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吉政发[2014]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现将《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我省西部地区是典型的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脆弱,对我省乃至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建设西部生态经济区,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2.
西部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辉  陈宇 《思想战线》2002,28(3):40-42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些不正确行为 ,使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在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目前西部生态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 ,除气候的因素致使西部生态问题脆弱外 ,更与长期以来的鼓励人口增殖政策和政府的政策不力有关。要保证西部大开发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必须一靠政府有效干预 ,正确引导 ;二靠加强技术进步 ,转变资源配置方式 ,此外 ,还要牢固地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低(最低的省不到1%),陡坡耕地多,水土流失面积大(占全国80%)。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加剧了西部地区的贫困程度,加剧了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极大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今年初西部地区开发会议上。朱总理指出:“西部地区如果不加快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长江、黄河日渐淤积,洪水灾害不可能得到根治,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将永无宁日。从长远来看。如果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下去,还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构成严重威胁。”为此,中央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列为西部大开发第二大重点,  相似文献   

4.
彭伟  戈银庆 《前沿》2010,(24):18-20
西部地区是众多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然而,基于经济发展需要的对自然长期的无节制掠夺,导致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生态耦合链的断裂。这不仅使西部民族地区陷入贫困—生态脆弱的恶性循环,而且危及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求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耦合的途径,实现生态经济耦合链的重接,成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广义 《前沿》2011,(13):173-176
寻求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双赢"路径,已成为建设两型社会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桂西北河池市地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非常脆弱,在自然资源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伦理—经济—生态"范式遵循了一定的生态伦理原则,是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耦合的较好方式,有利于该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脆弱区引发生态贫困产生,生态资本是生态贫困减少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生态脆弱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气候变化大;环境稳定性差;环境恢复功能低。四川藏区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本水平偏低,促使生态贫困蔓延。为此,对类似四川藏区的生态脆弱区应加大生态资本投资,提高生态资本水平;同时积极提高生态资本经营水平,大力增加人们的收益,有效防范化解生态贫困。  相似文献   

7.
王晓峰 《前沿》2013,(2):84-86
西部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然而西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深人大开发西部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实施,会加剧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及日趋严重的表现后,提出了针对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及运行机制完善的健康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因与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同处于塔里木盆地而成为地球上醒目的地理标志。塔里木河流域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区,是新疆乃至全国生态高度脆弱的地区,流域所在的南疆地区是一个幅员广阔、环境问题严重、经济发展滞后、相对比较贫困的地区。长期以来,水资源问题、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塔河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上  相似文献   

9.
张辉 《创造》2002,(6):14-15
在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中,一部分是由于农业发展基础脆弱、生态环境恶化而贫困,如西部的沙化、干旱缺水地区和中部某些流域范围内的盐碱地区;一部分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以及资源匮乏而贫困,如通常说的“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山(区)”地区,而在后一类贫困情形中,山区、民族地区散居人群的贫困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认真研究并解决好这部分贫困人群的脱贫问题,对于巩固“老、少、边、山”地区扶贫成果,进而实现中央扶贫开发工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目前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如何开发西部是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影响西部大开发的因素有很多,如地理位置,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民族文化,思想意识等等。特别是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西部开发的主要瓶颈。在关注西部开发生态环境脆弱诸问题的同时,不能忽视西部开发所应具备的另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的修复生态环境与治穷致富问题研究 ,既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象贵州这样的民族地区 ,当前 ,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加强对修复生态环境的研究 ,因地制宜地制定新时期民族地区发展战略计划 ,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对实现富民兴黔大业 ,而且对西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农业生产活力、社会经济活力水平是影响农村生活水准区域分类的2个主要因素,并选取地区经济力、农业投入力、产业发展力等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利用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对吉林省县域地区进行区域分类,分为地域特性差异较大的4类地区。针对各区域特征、生活水准发展现状对比,在提高生活水准的发展模式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 recent hype of Taiwan's "meaningful participation" in the UN system by some Western politicians and media organizations echoed related claims made by pro-independence elements in the Chinese island province.  相似文献   

14.
历史时期的华南少数民族 ,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的少数民族 ,他们在特定的生态地理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中 ,充分利用华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维系本民族的生产与生活 ,逐步形成了华南地区少数民族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与特点 ,进一步促进了华南地区各民族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5.
后疫情时代下,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面临着巨大考验,而法治化是保障其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动和扩大改革开放力度,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本要义。湖北作为中部强省,应积极营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赋能。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化改革,必须全面清理相关规范性文件,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与"流程再造",强化多元化政企沟通与纠纷解决机制,打造一套科学合理的法治评估体系,为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Clean Growth     
One of the poorest cities in China's richest province sticks to the environment first principle while inheriting industries transferred from the Pearl River Delta  相似文献   

17.
建构安徽省和谐政治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生态揭示了政治活动的主体、客体和互为主客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政治生态的生态层级可分为省市层级、县域层级和乡村层级,政治生态的几个层级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政治生态环境往往受到文化、制度、社会监督、民主力量和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构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需要有制度制定的无知之幕,需要培养民众的政治认同,需要营造法治的大环境,需要发扬网络民主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加快广西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群 《桂海论丛》2005,21(4):62-64
当前广西正面临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的历史性机遇和优越的外部环境,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加快广西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把广西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驰名中外的旅游先进省区,实现广西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以及创新绩效五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然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甘肃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诸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了提升甘肃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