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书兵 《公安研究》2012,(7):48-52,75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公安刑事执法工作密切相关,对公安侦查工作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其中既有"有利"影响,如证据种类增加条款、证人作证机制的完善、强制措施的完善等;也有"不利影响",如应对律师挑战、"沉默权"、证据排除规则、警察出庭作证等;还有一些中性的影响,即有影响但无所谓"有利"或"无利"。公安侦查机关应该认真学习新《刑事诉讼法》,全面分析《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公安刑事执法工作的影响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
继续大力推进新刑事诉讼法贯彻实施,是深化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提高公安民警执法能力的需要。当下,亟需对公安机关适用新刑事诉讼法的若干法理和实务问题进行深入探析,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监管和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问题;二是刑事证据问题;三是刑事强制措施问题;四是技术侦查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于侦查、起诉与审判阶段,其初衷是对非法证据要"及早发现、及时排除"。但鉴于侦查理念与部门利益的考虑,以及实践中违法取证行为由显性违法不断转向"隐性违法",辩护律师不能在侦查取证过程中享有在场权,再加上刑诉法对非法证据界定模糊,这共同使得公安机关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陷入困境。要尽早排除非法证据,需要在革新侦查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务实的审前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相似文献   

4.
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具有独特的程序价值。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将公安机关的职能从侦查阶段延伸到审判阶段,从而强化了其作为侦查主体的职责。公安机关应正确认识自己在刑事诉讼中的侦查职能,转变传统的耻讼心理,充分认识和理解警察出庭作证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化审判过程中对证据的质证行为,加强侦查人员的合法取证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视野中,正确理解和把握职务犯罪侦查强制措施,应当做到惩治犯罪与尊重和保障人权并重,遵循比例原则,做到区别对待,规范强制措施的适用,厘清强制措施与侦查手段的关系;应当有效调适强制措施的功能,实现诉讼保障和人权保护的有机统一,高度重视证据发现功能但警惕其异化,重视强制措施的犯罪预防功能。在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的适用过程中,应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实现从打击犯罪向保护人权倾斜;保证适用强制措施从界限模糊转向严格适用;完善强制措施适用的层次体系;妥善协调强制措施与侦查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公安机关在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过程中暴露较为集中的是三类问题:一是对法律上表述的某些非法取证方法不甚理解,讯问中不宜把握;二是在讯问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宜发现的非法取证盲区;三是侦查机关在非法证据的"自查自排"中存在"漂白证据"现象。上述问题不仅直接影响证据的合法性、可靠性,而且成为滋生新型非法取证方式"避风港"。对此,课题组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立法完善建议、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建议立法机关修改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2款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几种侦查取证行为之一,在侦查实践中也成为每个刑事案件的必经阶段。侦查讯问有可能成为案件侦破的有效措施,彰显法律的正义和建塑警察的良好形象;也可能由于非法讯问导致冤假错案,损害法律的权威和败坏警察的形象。侦查讯问是一个蕴含丰富内容的研究课题,而这种"丰富内容"就源自侦查讯问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厘清其中矛盾及其背后的原因,是侦查讯问理论及实务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必然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几种侦查取证行为之一,在侦查实践中也成为每个刑事案件的必经阶段。侦查讯问有可能成为案件侦破的有效措施,彰显法律的正义和建塑警察的良好形象;也可能由于非法讯问导致冤假错案,损害法律的权威和败坏警察的形象。侦查讯问是一个蕴含丰富内容的研究课题,而这种"丰富内容"就源自侦查讯问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厘清其中矛盾及其背后的原因,是侦查讯问理论及实务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必然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从司法解释层面上升到立法层面。正确理解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效监督非法取证行为,是保证案件质量、严防冤假错案的一剂良方。根据浙江省在审查起诉环节及审判环节对非法证据排除的数据分析,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非法取证的诉讼监督力度仍不够有力。究其原因,有立法上的缺陷,侦查权的独立、封闭,非法取证后果模糊等。进一步构建完善非法取证诉讼监督机制,从检察机关侦查监督职能出发,还需转变执法理念,强化对非法证据的诉讼监督意识;走出书面审查模式,动态静态相结合;建立健全提前介入制度;涵盖对所有证据取得方法的审查和监督;建立检察官对警察的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权 《公安研究》2013,(9):23-28,68
侦查取证程序是否合法是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容易引起争议的焦点,也是刑事证据合法性三要素的核心。新生效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在法庭审判时由人民检察院承担对证据收集程序的合法性予以证明。取证程序合法性的证明分为两个阶段,侦查、起诉阶段证明的主体是侦查取证机关,审判阶段证明的主体为检察机关。侦查取证行为的合法性具体可以通过侦查取证过程中的录音录像、取证人员出庭质证及其他辅助方法证明。宏观层面可以通过建立侦查取证规则、检察指引侦查、完善辩护制度、实现侦羁分离、引入辩诉交易等途径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1.
