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总统弹劾案生动地体现了宪法与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宪法虽然以规范政治主体行为为首要任务,但从实践中考察,宪法产生于政治冲突,并且在政治冲突中得到检验、发展和完善。宪法确立的民主宪政体制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前提,社会成员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法治观念是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的核心,而全体社会成员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则是政治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范围内对宪法的嬗变(包括形式、内容和原因)过程进行剖析,在揭示世界宪法嬗变发展的共同性后,对亚太地区国家宪法和中国宪法嬗变的特殊性作了初步探讨,试图揭示宪法嬗变发展的规律,从而为我国的民主宪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宪法法理基础的发展,决定着宪法价值、宪法制度和宪法实践的发展。作为近现代宪法法理基础的个人主义和团体主义不能作为当代宪法的法理基础,生态主义也不能作为当代宪法的法理基础。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当代宪法的环境伦理基础是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当代宪法的法理基础是能够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新的团体主义。  相似文献   

4.
将环境权这一人权导入以人权为价值内核的宪法,是环境权实在化和21世纪宪法面临的重要课题。环境权的诞生发展了传统宪法的人权原则,并在人权主体、人权内涵和人权形式等方面拓展了宪法人权内容,而且环境权是实现民主宪政的途径;是对传统人权观的超越。这势必要求重新审视宪法人权的主体、含义和构成要素;关注国际环境义务承担者的问题、司法救济保障环境权实现的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又必然给宪法哲学和宪政实施的发展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第四条宪法修正案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陈春龙1993年3月29日,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庄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四条规定:在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使中国共产党、各民主...  相似文献   

6.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 ,它所追求的宪法秩序是一国法律秩序的基础和核心 ,是保障人民主权、实现宪政的基本价值目标。宪法秩序作为一种社会秩序 ,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 :一是基于人们对一定社会规律的认识 ,通过制定宪法而形成的一种协调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宪法上的秩序 ,它是理性追求的体现 ,即应然宪法秩序 ;二是通过各种宪法手段对现实的宪法关系进行调节 ,在宪政实践中形成的宪法秩序 ,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秩序 ,即实然的宪法秩序。宪法秩序的实现是指应然宪法秩序向实然宪法秩序的转换过程 ,是一种存续的状态。但是 ,理性追求和现实存在之间经…  相似文献   

7.
宪法──地位·精神·实施──中国宪法学习指导学习《中国宪法》这门课程,要在认真阅读教材,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和掌握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实施等三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一)宪法是确认一定阶级的民主,集中反映各种...  相似文献   

8.
宪法功能区别于宪法作用与宪法职能,是一个由各种不同层级的功能所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的功能体系。由于传统分析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对宪法功能的研究中导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划分的分析方法具有相对合理性。通过该分析方法,可以将宪法的功能分为对政治国家的功能,即规范国家权力,保障民主的功能;对市民社会的功能,即保障人权的功能;和对法治的功能,即整合、引导、保障法治,推动法治发展的功能。宪法正是通过其复杂多层次的功能体系从应然走向实然来使得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纳入到宪法所构建的宪法秩序中。  相似文献   

9.
●宪法就是关于国家和公民关系的法。●从逻辑上看,章程不能类比宪法。●推进政治文明,消除宪法的权力制约内涵缺乏给中国民主和法治实践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坛》2012,(7):46-47
韩大元在《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载文《1982年宪法的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作为宪法的精神特征,始终指导和影响着宪法制度的发展.并把国家和社会生活引导到人性关怀的基础之上。宪法发展的逻辑基础是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保障,宪法精神表现为公平、平等、自由和宽容,而人文精神集中概括了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现代宪法特征,1982年宪法文本彰显人文精神,其颁布是全社会呼吁人性关怀的一种制度性回应:宪法结构体现人文精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法制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价值首先来源于宪法精神。我们通过分析30年法制建设不同阶段的特点,可以揭示宪法发挥的功能。一般把30年法制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人治到法制的转变(1978—1982);第二阶段:从法制原则的确立到宪法秩序的建立(1982——1994)。  相似文献   

12.
陈斯喜 《中国人大》2012,(12):53-53
今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三十周年。去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六五普法决议”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确立的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主要内容和精神,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宣传宪法,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宪法?宪法有哪些不同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了广大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但是,民主的发展过程是要受经济发展的程度、民族的历史传统、特别是不同时期的社会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影响和制约的。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它在宪法的发展变化中,也不能不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4.
□从“五四宪法”到“七八宪法”:有宪法无权威□从“八二宪法”到“九九修宪”:宪法权威的逐步确立□九九修宪:法治条件下的宪法权威在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权威,是一种抽象意义的概括,实际上它有纷繁复杂的表现。神的权威、组织的权威、规则和人的权威等只是这一抽象概括的具体形式。在国家和社会管理范畴中,则主要表现为从习惯权威到宪法权威的历史过程。而宪法权威之形成则是人类理性选择的结果:为避免社会成员问的矛盾和冲突,促进良好、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5.
何峻 《前沿》2009,(3):133-13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宪法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宪法观念并自觉向前推进的。思想解放为宪法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思想理论元素。思想解放引领着党在宪法理念上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宪法的修改与完善都是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是党领导人民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宪法发展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王占阳 《人民论坛》2013,(10):24-29
当前,新的村民自治改革首先应回归村民自治的宪法精神。但鲜为人知的是,作为起草八二宪法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实际是村民自治入宪的首要推动者,他更从政社分开、党社分开、权力下放、发展基层民主等角度提供了村民自治最重要的思想基础,他的有关论述也是对于村民自治的宪法精神的最重要、最深刻、最权威的阐释。本文以史料为基础,着重追述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贡献和重要思想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我国宪法的主要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它是宪法根本原则的集中体现和运用。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宪法原则,不断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所谓宪法原则,就是指用国家根本大法形式规定的,调整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上,"五四宪法"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试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角度透视、剖析"五四宪法"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关系,揭示"五四宪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开创性、奠基性的地位,反思"五四宪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缺陷和教训,探讨"五四宪法"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修正内容达13处之多,这在我国历次宪法修正史上是从没有过的,它充分体现了我国根本大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宪法的实施必将在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法律的价值形态有:公平、效益、自由、平等人权、秩序、安全正义等。如果我们把法律的价值视为国人的满足,那么,可以认为,宪法的价值形态就集中表现为“民主”。这种民主表现为与法律“正义”、法律“平等”、法律“自由”的一致性。1.宪法“民主”与法律“正义”。首先,宪法作为国家组织的基本法,其民主是符合正义的,是“正义”在国家体制上的集中表现。这种正义首先表现为掌握政权的统治者代表了多数人的意志。其次,宪法作为国家组织的基本法,其民主是符合正义的,这种正义还表现在它对各种少数群体的保护上。最后,宪法作为国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