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矫正是开放式的刑事执行方式之一,整合社区矫正资源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受传统刑事执行观念和模式的影响,社区矫正资源整合还存在若干问题,需要从改善司法资源的功能发挥、健全社区的功能、发挥社区矫正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检察监督等方面予以完善。文章拟从苏北某市社区矫正工作实践出发,对社区矫正资源整合相关问题加以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区矫正在我国有了长足发展。与传统的社区矫正相比,恢复性社区矫正更注重对加害人与被害人及其亲属之间的理解和宽容的帮助。法科学生可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恢复性社区矫正的社会实践中去,既能应用所学的法学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又能改善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志愿者不足的现状。恢复性社区矫正社会实践是一项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双赢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杨明  李静 《传承》2013,(3):136-139
社区矫正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年的历史,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应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和建立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承担社区矫正工作任务,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施行。这部社区矫正领域首部法律亮点之一就是强调了"社会力量"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参与。社区矫正法4次提及"社会工作",明确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角色和地位,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推动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工作融合发展,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专业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如何融合发展?河南省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不同交往理论是近现代犯罪学发展中的重要理论,为我国三位一体的社区矫正工作任务布局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应当纳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社区矫正的基础理论之中.结合当前我国社区矫正矫正工作的实践状况,具体而言,不同交往理论对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强调制度整体协调性与加强社区矫正亚丈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国外社区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的实践与启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社区对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的实践在我国刚刚开始,有些国家则对此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对联合国青少年立法中有关社区在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中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对一些国家的社区在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正中的具体做法做了介绍,希冀借他山之石,对我国社区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的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美国家的一种非监禁刑,我国于2003年开始此项制度的试点。作为对实践的回应,我国理论界从理论基础、主体、适用范围、意义、模式、实践效果、问题、对策与域外实践等诸多角度对社区矫正展开了思考与探讨,部分学者所谈及的社区矫正的不可行性研究、未成年罪犯的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等具有进一...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是与我国传统的监禁矫正完全不同的开放式行刑方式,目前社区矫正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矫正对象的考评体系不健全,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尚未落到实处,这是关系到社区矫正工作成效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科学构建我国社区矫正的考评体系,完善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机制,以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效,推进社区矫正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英国以法律形式明确将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定性为主刑刑罚种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管理监督机制和量刑、判决、执行机制。从立法和实践两个方面审视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现状及问题,从立法完善和实践创新的角度加快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构建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管理监督机制及工作模式,从而使青少年社区矫正令在实体法上得到确认,在程序法上得到支持,在对象及功能上扩大社区矫正令的适用范围,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0.
董纯朴 《公安研究》2012,(10):34-42,51
随着行刑社会化的发展,社区矫正在世界各国被普遍采用。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一个能动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变动轨迹。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已形成独特、鲜明的特点:立法过程——在社区矫正实践中建立与完善法律制度;司法实践——按照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推动社区矫正发展;理论研究——为社区矫正践行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区矫正检察具有双重属性,在比较现实的立法路径上,各项立法工作应当充分体现社区矫正检察工作的特殊性。社区矫正立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修订,要明确和健全社区矫正检察工作的权责等。检察机关要立足实践,制定出台检察机关社区矫正检察专项办法,逐步健全与完善社区矫正检察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的发展趋势,已为许多国家所大量采用。我国于2003年开始的社区矫正工作试点,标志着我国的社区矫正正式进入司法实践领域。社区矫正作为一项刑罚执行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为此,文章就社区矫正的概念、社区矫正的性质、社区矫正的特征、社区矫正的任务等基本理论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实践中成绩与问题并存。南京作为我国社区矫正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长达七年的摸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社区矫正制度,但暴露出的问题也反映了社区矫正工作在国内普遍存在的积弊。使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生根发芽,必须首先解决社区矫正适用范围、执法主体、矫正措施等制度性的问题;而从大的方面来看,社区矫正的构建,归根结底还在于对行刑个别化和行刑社会化原则的贯彻。  相似文献   

14.
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我国不断调整刑罚结构,促使其科学化、文明化并与国际社会接轨。一个更体现刑罚人道性的社区矫正制度终于在地方试点了9年之后通过《刑法修正案(八)》予以最终确定。法定化了的社区矫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我国刑罚轻缓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然而,司法实践中社区矫正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刑罚轻缓化的落实也需要在健全的社区矫正制度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梁桂芝  孙霁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1):30-31,35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广为采用的一项行刑制度,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我国应通过完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加强社区矫正的队伍建设,扩大社区矫正范围,创造矫正对象再社会化良好环境等措施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6.
红梅 《前沿》2010,(23):74-76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体制下,作为非监禁刑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社会力量参与矫正工作是社区矫正的内在要求,也符合行刑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具有多重价值。我国社会力量参与矫正工作存在志愿者参与度不足、参与形式化、缺乏相应制度和工作机制保障等问题。目前需要探索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的有效的、可行的形式与方法,以促使更多的社会公众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矫正工作之中;可通过社区矫正立法和完善参与规则的制度安排,以及志愿者选拔、职责划分、管理等具体的工作机制来推行新的社区矫正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论社区分类矫正的本土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已试行了五年多,理论和实践都日趋完善,但在社区矫正工作主体的合法性、社区矫正人、财、物力量配备、社区矫正效果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社区分类矫正是解决社区矫正力量严重不足、提高矫正效果、促使罪犯早日回归社会的重要方法之一。从本土化的视角,对社区分类矫正的理论基础、现实法律意义、存在的问题、实行社区分类矫正的可行性及具体操作方法等进行分析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社区矫正立法也包括在内.因此,研究社区矫正的实践状况无疑对未来的社区矫正立f法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自2004年起即试点社区矫正,2014年又推出了“1+4”社区矫正模式,有非常丰富的社区矫正实践.本课题组选取重庆作为社区矫正实践的一个样本,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探究其运行状况及所遭遇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为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相关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是我国首部关于社区矫正的专门法律,填补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缺乏统领性主干法律依据的空白,在完善社区矫正法律规范体系的进程中迈出关键性一步。该法共九章六十三条,其中涉及民政工作的相关条款有十四条,分别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责与作用进行了明确规定。而且专门设立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特别规定"一章,以加强对未成年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