要。当前,受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等诸多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被提 上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1996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项治国基本方略,被写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既是二十年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结论,也是与国际接轨、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法治环境的内涵基本包括:法律宣传,即全社会法律意识的普及,特别是法治观念的真正深入…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社会期待,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个字,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中  相似文献   

16.
人权与法治     
“法治”是一个内含非常丰富的概念。首先它指的是与人治根本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和社会调控方式。从主体看,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或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之分。从治国依据看,是依法而治还是依个人意志而治之别,从治理社会的方式看,是把法作为国家单向控制社会的手段,还是把法看成主要是制约国家的工具。其次法治意味着人民必须守法,政府更必须守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有效防范国家公共权力的专横和滥用。第三,法治还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社会状态。法治最终要表现为一种法律秩序,它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王明华 《前沿》2002,(4):44-46
一九九七年九月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一九九九年三月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 ,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 ,作为第一款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必然选择。一、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从人类社会的历史考察来看…  相似文献   

18.
美国如何建立社会主流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法律体系、最发达的文化产业、最庞大的传媒工具,这个由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人组成的国家却最具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自豪感。美国在意识形态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方面的做法实用而有效。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构成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以民主、公平、平等、宽容等为核心的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在美国历史的不断演进过程中,不断融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的义利观及其时代意义李海荣,张培炎,梁宗常一、义利观:邓小平价值观的特殊形式义利观是伦理层面的价值观,其实质是关于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人的个体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的关系问题。义利观是传统文化中用以体现价值观念的特殊形式。所谓"义",...  相似文献   

20.
谈心     
自古迄今,凡事有曲直,人心有美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文明,修炼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说,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四树四防”。树雄心,防野心。人各有志,是人在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立身法则。我们每个人必须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取向。壬。果一个人丢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自己的私利出发,个人不愿为国家尽义务,或者官迷心窍,终日在个人升官发迹上找门路,那就会出现买官、卖官。跑官甚至更严重的问题。这样的人不算品德高尚的人,官也不是老百姓的官。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