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奎臣  任颖栀 《前沿》2010,(21):67-69
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存在方式决定了其对社会支持的必备要求,给青少年群体和其过渡过程提供具有正效应的社会支持在现代化背景中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社会支持理念应该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思想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框架内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式创新,构建合乎青少年实际社会需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并且探索社会支持主体的功能内容和功能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蔡军 《求索》2008,(2):142-144
断念是行为主体(特别是青少年越轨者或犯罪人)在一段稳定的时期内对犯罪偏好明显与确定的拒绝。现阶段犯罪预防措施通过控制青少年犯罪原因遏制青少年犯罪增长趋势,绩效前景颇为黯淡。从聚焦于犯罪原因分析到致力于犯罪断念研究的战略性转向将成为当代社会犯罪预防策略的重要突破。作为人生状态与行为过程的犯罪断念,在静态结构与动态运行的结合中发挥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3.
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区别性、协同性地体现于犯罪行为无意识动机的各个方面。青少年犯罪动机包括意识的犯罪动机与无意识的犯罪动机两大方面;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典型地体现在犯罪的行为动力中,它们是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深度心理力量,并与意识状态的犯罪动机共同构成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动机力量。在多层面无意识的作用下,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具体体现为本能冲动力、罪恶情结动力、好奇心动机、逞强动机、逆反动机等多个动机成分。它们对于犯罪侦查、罪犯矫正与犯罪预防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法律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带有传媒暴力,诸如过多的暴力镜头和犯罪过程的详尽刻画.这种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是吸引和猎奇带来的麻醉负功能,刻板印象和信任危机带来社会价值观扭曲,角色扮演和满足发泄欲望的模仿带来冲动犯罪,传播的不平等带来对已犯罪青少年再社会化的阻碍.  相似文献   

5.
农村青少年是社会流动的主体,也是恶性犯罪的主体.农村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连续化、消费型犯罪和团体暴力性犯罪的特点.社会流动中相关环节的断裂导致了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产生.农村社会工作要从断裂的实际环节开展,其中组织建设是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一个引起多方关注的社会现象和较为复杂的法律现象,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许多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学者等各界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从我国的司法实践看,从八十年代开始,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开始有所下降,并形成数量、比例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作为—种社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不同时期的青少年犯罪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总结研究这些新特点和规律,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近三年鞍山地区某基层法院审结并生效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入手,对18周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归纳出当前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处理该类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关于青少年(11~25岁)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治安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自身及家庭,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未来与发展。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犯罪研究尤其是对策研究,不单纯地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司法统计显示,当前青少年犯罪,不仅人多量大,而且性质愈加复杂。1993~1997年,判处的青少年罪犯分别占罪犯总数的31%、38%、41%、52%和60%,由于“严打”斗争的开展,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曲线状态、犯罪人数呈上升状态,…  相似文献   

8.
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13年前党中央就提请全党重视解决这个问题.自那时以来,我国政府、社会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管理、教育、改造等多种手段,采取家庭、学校和社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10多年来,我们虽然在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但是青少年犯罪增长的趋势一直在起伏中发展.粉碎"四人帮"后,青少年犯罪急剧增长的势头虽然一度得到遏制,1982年至1984年青少年犯罪率甚至连续3年下降,但以后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却有所回升.特别是近二、三年来,青少年犯罪数量增加较多.青少年犯罪的形态也正由传统的犯罪向现代  相似文献   

9.
(一)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从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许多国家迅速发展和蔓延,危害极为严重,成为世界各国严重关注的问题。抛开经济损失不谈,从社会效应方面来说,不少人把青少年犯罪称为“社会瘟疫”、“癌症”,认为是可能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但在我国现行的有关犯罪的法律条文中还没有出现“青少年犯罪”这一称谓。故此,很有必要从法理上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界定,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以期对其立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法律保护的若干争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信息资料汇集的数据库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是否应对数据库予以法律保护的严重分歧。关于保护方式也众说纷纭,有版权法保护、邻接权保护、特殊权利保护、专有权保护、不当得利理论等意见,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最能维持数据库制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是最佳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公开性是该罪认定上的难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的相关问题应得到进一步明确。首先,公开性的本质是宣传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针对不特定多数的人进行宣传。其次,公开性与社会性存在交集和重叠,同时也各具独立价值。第三,在口头传播的性质认定上,应区分是否为集资人授意及集资人对集资信息的扩散持何种心态。第四,公开性不以虚假宣传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