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聚焦     
《今日中国论坛》2010,(7):92-92,94
<正>我国明确刑讯逼供取证不能作为定案证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5月30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  相似文献   

2.
2010年5月30日,"两高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这是我国刑事证据法法制建设上的重要成果。其中,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具有四点鲜明特色:单独立法,世界独创;言简意赅,遣词精当;明定倒置,举证转移;概念周全,分类排除。《两个规定》是在立法机关刑法室不重视刑诉法、证据法修改和完善的情况下,客观形势迫切需要"我的地盘我作主",由中央政法委牵头、"两高三部"制定的具有广泛适用效力的法律文件。《两个规定》的出台,是对立法机关负责人轻视、怠慢态度和行为的警示和抗议。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26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的手段收集证据。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一规定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进行了统一规范,并与现有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公安机关办理复议案件程序规定》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程序体系。这些规定的发布也就为刑事案件证据的合法性提供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因此,坚持刑事案件的证据合法性是保证刑事案件办案质量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10,(4):117-118
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政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普遍存在结案率较低、退查率较高、案件定性准确率低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证据材料的漏失与不足.表现在取证时间跨度长,取证工作效率低,影响证据作用;证据种类单一,过分依赖言辞证据,影响了证据材料的稳定性;证据内容对立性明显,自相矛盾,降低了案件的质量.要扭转这一状况:一是要拓宽渠道收集证据.二是要科学规范保全证据.三是要全面综合审查各类证据.四是要巧妙合理运用证据.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33号《公安机关办理刑事复议复核案件程序规定》已经2014年9月4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部长郭声琨2014年9月13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刑事复议、复核案件的办理程序,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7.
从实证角度出发,以"生效判决曾被判死刑(含死缓)而再审后改判无罪"为标准筛选出19起死刑冤假错案,运用案例统计分析的方式,对样本案例中暴露出的被告人供述虚假、鉴定活动非法、证人证言真实性存疑、关键物证缺失、辨认出现误认、审讯录像存在造假等证据问题进行类型化分析可知,死刑冤假错案证据问题之成因在于严重的刑讯逼供导致被告人供述的虚假性、盲目轻信及制度缺陷导致鉴定乱象丛生、暴力取证及立法瑕疵影响证人证言的真实性、证据搜集不充分导致关键物证缺失、程序违法及瑕疵导致辨认出现误认、电子证据规则的缺失导致审讯录像未规范化使用。应规范口供取证程序,完善鉴定体制设计,健全证人出庭相关立法规定,增强辨认过程的程序性,修正侦检部门协作机制瑕疵,完善电子证据规则,严格死刑案件证据制度,提高死刑案件质量,构建死刑冤假错案的预防和纠正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立法关于证据规定的缺失以及职务犯罪案件的特殊性、传统的取证方法的落后性是当前查处职务犯罪案件的瓶颈所在.尽快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立法是从根源上解决职务犯罪的证据问题的良策.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应注重收集间接证据、再生证据证明或补强原证据以认定职务犯罪.同时,应广泛采用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及时获取证据或有效固定证据.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明确,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在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审判长陈学勇的眼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颁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两个证据规定”)以及10月1日实施的两个量刑规范化文件.是送给全国刑辩律师们的大礼包。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完善刑事证据收集与认定的相关理论并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针对刑事证据收集活动中存在的取证不全、单独讯问、程序不严格等问题,提出在刑事证据收集活动中应当遵循全面取证、合法取证、及时取证、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等规则。在此基础上,针对收集的各种证据,笔者从孤证不能定罪、验证关系需细节化和坚持排斥性原则等方面探讨了刑事诉讼证据的认定方法,以期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4,(12):17-20
2010年7月,由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出台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两个规定”)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3.
刑事取证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忽视取证的快捷性、证据的全面性、取证的策略性、取证的合法性。刑事取证难主要有法律对证人约束性规定空泛 ,侦查人员缺乏艰苦细致的取证作风、业务素质不高 ,取证方法单一等原因。解决刑事取证难 ,一是应在刑法中增设拒证、隐证罪罪名 ,二要加强对新设罪名取证规格的研究 ,三是侦查人员要强化基本功训练 ,四加强取证监督。  相似文献   

14.
第133号《公安机关办理刑事复议复核案件程序规定》已经2014年9月4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部长郭声琨2014年9月13日公安机关办理刑事复议复核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刑事复议、复核案件的办理程序,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华东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不久前联合举行的"刑事证据裁判原则司法障碍及程序性保障"研讨会上,华东政法大学律师事务研究所所长、诉讼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俊民教授在主题发言中认为:中央及时地推出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是对中国法治以往路径的肯定,也就今后发展路径给出了明确信号。其发言述及"重庆打黑"后,在司法实务部门与学界曾引发有关中国法治发展路径的争议。研讨会后,本刊记者与王俊民教授就"中国式法治"发展路径之争议与思考作了专题访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实施以及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出台,特殊侦查措施被明确纳入了刑事司法轨道,依靠该类措施获得的证据材料经法庭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法律的规定并未能阻却实践中特殊侦查所获证据被大量转化的命运,而且这一转化大有架空制度规定,侵蚀法律程序的趋向.专权思想、保守侦查秘密,规避监督与制裁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规范侦查权,明确侦查公开,合理保守侦查秘密,加强对侦查行为的监督,提供协同性的配套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消解证据转化,保证现行法律被高效执行.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行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了具体解释,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定,以确保一旦进入行政诉讼程序,公安机关的取证行为和所获取的证据材料能合乎法院的要求,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从而对依此证据材料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做出肯定的评判。另外,公安行政执法实践中对于"毒树之果"、瑕疵证据、紧急或特殊情况下基于维护公共利益而获取的证据是否可以作为定案依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两法衔接"中的证据转化问题。在警务执法领域,由于两权共享机构的存在以及警察法的宽泛授权,导致了公安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取证主体同一,并有可能导致公安机关在案件侦查中过度依赖警察行政强制措施,造成虚置刑事诉讼法、助长"不破不立"现象以及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实质辩护权等危害。为了防患于未然,应当在警察强制措施合法性概念中引入侦查比例原则,同时构建一个公开、公正的证据核实程序。从长远来看,完善我国的警察法体系则是解决诸多警察取证问题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指导意见》已经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九次会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0.
搜查是公安机关在侦查工作中获取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分子的重要手段,而搜查笔录是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全面记载搜查情况,固定和证明搜查所获证物、犯罪嫌疑人及案件事实等情况的证据文书。其制作是否准确、及时、规范,直接反映了公安机关实施法律,办理案件的情况和过程。文章针对实践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规范制作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