刘金祯 《前沿》2012,(20):61-62
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以及侦查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这必将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对这些新规定的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开展职务犯罪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尘埃落定。纵观其修改内容,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新《刑事诉讼法》中首次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此外,新增了四个特别程序,并对辩护制度、证据制度、侦查措施、强制措施以及审判程序等作了明显的调整和完善。上述变化对检察机关公诉权、侦查监督权的运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新《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相关梳理和研究,对于推动检察机关规范、有效地行使公诉权、侦查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新刑事诉讼法第73条新增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以下简称指居措施)的条款。作为一种新型的监视居住执行方式,指居措施着眼于证据保全和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定位于逮捕的替代性强制措施。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两年多来,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依法适用指居措施,在取得良好办案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通过分析其问题和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发挥指居措施作为侦查办案的重要辅助性措施的功能,并确保职务侦  相似文献   

14.
实时远程取证是近年来在国际侦查合作中出现的收集言词证据的一种新型合作形式,相关的法律文件正处于从原则性规定向具体规则发展的过渡阶段,司法实践亦开展了试验性质的探索.在对相关的国际公约、双边条约以及国内立法进行比较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实时远程取证程序的基本理论问题,基于国际侦查合作的全球视角探讨了相应的制度构建与程序设计,并归纳出实时远程取证发展趋势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宋伟  婀娜  丁汀  楚仁 《楚天主人》2012,(4):18-21
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修的刑诉法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特别程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16.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几种侦查取证行为之一,在侦查实践中也基本成为每个刑事案件的必经阶段。侦查讯问有可能成为案件侦破的有效措施,彰显法律的正义和建塑警察的良好形象;也可能由于侦查讯问中的非法讯问导致冤假错案,损害法律的权威和败坏警察的形象。侦查讯问是一个蕴含丰富内容的研究课题,而这种“丰富内容”就源自侦查讯问中存在诸多矛盾。厘清其中矛盾及其背后的原因,是侦查讯问理论及实务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人大动态     
全国人大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彰显"人文关怀"12月26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二次审议。与一审稿相比,二审稿从完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以及特别程序等方面,对草案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增加了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方法收集证据,严格限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销犯罪案件具有犯罪场所虚拟化、犯罪地域分散化、犯罪手段多样化以及犯罪行为高智商化等特点.在这类案件中,证据材料存在脆弱性、分散性以及孤立性等特点,由此导致取证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证据提取难、赃罪联系难以及取证规范难等问题制约着取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侦查机关努力在确立证据规格、提高取证技术、增强取证能力以及固定证据链等方面下功夫,从而不断提升打击网络传销犯罪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中的"等"字,属于"等外等"的范畴。从形式上来看,"等"字主要是集中在证据、强制措施和侦查这三个部分;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包括对客观事实、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以及侦查机关权力的列举。"等"字的存在,与语言、立法技术的局限性、立法过程中各方的权力博弈以及司法惯性和传统密不可分。"等"字的存在,在理论层面会导致法律条文的不清晰;在实践层面会导致法律适用上的困惑;在后果层面会为司法机关的恣意留下空间。对此,可能的化解措施包括:概念的清晰界定;立法技术的精细化;司法解释的完善以及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警察出庭作证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高"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警察的证人资格,但由于未能在<刑事诉讼法>中寻求到有力的支持,因此刑事司法实践中警察出庭作证的情况并不普遍.在刑事证据立法论证过程中,专家学者对确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达成了广泛的共识.确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具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同时,警察出庭作证在诉讼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必将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订而得以确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确立也将给公安机关带来一定的挑战,公安机关必须拓宽侦查途径,提升办案质量,合理配置警力资源,提高警察自身素质,同时寻求国家财政的资金支持,并积极推动相关立法活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