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水恒 《传承》2011,(5):28-28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指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关系经济社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做好农民增收工作?近年来,贵港市覃塘区积极探索,找准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十一五"期间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9%,2010年达到5946元,超过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7元,农民增收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从覃塘区的实践看,促进农民增收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2.
季红 《前沿》2011,(5):151-154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对我国"三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今,金融危机的硝烟已经散去,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来化解危机对"三农"的不良影响。为此,当前必须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每次看到他,都是一身尘土,总像是刚从田里劳作回来的样子。与他的谈话,也不时被农民咨询问题的电话打断。他常说:"只要农业能增产、农民能增收,我再苦再累都值得!  相似文献   

4.
农民增收难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重庆市实施的"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就是为了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抓住"三农"问题的核心,而推进"万元增收工程"就必须进行合作治理。如果把"万元增收工程"的动员性行为逐步过渡、还原到合作治理轨道,那么"万元增收工程"就会真正变成推动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夏日,走进靖西县湖润镇,只见田野上的黄皮果蔗绿浪翻腾,田间地头的树阴下,农民们正在认真听专家、科技能手讲授种养知识,不少"听众"不时向专家提问。近年来,湖润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农民增收成绩显著,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多元。  相似文献   

6.
邓学云 《传承》2011,(3):43-43
高效规模农业是现阶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为有效的现实途径,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灌阳县立足本县实际,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优势"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钟瑜 《今日海南》2016,(7):57-58
"我是从大山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我对农民怀有深厚、天然、不可割舍的情感,能为海南的农民脱贫致富做点事,心里感到无比激动。"  相似文献   

8.
王萍 《中国人大》2011,(9):38-39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已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农民增收的潜力、动力、空间和路径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民增收历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据统计,2011年,福建省农民人均纯收入8778.6元,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889.5元,增长25.7%,拉动农民收入增长10.7个百分点,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8.8%;占农民收入的比重44.3%。2011年,也是福建省1999年以来首次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一年。为此,近期记者围绕拓宽就业创业促增收的主题,专访了福建省人社厅就业与失业保险处处长魏香金,并联合深入南平建瓯、龙岩长汀等地调研了解基层的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从“农民”到“农民工”的自我观念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长白学刊》2010,(2):133-136
在传统乡土社会中,自然土地、村落社区、熟人圈子是农民自我认同得以塑造的自然、社会与心理边界,农民的"我"镶嵌在社区之中。集体化时期,农民的"我"是社会主义改造后的集体化的"我",以及户籍制度下作为城市"他者"的"我"。改革以来,农民工"我"的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城市话语的支配,是为自我观念的"单向他化",这一状况的改变有赖于国家提高农民工的市民待遇并减少对其的制度与身份歧视。  相似文献   

11.
从前几年村里无数人外出打工,到今年千亩蔬菜基地逐步形成规模吸引农民返乡种菜,万州区人大常委会的"代表行动"助推了茨竹乡马家村万元增收工程,使该村农民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让农民兄弟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12.
多灾之年,农民人均增收打破了多年历史纪录。201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上年增加766元,是历年来增加最多的,增幅达到10.9%,创1984年以来新高,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逐步提高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和国家推进解决"三农"问题核心中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因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收入问题。近年来,中央和国家多措并举,连续下发八个一号文件,大力推行强农惠农政策,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杨擎 《今日海南》2016,(9):50-51
"以销促扶"模式实现了"农户-消费者"的一站式供应链,避免农产品销路不稳定、增产不增收等情况发生,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时期,田林县依据山区实际,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在开拓中前进,在艰难中奋起,"三农"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周平 《桂海论丛》2009,25(4):98-102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原因,桂越边境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农民增收在数量上仍然有限,在来源结构方面仍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影响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探求农民增收的路径,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水恒 《传承》2011,(13):28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指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关系经济社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做好农民增收工作?近年来,贵港市覃塘区积极探索,找准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十一五"期间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9%,2010年达到5946元,超过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7元,农民增收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从覃塘区的实践看,促进农民增收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十四五”时期,需要发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多重贡献。在研究现状述评基础上提出构建“起点—过程—保障”的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的分析框架,通过让农民能参与、能分享、能持续来发挥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效应,并从加强提高农民参与产业融合能力、深化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宏观政策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具体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浅析农民增收的两大体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钢  董利民 《理论月刊》2005,(2):166-168
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农民切身利益。农民增收困难,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既需要具体的政策措施,也需要适宜的体制环境。本文就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体制困境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农民增收的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增收的政策性效应已得到极大的体现。但现在农民增收问题已由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核心的时期转入以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为核心的时期,在政策效应背后,农民增收基础薄弱、途径单一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务必将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产、止化水平、规模化水平、市场竞争力水平,努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周兢 《前沿》2010,(9):129-133
"进城农民困境"选择类似于"囚徒困境"选择。农民选择贩毒违背了他们进城的初衷。贩毒暴利对进城农民选择贩毒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较低的成本支出降低了进城农民进入贩毒圈子的门槛;贩毒成功概率较大,处罚概率较小,强化了进城农民的贩毒选择;合法劳动致富的概率较小,贩毒"致富"概率较大,正常途径人生成功概率较低,贩毒实现"梦想"的概率较大,是一些进城农民选择贩毒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对进城农民的禁毒教育和心理疏导,让他们自觉选择远离毒品;加强对贩毒分子的打击力度,增强贩毒犯罪严重后果对贩毒农民的震慑作用;加强对进城农民权益的保护,增强进城农民选择合法劳动收入致富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