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家文摘     
农村土地保护政策失灵原因探析钱忠好在《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10期撰文认为,政府农村土地保护政策可能的目标失误及执行的不完全性往往导致政府的农村土地保护政策失灵。造成农村土地保护政策目标失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私人土地利用净收益测定的困难性。二是社会土地利用净收益测定的困难性。三是由于农地保护政策目标与变化的客观条件之间存在一个“时滞”,时间滞差的存在往往导致农地保护政策目标失误。四是由于政府政策目标具有多元化及阶段侧重点的不同,因而存在非农地保护政策目标与农地保护政策目标的矛盾冲突。造成政府农村土…  相似文献   

2.
冯涛 《中国发展》2007,7(4):86-91
该文认为,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交易是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制度框架内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迁。从内在机理看,农村经济发展是形成农地使用权交易的内在动力。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是农地使用权交易的关键条件,规模化经营的相对优势达到或超过农地使用权的交易价格是农地使用权交易的关键因素,土地产权制度的清晰与稳定是农地使用权交易的核心条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地使用权交易的制度保证,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农地使用权交易的前提条件。农地产权交易制度需要在产权制度、土地供给机制和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农有农用、农有公用、公有公用、公有农用的变革历程。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旨在分析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地制度的历次变革及意义,指出土地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完善贵州农地制度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是国家一项重要战略,农村土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区愈加多元化,社区信任持续弱化,并伴有社区规则、农民职业转型及市场交易风险等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农地流转市场扩展和土地规模经营。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根源于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及社会结构的二元悖论,本质上是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传统与现代的结构性矛盾。确立农地流转储备金制度、促进政府有效介入、打造社区共同体以及规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降低农地流转市场中不确定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农地承包经营制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正在遭遇既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实现农民平均占有田地的制度依据,又面临着农村土地三十年以及更长期的顺延、不调田的现实矛盾。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无论是重庆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模式还是成都试点“土地换身份”模式,都无法有效地解决农地承包经营制度运行中的矛盾。具体的对策应当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框架内,一方面通过集体土地股份化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及畅通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解决无地、少地农户的基本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该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格局,阐述了古今中外农村土地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应有限度地放开农村土地市场,以满足利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要求,但必须以保障农地生产功能为前提,严格防止土地过度资本化可能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冯涛 《中国发展》2011,11(1):64-69
农地所有权转让与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农地规模经营是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动力。依据当前国家政策和法律,国家通过强制征收制度垄断了农地所有权交易市场,农地产权的自由交易仅限于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证明,这种二元交易机制导致效率和公平双重损失。该文提出,深化农地市场改革,重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各种形式的利益侵蚀行为。  相似文献   

8.
产生“三农”问题的核心原因:是我国粮食短缺局面基本结束后,出现了农业效益整体下降和以后的农业效益增长困难现象;我国农业效益整体不佳的原因:是我国农村施行实物福利制度,即通过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将农地这一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当做一种福利资源进行管制,从而,造成市场机制在农村经济活动中完全失灵所导致。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消除“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为使中国农业适应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趋势,就必须尽快变革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政府规制失灵属于政府失灵的范畴。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推进过程中,土地收益分配政府规制失灵具体表现为:过度干预土地收益分配、过度限制收益用途及规制监管缺失等。上述问题的出现致使农村基层利益分配的矛盾深化。土地收益分配政府规制失灵的产生与我国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结构、行政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深刻分析土地收益分配政府规制失灵的形成机理,明确土地收益分配政府规制的目标、规范政府规制行为有益于保障土地收益分配相对公平及农民财产权利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管制模式的改革,不仅与个人财产权之私益的充分实现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关涉城市治理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的重大公共利益问题。我国现行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践行的是以命令和服从为基本特征的单一公法管制模式。本质上,这一模式是单一行政手段配置土地资源的体现,忽视了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践中,擅自变更土地开发强度管制的违法建设现象屡禁不止,宣示这一管制模式步入了运行失灵的困境,致使现行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管制法律制度所承载的公私益两大目标难以实现。容积率指标交易是突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单一公法管制模式运行困境的理性选择。法理上,这一举措改革了单一的公法管制方式,在管制的规范结构中嵌入了相应的私法方式,从本质上践行了公私法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正彪  文峰 《思想战线》2008,34(2):51-53
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已不适应市场化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要求.沿着家庭土地承包制的演变方向,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农村土地制度经验,赋予农地法人产权,是稳定农民生产预期、提高投资土地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江苏政协》2013,(11):11-12
<正>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管理改革,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农村土地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入,政府、集体、农民和用地单位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影响农村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一是征地制度改革问题。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造成征地范围不断扩大,而部分农民又期望通过征地"一夜暴富",因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二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一方面,集体建设用地、自发流转现象大量存在,亟需纳入规范。另一方面,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在使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产业转型的关键要素之一,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有利于缓解农村金融担保物不足,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在法律限制、经营风险、配套机制的制约下,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定位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解决市场机制失灵问题。地方政府通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第三方价值评估、建设土地流转平台等配套机制,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风险基金、保险体系等风险防控等措施以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鞠传宝  曹鲲 《桂海论丛》2014,(2):110-113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有效防止"市场失灵"现象,政府有必要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这就是政府规制的基本要义。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政府规制已然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政府规制的理论框架来分析"政府失灵"现象,并以医患关系为例来分析医疗卫生领域的"政府失灵"现象,旨在透过对现有医患矛盾现象的剖析来找寻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政府规制在医患关系领域的失灵,是医患矛盾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改善医患关系要通过创新规制措施,转变政府职能,稳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解秀玲 《前沿》2012,(12):13-14
土地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十二五"时期,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土地流转问题更加引起学界和政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大连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本着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借鉴农地流转的国际国内经验,对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裴辉儒 《思想战线》2012,38(5):115-120
实施低碳经济是将环境价值融入经济资产中,并通过市场交易兑现其价值,以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这必然需要政府搭建合理的制度框架,有序引导环境资产市场化进程,逐步将其融入市场交易体系之中,赋予环境资产以经济价值地位。因此,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环保决策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研究认为,进一步完善保障市场化的制度和健全市场交易机制,是我国推进适度管制下市场化低碳经济模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生产安全与卫生的政府管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失灵”是政府管制的必要条件,它是政府之所以干预市场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但是,“市场失灵”不是政府管制的充分条件,因为政府管制本身也可能出现失灵,即“政府失灵”。政府管制失灵通常表现在管制的低效性上。目前我国生产安全与卫生的政府管制处于无力状况,政府管制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严格落实检查和监察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从落实准入准出制度、完善立法、政府管制进行成本—效益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实现好、维护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现行农地征用中存在着土地征用权被滥用、征用补偿不合理、征用程序不公平等问题,因此,确立农民在土地征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改革征地补偿方式,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规范土地征用程序等非常必要。以此才能实现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囿于意识形态的认识与经验的不足,与其他产业领域的改革相比,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是相对滞后的,为了进一步改革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农村土地的生产力,特别是化解农民权益与农地权属的矛盾等问题,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除了需要进行稳定角度的考量外,还需要以创新的法律思维探索立法,以保护适合中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避免产生农地流转“大跃进”式的推广模式,充分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高扬  武深树 《湖湘论坛》2002,15(3):73-7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由传统单一的行政分配体制开始引进市场机制,使得农村土地利用逐步向合理化、高效化迈进。在新的体制下,传统农地制度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何针对这些影响创新农地制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部门普遍关注的内容。一、传统农地制度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1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集体所有,农民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的意识淡漠,土地被随意侵占、抛荒以致严重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来十分稀缺的耕地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