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二桃 《前沿》2005,(12):149-152
判例法作为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起到了司法统一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的发展,成文法天然的僵化和滞后特性以及判例法的灵活性和具体指引的特点日益凸现。两大法系相互吸收、引进和趋同,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大陆法系国家,顺应世界法律发展潮流是历史的必然。本文试通过对两大法系判例制度的介绍,就我国判例制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法律实践中,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与大陆法系的成文法是两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我国的近现代法律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成文法为主导,判例法没有其应有之地位,但当前的世界法律实践已出现了大陆法系的成文法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相互借鉴、融合的新趋势。鉴于当前我国在司法体制、基本国情、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构建刑事判例制度的基本条件,我国应逐步构建适合基本国情与司法现状的刑事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学说与判例的法渊源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的渊源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学说与判例能否作为法的渊源历来有不同的争议 ,学说可以作为我国私法的渊源 ,判例作为法的渊源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作为成文法的补充。学说和判例作为我国法的渊源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及条件。  相似文献   

4.
谢恩芝 《人民论坛》2014,(1):135-137
将司法判例引入司法实务,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其法律拘束力,来弥补我国成文法体系存在的不足,是大陆法系法学领域的共识,也是我国法学领域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国应该参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对判例适用上的一些做法,结合国情,构建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将司法判例引入司法实务,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其法律拘束力,来弥补我国成文法体系存在的不足,是大陆法系法学领域的共识,也是我国法学领域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国应该参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对判例适用上的一些做法,结合国情,构建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判例制度:行政法结构性均衡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波  连宏 《前沿》2010,(4):100-103
行政法制由立法、执法和司法审查三个环节构成,立法是设定行政权和公民权的过程,行政机关与公民处于平等地位;执法是依法行使职权,实现公民权的过程,行政机关处于主导地位;司法审查是通过行政纠纷的解决依法保证公民权,监督行政权的过程,公民处于主动地位。无论是执法还是司法,行政法法制的重心是平衡,平衡是现代行政法的基本精神。本文通过对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石的平衡论基本观点的分析,具体论述了行政判例制度在平衡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中的平衡作用,运用平衡论阐释了行政判例制度的平衡性与引导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英国属于普通法系国家,其法律体系由成文法和案例法两大部分组成。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普通法都是英国法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在当今的英国,成文法的地位在提高,但在实际中,大量的诉讼和纠纷是依普通法的原则解决的。尤其是在成文法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领域,法官均采用普通法的规则。因普通法的基本原则都是通过判例形成,所以有所谓法官立法之说。本文主要讨论制定法中各类规范性文件的区别、范围、效力和相互关系,在以下说明中将忽略普通法领域的立法活动。另外关于立法概念,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这里采用广义的概念,即指所有通过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的总称,而不是仅指议会制定法律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判例法与成文法相互补充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中国传统的判例法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合法性、周延性、公正性、具体性、预见性和经济性等特征。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 ,判例法的运用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要实现传统判例法的现代化 ,必须吸取中国古代实施判例法的经验教训 ,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 ,构建新的混合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判例法传统及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例法与成文法相互补充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中国传统的判例法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合法性、周延性、公正性、具体性、预见性和经济性等特征.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判例法的运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要实现传统判例法的现代化,必须吸取中国古代实施判例法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构建新的混合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没有确立判例法制度但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判例制。推行判例法制度,是实现法制统一和平等原则、与国外法律接轨以及弥补成文法固有缺陷的需要。我国推行判例法制度亦有制度基础、实践基础和历史基础。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包括判例法的创制制度、判例法的适用制度以及裁判监督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环境犯罪的行政从属性在环境刑法中广泛存在 ,这使得危害环境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将全部或部分地取决于该行为是否违反行政法的规定。由此在环境刑法与环境行政法之间形成了某种关联 ,而这种关联直接决定着对当事人危害环境行为法律性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借鉴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成果,对行政法律制度进行经济学解剖,不仅使行政法学的知识体系更科学、更务实,也为行政法学知识的更新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此外,经济分析强调行政法制度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确立以行政资源与私人资源的最小消耗取得社会交易费用的最大节省为行政法的目标,必将推动行政更有效地为公众服务,而这也符合行政法的终极价值取向和行政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论军事程序法在军队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程序是世界各国法治实践的共同趋势。依法治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程序法治军,加强军队法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军事程序法。首先,完善的军事法体系是军队法制建设的前提,军事程序法则是构成这一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军事行政执法是军队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严格遵循军事程序法的各项规定是提高执法水平的关键。再次,军事司法是军队法制建设的重要工作,科学合理的军事程序法是实现军事诉讼过程公平和诉讼结果公正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法律部门划分的思维进路。按照大陆法系的法律部门划分进路所理解和界定的国际商法是"国际性的商法",国际经济法是"国际性的经济法"。按照美国式法律部门划分进路,国际商法是指"国际商务中的法",国际经济法是指"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法"。在我国,尽管国内法律部门划分采用的是大陆法系的思维进路,但在国际法层面上,尤其是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却较多地受到了美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阎磊 《桂海论丛》2012,28(2):102-106
契约是一种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又是私法自治的工具。法律行为制度在传统民法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法理学中有某种过度扩展法律行为概念含义的趋向。这不仅与民法学中法律行为本来的含义大相径庭,而且也有悖于英美法理学者的本意。法律行为是私法中独有的概念,只有私法中才有意思自治,才需要通过法律行为来表达。公法中,如行政法与刑法,根本不存在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余地,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法律行为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6.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应当是检察机关的一项职能。囿于法律规定缺陷,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一直未能有效开展,导致大量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存在。回顾我国检察历史,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一直在曲折中发展。在从域外经验、理论基础、实践价值等三个角度分析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同时,建议从司法改革中树立法律监督权威、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检察监督方式、加强基础保障等方面,促使检察监督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争论,一直是行政法学者争执比较激烈的问题。我国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认识一直深受前苏联“行政管理原则论”的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接受欧美国家“控权论”理论,进而开始从制度层面构筑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应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为侧重点,包括行政法治原则、行政公开原则和行政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18.
司春燕 《桂海论丛》2007,23(2):91-93
社会法的产生直接导源于对预防和抑制社会两极分化现象蔓延此类社会问题之呼唤,社会法的目的就在于对贫者与弱者提供法律上稳定的补给、救助与支援。消费法律关系是具有社会法属性的法律关系,民事法律无力调整实质上不平等的消费法律关系。行_政法与经济法的调整也不能实现消费者权益的最大保护,形式平等、实质不平等的消费法律关系应当由社会法调整。  相似文献   

19.
隐私权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伴随行政权的不断扩张,人们发现对于公民隐私权的最大侵害是来自行政权的违法或不当行使,因此,建构隐私权行政法律保护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文章就隐私权行政法律制度保护的理论基础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与广大农民直接联系着的乡镇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方略能否真正实 现。乡镇政府依法行政,面临着在农村立法、行政执法、法律环境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的阻碍和制 约,所以我们应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