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沈和 《群众》2022,(24):8-9
未来产业是以满足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新需求为目标,以新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扩展人类认识空间、提升人类自身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从全球看,加快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从全国看,发展未来产业是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构建竞争新优势、下好发展先手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刘媛 《群众》2022,(8):18-19
<正>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未来产业,是建立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前瞻性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当前,未来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全局带动引领作用。深化对未来产业的研判认识,  相似文献   

3.
《人民论坛》2023,(21):6-7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这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在此背景下,面向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宪 《人民论坛》2023,(21):22-25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亦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模式的选择和优化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未来产业的领先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以未来产业的不断试错与培育为基石。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国际芯片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对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的分析,从芯片产业价值链定位的角度出发,对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区域布局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第一,实现“产业承接”向“产业引领”转变。大连的产业集聚要把大连产业发展放在全球产业体系中进行布局和谋划,既依托现有基础又要避免路径依赖,立足自主创新.向产业价值链的两端扩展,最终形成以大连为利润核心.产业链条向全球扩散的新的全球产业价值链条,真正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成为世界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未来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良方。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碳产业模式的现状及其困境,认为我国高碳产业模式转型升级的路向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产业体系,并从示范带动高端产业发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低碳产业支持体系等方面探讨构建低碳产业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晓华 《人民论坛》2023,(21):15-17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表现为构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的质的变化,是生产力的巨大跃迁。新质生产力呈现出颠覆性创新驱动、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一般性特征,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新质生产力还具有数字化、绿色化的时代特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进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同时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国际合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6,(2):97-98
未来15年科技发展8大目标:1.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使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3.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4.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10.
动作     
《中国人大》2009,(24):6-6
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组织编制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从四方面着手逐步出台有关政策,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GDP的7%-8%,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为卜,5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5.17%,从业人数5000多万,产业领域已基本涵盖提高能效,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等方面,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介绍,未来要把环保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庞瑞芝 《人民论坛》2023,(21):18-21
新质生产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紧密相关,核心特征是科技创新密集,是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产物,是原始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的结果。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竞争日益加剧,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阵地。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以系统化、体系化制度创新来释放创新活力,推进我国科技创新模式由模仿创新为主转向原始创新为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2.
王维淼 《半月谈》2020,(1):86-87
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宏观背景下,传统领域的竞争逐渐褪色,未来国际竞争的舞台逐渐转移到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世界各国正纷纷寻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突破,国际舞台的“新战场”正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  相似文献   

13.
光学玻璃产业由于其光学常数等技术指标高、指标种类多,存在技术壁垒,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国等少数国家和少数厂家掌握了其配方和熔制技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一些光学玻璃产业的跨国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9个光学玻璃产业圈。本文通过对我国光学玻璃产业集群的分析,以期对我国光学玻璃产业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宝林 《前沿》2009,(2):105-108
风能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国际风电产业发展呈现出风电装机迅速增长、风电布局分散化、技术升级成本下降的趋势。我国能源极其短缺,而风能资源又十分丰富,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政策的陆续到位,以及前期制约风电发展瓶颈的风电设备国产化率提高,基于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内蒙古地区风电产业发展逐渐步入了良性循环。迫于调整能源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内蒙古发展风电产业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孙志高 《群众》2023,(11):6-7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其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是重中之重。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必须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重要论述,推动科技和产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需求激发科技创新,勇当全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16.
孙琳琳 《人民论坛》2023,(22):27-31
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有利于扩大养老金规模,也与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养老金融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规模不断扩大,体系日益健全,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可以从优化财税补贴政策、引入金融科技手段、畅通养老产业融资渠道、明确部门监管职责和推广宣传教育活动五个方面入手,助力养老金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政报》2010,(12):10-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8.
杨英 《中国发展》2011,11(3):9-14
该文讨论了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局的一般规律及中国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特殊矛盾,分析了香港与内地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资源的互补性状况,提出了在粤港交界处布局与建设一个跨越两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共建园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金波  冯达 《求索》2013,(2):39-41,80
产业转移是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人造板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因素,分析了当前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变化对人造板产业转移的三大作用机制.并对产业转移过程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人造板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阶段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强调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要强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化主要通过提高产业增长的集约化程度、增强产业间的关联度和促进产业地区布局合理化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