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联系,为我们认识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革命推动了新政,加速了清末政治转型;清政府原想借新政(改革)消弭革命、实现王朝自救,但新政的实施却又为革命创造了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当然,新政的实施并不必然导致辛亥革命发生和清王朝灭亡,从根本上说辛亥革命发生和清王朝灭亡是晚清政府已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的必然结果。促使辛亥革命发生和清王朝灭亡的因素众多,其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晚清统治集团长期被动应对危机,不愿主动改革,以及新政时期未能处理好统治集团利益与人民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维护君主统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渐进式改革,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但改革结果适得其反,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比如君主立宪削弱了清廷的政治控制力,经济新政使得民怨沸汤,文化新政使得革命思想深入人心。可以说,清末新政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尽管清末新政确实催生了辛亥革命,但我们绝不能狭隘地吸取改革催生革命的历史教训而不敢大胆改革,因为从理论上或当时其它国家的历史上看,改革未必催生革命,改革可以成为革命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小康》2011,(11):8-9
专家点评一场新的"城市革命"张侃: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周锡瑞教授(Joseph W.Esherick)在其成名作《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写了这么一句话:"辛亥革命主要是一场城市革命。"由此可知,辛亥革命与历史上出自草莽的农民革命不同,它基于中国城市近代化而生,也依托城市推进着中国的现代化。回到百年前,从空中俯瞰辛亥年的城市地图,就是这样一幅场景:民主旗帜插上一个个城头,王朝帝制的堡垒就一个个轰然地倒掉。城市是辛亥革命的母体!辛亥革命留给中  相似文献   

5.
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上海市社联、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上海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于9月28日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的近100位学者,围绕辛亥革命与近代化、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新媒体与辛亥革命等主题展开研讨交流.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世伟,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6):F0004-F0004
2011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湖北省辛亥革命研究中心、湖北省公安文联、湖北警官学院联合在我院警官文化沙龙举行辛亥革命研究专著《首义警事——辛亥革命中的武汉警察》首发式。  相似文献   

7.
读者表达     
辛亥百年随感「北京王宁」贵刊第10期《辛亥革命:100年的沧桑》一组文章,特色鲜明地用生活表现了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的巨变。的确,在刚刚过去的这100年,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迎来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0月12日,由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主办的"第七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武汉召开,来自省内外15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近百位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论坛还特别邀请了在辛亥革命研究领域成就卓著的冯天瑜教授、严昌洪教授、朱英教授、罗福惠教授等资深学者莅临指导,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曾婕出席论坛并讲话。  相似文献   

9.
刘君 《世纪行》2010,(3):22-22
<正>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与辛亥革命历史相关的省市也陆续开始筹备和组织各种纪念活动。作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地武汉,在社会各界积极呼吁和武汉市政协一号建议案的有力推动下,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前期筹备工作业已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最近,萧致治教授从教50年暨《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咄版座谈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广东,湖南、重庆、湖北等省市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萧致治教授长期在武汉大学历史系任教,并担任武汉大学黄兴研究室主任、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理事、湖北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等职。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史,重点是近代中西关系与辛亥革命。截止目前,他已出版著作14部,发表论文近百篇,总字数超过500万。其中《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纪事》一书熔编年与纪事为一炉,合史论和考据为一体.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填补了鸦片战争前30…  相似文献   

11.
<正>为推动辛亥革命研究,培养辛亥革命研究人才,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盛会,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与辛亥革命史研究会联合发起,从2007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第四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于2010年11月18日在武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清末《长春日报》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在吉林地区主办的一份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进步报纸,在“监督地方官吏,鼓吹政治变革,牵动社会方面”,与同盟会在哈尔滨参与组织的《东陲公报》、奉天《大中公报》齐名,为清末东北三大革命报刊之一,是事实上的同盟会长春支部机关报。在清政府及东北地方当局的高压封锁政策打压下,该报曾屡遭挫折,被迫三易其名,但一直能艰难支撑,持续刊行时间近三年之久。因此清末《长春日报》不仅在近代东北新闻史、区域辛亥革命史上留下光彩篇章,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亦享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1995年8月2日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冯祖贻教授做关于“贵州辛亥革命”的学术讲座。冯先生围绕“贵州辛亥革命”这个主题,介绍了革命前的贵州形势和革命情况,分析了革命中的各派力量,并对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党派、人物以及他们的作用都作了简要介绍。关于辛亥革命前的贵州形势,冯先生认为,贵州的辛亥革命乃至全中国的辛亥革命都与英、法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一样,它不是一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中国的资本主义体系发展不完善,而贵州的发展相对于东部地区更为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者虽然不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但他…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湖北省辛亥革命研究中心、湖北省公安文联、湖北警官学院联合在我院警官文化沙龙举行辛亥革命研究专著《首义警事——  相似文献   

15.
荆蕙兰 《求索》2012,(12):57-59,110
以赵尔巽、徐世昌和锡良为代表的东北地方当局所领导的清末东北农业新政,是东北农业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改革。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但这场新政推动了东北农业经济体系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促使东北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与种植结构的改变,也促使东北农业向近代化转变。同时,东北地方当局因清王朝本身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这就必然决定了近代化进程受到制约,不可能真正把东北农业引向正常的近代化发展轨道。但是,清末东北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对东北农业的早期近代化起到了不可否认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廷已无法控制各省的离心倾向】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辛亥所发生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周锡瑞在《改良与革命》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有两张面孔:一张是进步的,民主共和主义的面孔;在某种程度上,掩盖着另一张‘封建主义’的面孔。两者都把中央集权独裁专制,当作攻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极具震撼力的一场社会革命,它留给我们思索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著名中国近代史专家沈渭滨教授在这篇访谈中,鲜明地提出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价值既是一个学术创新,又不仅仅体现在学术层面上。我们期待着更多专家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度的废除,不仅使原有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之中断,也使传统的社会运转体系和社会思维模式遭遇空前挑战.社会精英趋向多元,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回落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年后出现了疏离.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士绅阶层的分化和政治参与多元化的加强,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原有的统治秩序和社会关系,并进而激起强烈的社会震荡.原本自我改良的清末新政,结果却愈改愈乱、愈革愈糟,不仅从内部加速了清制的终结,而且为辛亥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中国民权政治第一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昌起义的枪声距今已整整90周年了。90年来,神州大地物换星移,江山不可复识。已经画上句号的辛亥革命至今还是后世研究者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本文拟就清末“新政”与革命的结局等问题略陈管见,旨在从历史条件出发,彰显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谨此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相似文献   

20.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深入发掘辛亥革命精神的内涵,探讨新时期如何传承与弘扬辛亥革命精神,推动辛亥革命研究的学术繁荣,加强对全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社科联、武汉市委宣传部、华中师范大学、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武汉市社科联共同主办,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承办的“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9月25日至26日在武昌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国际友人、湖北省政协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春林出席了开幕式并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