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全球社会的信息化和灾害风险的全球化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特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因此,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非常迫切,这对提高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送走20世纪,在回顾所走过的百年历程和探索新世纪的发展征程中,世界范围内,人们已经达成这样一种共识: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带来的后果是人类本身忍受灾害的能力越来越脆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追求经济增长与减少灾害损失仅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倍的减灾投入,可以获得数以倍计的经济效益,减灾备灾已成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减灾备灾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共同的灾害把我们联系在一起。2005年日本神户世界减灾大会通过了《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纲领》,旨在增强国际社会抵御所有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国—东盟地震海啸预警研讨会则把灾…  相似文献   

3.
论减灾效益及其评价指标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飞琼 《中国减灾》1999,9(2):38-40
1减灾与减灾效益问题灾害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然而,历史与现实的许多成功的经验,亦表明了人类社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灾害造成的危害及其后果得到减轻。因此,减灾作为灾害学中的一个理论范畴,实质上是在承认灾害并适应灾害的发展规...  相似文献   

4.
王现东 《求索》2012,(1):55-57
"低碳经济"是人类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后果进行反思的结果,是现时代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关涉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低碳"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论纬度,为批判旧的生态价值观、重构新的生态价值观提供了重要契机。由于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种生态价值观各有偏颇。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构生态价值观,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经济、政治、文化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但学术界一直比较重视对经济、政治、文化之间以及"三个文明"之间辩证关系的阐释,而不太重视对经济、政治、文化与"三个文明"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从学理性角度对人类社会进行了纵横剖析,认为经济、政治、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横切面,是社会形态质的规定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的纵剖面,是社会形态量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犯罪的本质主要解决立法和定罪的正当性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德日法益侵害说、英美系的危害原则和中俄的社会危害性理论是各自主流的犯罪本质学说。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本质为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这一概念能够揭示行为的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不过,当前据以判断社会危害性的实体内容和规范标准缺失,应当予以修正。将社会危害性理解为法益侵害性,具有理论的可行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我国的社会危害性中的"危害性"与法益侵害性中的"侵害性"具有同一意思,而社会危害性之中的"社会"应当理解为法律所保护的生活利益,而不是抽象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7.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不仅是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也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世界各地重大灾害事件频发,给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给世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广泛的影响。因此,寻找防范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提高防灾减灾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以民生为本的科学发展,已成为学术界、产经界和政界及全社会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理论在犯罪特征的范围内谈论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 ,将两者的冲突直接换位为形式违法性和实质违法性的冲突的理论值得商榷。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前两个特征派生出来的法律后果 ,不应在犯罪特征中占有一席之地。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和谐地统一于犯罪的特征之中 ,具有同等地位。立法阶段两者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司法阶段两者是一般特征与除斥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廖鸿 《中国民政》2003,(3):26-27
灾害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敌.减轻灾害损失,摆脱灾害痛苦,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梦寐以求的理想.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如何趋利避害,确保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经济社会起着巨大的催变作用,信息技术取消了时间和距离的概念,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彻底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带领社会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与此同时,人类社会所遭受的灾害风险受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影响而日益加剧。全球社会的信息化和灾害风险的全球化正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特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必然的选择,卫星通信、卫星遥感、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与经济价值。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申报世界遗产之时,甘肃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也应当重视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本文从强化遗产保护意识、促动经济有效增长、推进社会全面发展三个方面,阐述申报世界遗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方印 《中国减灾》2012,(10):40-4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我国已经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正式制度。但随着我国灾害防治实践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灾害法制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我国防灾减灾基本法的缺失弊端表现得十分明显,制定我国防灾减灾基本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伞社会要求相关单位抓紧时间制定与出台作为我圜防灾减灾基本法的《防灾减灾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3.
“3S”技术与“数字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自然灾害一直是高悬在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对灾害形成的认识,人类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古代人类面对自然灾害,认为是上苍的惩罚,顶礼膜拜以求消灾;也曾付出极大努力以图抗灾避祸,但成效甚微。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纵然自然灾害是自然现象,但也不乏社会性原因。如果说在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自然灾害具有鲜明的自然性和不可抗御性,那么在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极大发展的今天,灾害则强烈表现为人为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可防御性,而这种灾害防御能力与20世纪出现的一…  相似文献   

14.
"毒驾入刑"既是民声与民意的广泛体现,也是诸多学者着力推动的立法目标。在论证"毒驾入刑"的正当性时,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刑法基本理论上看,社会危害性是传统的刑法规范对于犯罪的实质性描述之一,对于社会危害性的理论地位也正在经历激烈的争论,因此以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论证"毒驾入刑"的正当性,不具有逻辑上周延,也不符合目前的刑法思潮。"毒驾入刑"的正当性,应当从毒驾的行为性质、毒驾行为对法益的侵害性以及刑法介入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抛除社会危害性的参与和判断。  相似文献   

15.
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发生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严重暴力刑事案件、恐怖袭击等严重威胁社会治安秩序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采取应急特别措施进行处置的突发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具有社会性、紧急性、危害性和采取特别措施予以应对的必要性等基本特征.社会安全事件的认定关系到社会管理状态的合法转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逻辑起点.反映全球化进程和社会转型双重作用下累积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的经济安全事件,参与人数众多、事态扩大、矛盾激化、影响较大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政府用常态行政管理措施不足以维护当地治安秩序的严重暴力刑事案件等,应列为社会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是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自“国际减灾十年”以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减灾问题,防灾减灾逐步朝着联邦式、多系统综合集成、共建共享、互利多赢的方向发展。各国政府和公众对灾害管理的认识也逐渐从单灾种、专业分工和应急管理向灾害链、综合集成和风险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7.
有史以来,人类社会不断地遭受各种自然灾难的折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带来的后果是人类本身忍受灾害的能力越来越脆弱,如何减轻灾难对人类的危害,如何把损失和伤亡降到最低限度,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我国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  相似文献   

18.
马炫 《传承》2015,(1):126-127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应该包括在犯罪概念的界定中,这一观点近年来受到刑法界一些学者的质疑与批判。其理由主要是因为社会危害性的三个特点:模糊性、分歧性和易变性,以及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之间出现矛盾时,无法制定出相应的犯罪原则。虽然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反驳,但仍然没有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因此,正确解读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对于统一人们的思想、维护法律的威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方印 《中国减灾》2012,(19):40-4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我国已经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正式制度。但随着我国灾害防治实践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灾害法制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我国防灾减灾基本法的  相似文献   

20.
李楯 《中国减灾》2009,(1):35-37
人类社会不可能没有灾害,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制度文明、不同的生存和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品性之下,灾害的形成和灾害所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